他是全國道德模範,堅守200年每天只打2杆稱,只為守住人心

​準確公道,

分毫不差;

是秤

更是人心。


江家秤


清晨六點的菜市場,

人間煙火氣十足,

家庭主婦和小販們有一場

事關智力和口才的較量。


電子秤已大行其道,

但仍有一些老物件,

依然佔據著我們的身心。



這是江家秤!

小販說道,

主婦安心離去。

清晨恢復安寧。



武漢邾城東關路64號,

有一間小店,

不大,也不高,

卻是方圓十幾裡的一塊金字招牌。



江家人做秤已有兩百年曆史。

關於他們的故事,

有很多。



江彩芹,

江家第三代傳人。

家人為給他治病,

答應給黑心商人做“短秤”,

他憂憤之下,駕鶴西去。



江玉珍,71歲;

江遠斌,62歲;

江家秤第五代傳人。



已經堅守了兩百年,

再慢一點,又何妨?

不管有多大的訂單,

他們每天只做兩杆秤。



心正則興旺。

是江家的祖訓。

江家人不敢忘。



什麼時候出名的,

江遠斌不知道。

他,只想制秤。



清晨五點即起,

挑一根好木材便成功了一半。



刨木杆。

好秤要配好杆。



又直又圓,

前粗後細,

把耐心和準度都磨進去。



秤皮秤心,

別人家用不要的鋁片,

江家用銅片。

“別人說我傻,我看他才傻”

江家婆婆說。



刀口移動1毫米,

100公斤的重物就少了3.3公斤。

江師傅不希望有一毫一釐的誤差。



星位是秤的靈魂。

星位定準了,秤也就準了。

心正,才星正。



反覆地沾水打磨。

不做“短秤”,也不做“劣秤”。



江家保留一杆有百年曆史的老秤,

上面的刻度一直到現在都很清晰。


每一杆秤,

都要反覆測量。

夫妻倆都患了眼疾。



晚上九點,

是江家人休息的時候。

睡前再看看那些秤,

心裡踏實多了。



江家的手藝本是傳男不傳女,

但江玉珍12歲那年,

哥哥下放,弟弟又太小,

不得已才接過秤桿。

誰知這一拿就是六十年。



10公斤的桿秤,

1995年,16元;

2003年,60元;

2015年,75元。

江家人有一杆秤在心中。



2015年10月,

江家人被評委全國道德模範。

有人勸他們漲價。

“不是我的錢我不伸手”。



各路慕名來買秤的人越來越多。

一個金融機構一次就定了800根秤。

江師傅說明實情。

每天做兩杆,只能分批供貨。



原來匠心不只是手藝,

也是人心。


長滿老繭的手捧著金燦燦的獎章,

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搭配。



做人如做秤。

稱的是斤兩,量的是人心。

總有一些人,

為我們守著這世間最寶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