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秒驚到手心出汗,這部國產又穩了

太久沒被國產電影的預告片震驚到說不出話了。

短短几十秒,就看得人熱血沸騰,五味雜陳。

尤其張譯拿著對講機連喊三遍:聽到請回答!




語氣中依次透露出焦急——絕望——懇求。

我就知道,這戲好看了。

《攀登者》





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在成功攀登珠峰北坡的15年後,再次帶領新一批年輕的登山隊員登頂珠峰北坡。

這是個要命的事兒。

這幾年有一組觸目驚心的圖片,真實地向大眾展現了珠峰上的死屍,數量遠比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在這座條件極度嚴峻的高峰上,曾留下太多人的性命。尤其是曲松林所處的那個年代,敢去挑戰的人都寥寥無幾。

所以曲松林憋屈啊,他的登頂,在西方几乎沒人承認。

那次他們遭遇了雪崩,性命危在旦夕,在命和攝影機之間,隊友方五洲(吳京 飾演)把攝影機扔了,這是唯一能證明他們登頂過的影像資料。




曲松林怎麼都過不去這個坎。

因為這座海拔8844.43的地球第一高峰,地處中國和尼泊爾邊界東段,北坡就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境內。

中國人自己的地方,卻沒人上得去。

真憋屈啊。




終於,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立,為的就是登上這座屬於自己的山。

曲松林為此等了13年。

國家登山隊成立了。

但是困難接踵而來——

隊員的不理解




核心成員的意見分歧




還有人剛到半路就撐不住了




路段驚險,肉身架人梯,為了站得穩不傷人,光著腳也要往上爬。




在未探索的大自然面前,一切都是未知數。

這讓影片的懸疑色彩隨之升級。

徐克監製,吳京,章子怡,胡歌,王景春領銜主演,就是這部電影的第二重保障。






這是徐克與導演李仁港時隔23年之後的第二次合作。

上一次還是1996年的《黑俠》,這部驚悚犯罪題材的電影拿到今天來說,視覺效果仍屬上乘之作。





觀眾早就等不及想再看看他倆合作,是不是還能擦出以前的火花。

單從目前的幾段預告來看,吸引力是夠了。

張譯的幾段哭戲,張力十足,收放有度。

有的哭眼淚掉下來了,但臉上保持著笑意。




這裡有一種自嘲和一點解脫。

有的哭臉上已經繃不住了,但就是咬住牙也不出聲。




因為在“戰友”面前他沒資格軟弱,有再大的情緒也不能完全釋放,因為曲松林是個漢子。

而這一種哭,又是一種純粹生理的流淚。




那一份遙望與釋懷,這個哭其實內心是喜悅的。

因為角色需要,張譯全程瘸著腿,都有人懷疑:張譯不會是真的瘸吧。




這就是演技。

有他在,這部電影的質量就可以放心了。

第三重保障,則是這個作品的天然優勢——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這個強大的故事背景已經給了這部電影非常深刻且弘大的基調。

1960年,中國登山隊完成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這個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北坡是相對南坡地勢更陡峭,一直被西方登山界認為是無法超越它登頂珠峰的。

而且在海拔8700-8750米的高度上有一道難以逾越的巖壁。1960年,由王福洲、劉連滿、屈銀華和貢布四個登山隊員衝擊頂峰時,為了跨越這個障礙,他們決定搭人梯跨越。

登山靴上都有非常鋒利的冰爪,踩在人身上根本受不了。屈銀華果斷脫掉高山靴,光腳踩在了劉連滿肩上。但是巖壁很高,一個人的身高還不夠,屈銀華就在巖壁上釘冰錐。

這一個50米,他們爬了一個小時,屈銀華的腳也凍傷了。




做人梯的劉連滿已經失去了繼續向前的力量,三位登山隊員就把他們身上的唯一一個氧氣瓶留給了劉連滿,等著他們返程時再一起回去。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三名隊員竟然成功的把五星紅旗插在了珠峰頂峰。

於是在1975年再次從北坡登峰時,他們在這個位置架設了“中國梯”,為之後的數百位登山者提供了便利,也就此終結了這個“無法逾越”的神話。




現實的一次次打擊都無法磨滅的這股攀登精神,勢要把國旗插上頂峰的勁頭,在影片中也隨處可見,並透過銀幕感染著觀眾。

而“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前提,無疑是讓影片的情緒有了更真實厚重的立足點。

那呼之欲出的熱血與奮進追根溯源還是來自與之齊頭並進的中國精神。

而攀登珠峰也只是這份中國精神的一種表現方式,中國登山隊的力量只是撐起了這份精神的一個角。


向上不止”的攀登精神放到今天來說,已經流向了各個領域,各種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