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的我,終於離開了體制

人生不過是逃離二字,從一個監獄逃到另一座監獄。


在而立之年,別人都已經成家立業,個個變得“成熟穩重”,而我選擇了辭職。離開了官場,也就是大家哭著喊著追求的鐵飯碗。我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很顯然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其實是個農N代,為啥我那麼拽,在30歲這種關鍵時刻做出如此驚人之舉?


是因為我覺得人生需要意義?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我已經受夠了每天單調乏味的工作?我無法忍受虛與委蛇的關係?文山會海埋沒了我的才華?形式主義讓我的真性情不堪重負?


我只是個俗人,在生活面前,什麼理想、志向、意義、瀟灑、詩和遠方都是扯淡的。辭職純粹是因為衝動,逃離是人類的天性和本能,當我們遇到無法處理的困境時,“逃跑”會壓倒“戰鬥”,主導自己的最終抉擇。


一時衝動一時爽,一直衝動一直爽。選擇才是人類最大的悲劇,選擇意味著權衡利弊,意味著左右得失,意味著分清主次,意味著辨明輕重。然而,窮盡人類的智慧也無法設計出最完美的方案,作出最完美的選擇。有選擇必有損失。


辭職就是這樣重大的選擇。顧慮重重只能讓我固步自封,不斷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只有衝動才能拯救我自己。衝動可以將官場“工作穩定”“有身份有地位”“退休待遇好”“一輩子順風順水”“光宗耀祖”等等光環一掃而空,從而邁向人生的無限種可能性。


官場像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沒有人可以評判我的選擇。愛麗絲門羅在短篇小說《逃離》中揭示:任何人在生活面前最終都是無法逃離的,只是剛出虎穴又入狼窩而已。

既然逃離無用,為何我們還是會選擇逃離?逃離成了一種文化,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心嚮往之的終極目的。是的,去哪兒不是目的,而逃離本身就是一種目的。飲鴆止渴是大部分人的選擇,或許世上本沒有終極方案,只是一個有一個的替代性方案。


衝動,為自己的人生打開另一扇門,讓自己和看不慣的人和事說再見······


不必羨慕我,29離婚,30歲離職,哥就是這麼放蕩不羈。既然叔本華說了人生就是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反覆,那麼不如一次性來個痛快!


不要慫,當你想辭職的時候,直接幹就完了,考慮越多損失越多。


好了,月初快到了,房貸要還了,家裡生活費要給了,債主也來催債了,我也睡醒了,該去辦公室加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