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這兩個字,決定你的禍福!

曾仕強教授 儒道易行

曾仕強:這兩個字,決定你的禍福!

◆ ◆ ◆ ◆ ◆

關於“天和人的關係”,中國人和西方人有很不相同的看法。

方東美先生說過:“西方人好把一個整個人分做心靈、身體兩邊;整個的國家分做統治、受治兩邊;整個宇宙分仿真相、假相兩邊,交相敵對。”這種“一分為二”的態度養成了習慣,拿來解釋天人關係,自然把天和人看作最不調和的“敵對系統”。

中國人的天人關係,則十分圓滿。天與人交相感應,不但不敵對,不僅不衝突,反而非常和諧。我們知道“天人合一”,天與人的關係,乃是“分中有合,閤中有分”。

荀子指出:天是沒有意志的,只是遵循著一定不易的自然法則而生成消長。天不但不能降禍福於人,也不會由於人的好惡而改變其生成消長的自然法則。陳大齊先生曾經推崇荀子對天人關係的看法,認為十分接近自然科學的精神。“天意”其實就是“天所秉持的某些自然法則”。

天不能降禍福於人,我們心目中的“天公”,應該是屬於大家公有的,不可以特別保佑某些人,否則就是“有意製造特權”,容易引起不平之鳴。

天既然不能降禍福於人,那為什麼我們說“成事在天”呢?因為天對人的影響仍然很大,足以為禍,也足以為福。只是天的為禍為福,完全出於人的是否善於遵循天的自然法則,所以“成事在天”之前,有一句話叫作“謀事在人”。

但是,人謀事的時候,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順天,亦即順著天的自然法則去計劃;一為逆天,也就是不順著天的自然法則而盤算。順天的謀事,容易成功;逆天的謀事,多數趨於敗亡。

天的自然法則,是一種“常道”,所以荀子說:“天行有常。”然而這種常道,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有所變化的,天道變化構成宇宙生生不息的過程。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即指“人心順天,召福;人心逆天,召禍”。人心決定自己的禍福,並非“天定”。

那麼,人心如何決定禍福呢?就是人要具有判斷力,才能領悟天道變化而順應未來。

天道尚變,未來會變化,這是自然的法則。人必須要有相當的預見力,才能順應未來的應化。

對於“順天”與否,如果未經縝密考慮,不詳加研究,或者拘泥於一方的偏見,便貿然加以判定,乃是不折不扣的“獨斷”。若是詳加研究,有確切的依據,瞭解是非利弊,才加以判定,那就是“判斷”。

但是面對變化的未來,不可能完全瞭解。例如人必有死是常道,然則死於何時、何地,如何死法,即使電腦也無法解答。不過依據某人的過去和現狀,大概可以推知其死的時、地與死法。這種“概然率”,就是“預見力”的根據。

判斷離不開概然率,所以判斷包含了預見力。把偶然儘量減少,將必然全力提高,這就需要正確發揮預見力。有規律可循的,叫“必然”,無規律可尋的為“偶然”。

可循的規律,就是天的自然法則。中國人的商店,只有取名“順天堂”,絕無命名為“逆天堂”的。江湖人物,自號“逆天使者”或“歐陽逆天”的,必定是人人可誅的敗類。可見,順應天的自然法則,才是最可靠的預見力。有了可靠的預見力,做出恰當的判斷,這樣便可預知禍福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