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鳥周”,這些200多種鳥你在溫縣見過幾種?

#焦作縣級融媒體#

4月的溫縣,春光明媚,鳥語花香,鶯歌燕舞。



4月22日上午,溫縣自然資源局在太極遊園開展第39屆“愛鳥周”主題宣傳活動。



今年的4月21日至27日,是河南省第39屆愛鳥周活動,活動主題是“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



活動現場,縣自然資源局10餘名林業工作人員設置宣傳服務檯,擺放宣傳展板,懸掛宣傳橫幅,走上街頭向市民群眾免費發放“愛鳥周”宣傳資料,呼籲大家積極參與到愛鳥、護鳥的行動中來,引導市民自覺、科學地維護自然生態,建設美麗家園。



在疫情防控期間,縣自然資源局通過網絡發送國家林草局2020年“愛鳥周”官方宣傳片和公益直播訪談節目《新聞2+1》,先期營造“愛鳥周”宣傳氛圍。同時,縣自然資源局在積極做好野生動物疫情防控,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同時,始終沒有停止過對野生動物的救護工作。今年一季度,該局總計救護各種野生動物6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只,省重點保護動物1只,國家一般保護動物3只。



隨著溫縣生態建設的深入推進,各種珍稀鳥類數目越來越多。下一步,縣自然資源局將根據工作計劃安排,專門組織全縣林業系統保護執法工作人員,分批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以便更好地開展生態保護和野生動物救護工作。同時,將創新愛鳥機制,積極培育“觀鳥達人”“追鳥粉絲”,讓愛鳥、護鳥成為全縣社會各界的共同行動。



縣自然資源局在此呼籲,希望市民以後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時,要及時聯繫救護部門救護,不要肆意捕捉和私自飼養,以免對野生動物造成更大的傷害。

晚來林鳥語殷勤,似惜風光說向人”。

鳥兒是大自然的精靈,藍天因為有了鳥兒才美麗;大地因為有了鳥兒才妖嬈。鳥兒用動聽的嗓音、絢麗的身影,為人類敞開了心扉、給人們帶來愉悅。

當你無意中抬頭,看見天空中掠過鳥兒的身影,總會給你帶來一陣莫名的驚喜;當你漫步在樹林間,殘陽映襯著樹梢,林中的鳥兒歡快地叫著,這樣的畫面充滿了詩情畫意……

環城水系,白鷺覓食……

黃河灘邊,天鵝嬉戲……

遷徙季節,紅嘴鷗來了又走……


可是,住在人口密集區的我們,能看到的大都是尋常的留鳥而已。


誰能看見幾次黃鸝?

誰能看見幾次白鷺?

誰看到了美麗的紅腹錦雞?


誰又能看到鴻雁、白琵鷺、鸕鷀、黑水雞、冠魚狗、鳳頭麥雞等珍稀鳥類?


其實,在我們溫縣,至少有200種以上的留鳥、旅鳥、候鳥或在這裡生活,或做短期停留。


鳳頭麥雞。王傳波 攝


冠魚狗。王傳波 攝


紅肋鏽眼鳥。王傳波 攝


稚雞。王傳波 攝


大白鷺。王傳波 攝


蒼鷺。王傳波 攝


鶚。王傳波 攝


黑枕黃鸝。王傳波 攝


紅嘴鷗。王傳波 攝


畫眉。王傳波 攝


黃斑葦鳽。王傳波 攝


家燕。王傳波 攝


兩聲杜鵑。王傳波 攝


鷹梟。王傳波 攝


白鶺鴒。王傳波 攝


戴勝。王傳波 攝


黑翅長腳鷸。王傳波 攝


紅嘴藍鵲。王傳波 攝


黃鶺鴒。王傳波 攝


黃嘴白鷺。王傳波 攝


灰背伯勞。王傳波 攝


灰頭麥雞。王傳波 攝


灰尾漂鷸。王傳波 攝


普通燕鷗。王傳波 攝


鸕鷀。王傳波 攝


大天鵝。王傳波 攝


冠魚狗。王傳波 攝


鶴鳴。王傳波 攝


紅腹錦雞。王傳波 攝


黑水雞。王傳波 攝


白琵鷺。王傳波 攝


鴻雁。王傳波 攝


黃葦鳽。王傳波 攝


亢村北沁河水鳥。王傳波 攝


南渠河村頭水鳥。王傳波 攝


鸕鷀。王傳波 攝


燕歐。王傳波 攝


五里遠環城渠飛鳥翔集。王傳波 攝


張王莊村南黃河溼地白鷺。王傳波 攝


雪後灘區觀光長廊處飛鳥翔集。王傳波 攝


白鷺——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白鷺——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白鷺——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白鷺——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白鷺——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斑嘴雁——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蒼鷺——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黑翹長腳鷸——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鴿子——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棕頭雅雀——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棕頭雅雀——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家燕——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鷦鷯——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雉雞——黃河溼地。趙為民 攝


白鷺——老蟒河。趙為民 攝


白鷺——老蟒河。趙為民 攝


夜鷺——老蟒河。趙為民 攝


白頭鵯——城區園林。趙為民 攝


翠鳥——環城水系東渠。趙為民 攝


東方大蘆葦鶯——環城水系東渠。趙為民 攝


小鷿鷈——環城水系東渠。趙為民 攝


黑水雞——環城水系東渠。趙為民 攝


崖沙燕——黃河主水流北岸陡崖。趙為民 攝


雉雞——黃河岸邊農田。趙為民 攝


黃河溼地草甸。趙為民 攝


黃河溼地草甸。趙為民 攝

溫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徐少波 劉暘

通訊員 張惠霞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