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嫁湖南“窮小子”王志?如何成最好的兒媳?朱迅的新書回答你

“三兒”“朱大膽兒”“小小”“阿迅”“朱先生”“丫頭”“王的女人”……提起這些小名,你肯定不知道是誰,但若說“朱迅”,相信認識的人就多了。

“我人生的每個階段,認識不同的人,就會有新的名字。”5月18日,朱迅帶著新書《阿迅》來長沙宣傳時,就聊起了自己小名的故事。這本新作的名字,就是選用朱迅小名中的一個——“阿迅”,而書的所有章節小標題,也全是用的小名或暱稱。朱迅說:“我覺得受寵的孩子名字多,因為別人喜歡你,才會樂意給你取名字。”

《阿迅》是一本隨筆集,歷時兩年完成,朱迅從自己叫“三兒”的童年起筆,以人生不同階段的稱呼回望自己的來路。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記憶,每一段記憶都那麼的難以忘懷。儘管是當紅的主持人,但這本書寫到工作的部分卻很少很少,大部分是描寫生活和親人。她說,舞臺上她是“朱迅”,而生活中,她是隨性灑脫的“阿迅”。

人物>>

“阿迅”:是自我的對話

“有一次我姐姐在街上叫我‘三兒三兒’,好多人回頭看誰是‘三’。其實這是我的小名,我在家排行第三,現在還叫我‘三兒’的人,都是我的親人,是很寵我的人。”從小名開始,朱迅暢談自己的新書。

為何嫁湖南“窮小子”王志?如何成最好的兒媳?朱迅的新書回答你

除了書中列舉的外,朱迅還有不少小名,比如因總是救場而獲名“接盤俠”;因一天最多錄17檔節目而得名“朱十七”等。

從這些小名中,朱迅唯獨挑了“阿迅”作為書名,朋友同事經常這樣親切地叫她。朱迅說,相對於其他人寫傳記類書籍,她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她是自己與自己對話,自己對自己採訪。“有時深夜寫稿子,我就會對‘阿迅’提問,‘阿迅,你還記得那時候嗎’,會和她一起回憶過去的事情。” 通過“阿迅”,朱迅回望過去三十年的自己,寫到情深處,眼淚會不自覺地流下來,“寫父親和姥姥時,真的很扎心,寫完後我哇哇大哭”。

為什麼要讓“阿迅”重新被大家認識呢?朱迅說,她最初是想用自己的經歷鼓勵留學生,因為她15歲成為童星,17歲便赴日本邊打工邊讀書,經歷了很多生活苦楚,但她最終都挺過來了。

“去年,我回大學參加校慶,與同窗時隔十八年再聚,多人提到:‘現在中國留日學生約10萬人,在日華人70萬,自殺率、犯罪率、抑鬱症的發病率比我們在校時要高太多了。我們那時那麼苦,現在條件這麼好,孩子們是怎麼了?’我把自己出國回國的心路歷程和盤托出,就是希望能陪伴這些留日學生,給他們鼓勵。”

為何嫁湖南“窮小子”王志?如何成最好的兒媳?朱迅的新書回答你

但寫著寫著,朱迅發現,“阿迅”經歷過的事情,不止是對留學生的人生經驗和建議,對別人也有用,“一箇中學生,一個留學生,一個公司職員,一個妻子,一個母親,都能在這本書裡看到自己的影子。”

“王太太”: 是“湖南媳婦”的堅韌

當被問到最喜歡哪個名字時,朱迅笑著回答 “最喜歡王太太”,因為“王太太”會跟隨她一生。同時,朱迅也很為“湖南媳婦”這個身份而驕傲。在書中,朱迅寫了自己與丈夫王志一路攜手的故事,他們因她父親的病而彼此依靠,在謠言四起時相互信任,到現在已經攜手走進了“水晶婚”(結婚15年)。

嫁給王志前,朱迅去了他湖南衡陽的老家,看到只有三面牆的房子,朱迅自問:“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這個湖南伢子從這間房裡走出來,走出湖南、走進北京、走進中央電視臺,走進了自己的夢裡?”朱迅認為,她從北京到東京的拼搏之路,都沒有王志從老家到北京那麼艱難。“跟著這樣的男人,心裡踏實,因為沒有什麼他擋不住的風雨,扛不起的擔當!我母親說過,‘要永久牌的姑爺,不要飛歌牌的女婿’。”

為何嫁湖南“窮小子”王志?如何成最好的兒媳?朱迅的新書回答你

嫁給一個湖南伢子,朱迅不太會說湖南話,但很能吃湖南菜,比一般人都能吃辣,朱迅笑稱這是因為“湖南美食‘侵蝕’性很強”。“我婚後就和公婆一起住,婆婆是家裡的廚房主管,她的湘菜做得非常好,現在我一想到拆骨肉炒辣椒就覺得餓。” 和公婆相處的點滴,朱迅在書中也寫了不少。

朱迅的父親離世後,她情緒鬱結哀傷,而丈夫王志又不得不出差,只剩下婆婆每天每晚陪伴她,用自己的經歷來開釋她。朱迅對公婆也十分孝順。公公腦梗偏癱時,發病後無法控制大小便,剛送進急救室,尿就飆出來。朱迅急著去接,濺了一臉,顧不上擦,忙著幫公公收拾汙漬。婆婆看不過:“這些事怎麼能讓你來做?”朱迅也漲紅了臉,不過想起自己畢竟是兒媳婦,孝順老人是應該的,就對婆婆說:“您就當我是護士。”

為何嫁湖南“窮小子”王志?如何成最好的兒媳?朱迅的新書回答你

所以,婆媳倆關係非常好,相處十幾年親如母女。她稱婆婆是開釋她的“活菩薩”,而婆婆在央視直播節目中,也稱朱迅是“世界上最好的兒媳”。

書摘>>

打磨兩年,《阿迅》這本書由最開始王志所說的“一鍋亂燉”熬成了“佛跳牆”。朱迅說,從最開始的40萬字,刪減到現在的29萬字,她自己還是很滿意的。書中不乏有趣的故事和直擊心靈的文字,但朱迅說,這本書審稿和最終定搞的不是出版社也不是她,而是她的兒子王法。所以,一起來看看在朱迅筆下,這個叫“王法”的小男孩究竟是什麼樣子吧!

王法三歲,看著媽媽痴情地說:“我長大了也不離開你,愛你就愛一百年。”

明知是洗髮水廣告,我聽著幸福,更得意的是以後有女人要受苦了。

王法八歲,我抱怨文案難寫,他在一旁不屑:“你做不到的是懶,做不成的是笨。”

為何嫁湖南“窮小子”王志?如何成最好的兒媳?朱迅的新書回答你

王法九歲,我問他:“如果困難像堵牆,高高地擋在你面前,你是翻過去還是突破它?”

“不!”王法捏著小拳頭:“我順著牆根繞過去!”

王法十二歲,要跟我玩真心話大冒險。

王法贏了,發問:“你和我爸結婚前,有過男朋友嗎?”

我大笑,不答。

“我爸有過。”

我僵在原地。

王法見我妒火中燒,柔聲安慰:“如若相愛,便攜手到老;如若錯過,便護她安好。”

我驚,他開始偷看村上的小說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