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兩彈之父,知道航天之父、光學之父、力學之父。 圖為:錢學森先生。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兩彈之父,知道航天之父、光學之父、力學之父。 圖為:錢學森先生。

大家也知道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

大家也知道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

卻不一定知道他們的老師是同一個人,一位長久不為我們所知的“大師中的大師”。他為新中國培養了79名院士,23位兩彈功勳中,有一半以上是他的學生。 他就是葉企孫。

當年還未滿13歲的葉企孫,考取了清華學堂的首批學子。

畢業後他留學美國,成為哈佛博士,師從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布里奇曼,他的第一項研究課題就測出了當世最為精確的普朗克常數h值,被國際物理學界沿用長達16年之久,這一年他僅僅23歲!學成歸來的他到清華執教,著手創建清華物理系。

他的大弟子——中國核物理奠基人王淦昌,我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衛星之父”、“力學之父”、“光學之父”,全都是他一手栽培出的學生!

是葉企孫不顧在簽證時招致的質疑,破格將其送往美國,李政道最終成為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飽含感激地說道:“他決定了我的命運。”

年輕時的中國核物理奠基人王淦昌。

華羅庚說:“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 當時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是葉企孫先生力排眾議,把他引進清華當助教,僅僅一年多又把他送到劍橋進修,這才有了日後的“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葉企孫、熊大縝與抗戰士兵合影。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部分師生合影,這張照片中有11位未來的中科院院士。前排左四為葉企孫。

葉企孫一生未娶、無兒無女,他把學生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女看待。有人說,他和他的學生曾撐起過中國科學界的大半壁江山。他才是中國大師級的泰斗。

1962年時的葉企孫。

WG時,他也免不了經受磨難。1977年1月13日,WG剛結束不久,老人與世長辭。直到1987年,在呂正操將軍的努力下,才終得平反,此時距老人去世已整整10年。

1992年,包括王淦昌、王大珩、吳健雄等在內的127名海內外著名學者聯名向清華大學呼籲為葉企孫建立銅像,聯名者平均年齡高達72歲。

如今,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大師,為他排演了話劇《葉企孫》。 國家不該忘記這些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