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長街上,兩旁房屋鱗次櫛比,路邊繁茂的樹下,各類物品擺放著等待交易,街上行人熙攘,或肩挑背扛,或空手閒逛;茶鋪坐滿茶客,相談甚歡抑或左顧右盼;臨街小飯館,案桌上擺滿了裝著菜餚的碗碟,老闆滿眼期待地等著顧客的光臨……

以上文字的描述

也許會讓你認為

這是如今四川某小鎮的日常生活

可事實上,這是77年前的簡陽縣龍泉驛

(今成都市龍泉驛區)

社會生活的真實鮮活寫照

……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77年前的龍泉驛人

真實生活狀況到底是啥樣

1淵源:一本老雜誌

2009年,美國《生活》雜誌陸續在網上公佈其攝影師歷年所拍的上千萬張照片,其中有關中國的老照片引發中國網民的關注。尤其是數百張關於今四川成都市龍泉驛區社會生活的老照片,更讓人印象深刻。

龍泉驛區檔案局(館)對此保持了高度關注,從各種渠道收集相關照片。幾經周折,終於在2016年11月拿到了刊載有8個頁碼的“龍泉驛專題”的1941年11月24日那一期的《生活》雜誌。

《生活》雜誌是一本在美國發行的老牌週刊雜誌,地位與《時代》雜誌相差不遠。前身是1883年在紐約市曼哈頓發行的《幽默》週刊。1936年,出版商亨利·盧斯買下《生活》雜誌。帶著用圖片而非文字講故事的堅定信念,盧斯在1936年11月23日啟動了全新意義上的《生活》雜誌。

「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生活》雜誌

《生活》雜誌的發行量隨後迅速飆升。4個月後,從第一期38萬冊漲到單週100萬冊。1941年末,美國全面捲入二戰,《生活》雜誌把遍佈二戰戰場各個角落的精彩瞬間,通過圖片新聞的形式,告知本國讀者,更增加了其銷量。

1953年2月,杜魯門總統離任後不久,宣佈《生活》雜誌將全面代理他的回憶錄。因為杜魯門認為,在《生活》雜誌上發表回憶錄,代表了極大的榮耀。

進入1970年代後,《生活》雜誌走向下坡路,其間經歷了兩次停刊。2007年4月20日,曾輝煌一時的《生活》雜誌宣佈第三次停刊,徹底結束其在世界雜誌史上的歷史使命。

2一個《中國式小鎮》專題

1941年11月24日,《生活》雜誌用了8個頁碼,刊登了邁當斯拍攝的龍泉驛專題《中國式小鎮——小場鎮使中國不可戰勝》,全面介紹了在中國抗戰背景下,可以被稱為中國傳統小鎮代表的龍泉驛人民的工作、生活情況。

這一期專題,既包括龍泉驛的軍隊、政府、鄉紳等要人照片,也有反映經營各種生意的商人以及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狀況的照片。後來,《生活》雜誌還陸續刊發了關於龍泉驛的其他照片。

邁當斯在專題中寫道,二戰中,面對德國的入侵,號稱現代化、工業化的強大法國,僅僅過了6周時間就淪陷了。而東方落後的中國,面對強大的現代化、工業化的日本部隊,歷經4年都沒有被打垮。

究其原因,邁當斯認為,一方面是因為有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另一方面是,在中國軍隊之外,中國的小村莊能夠獨立自足。地處成都附近的龍泉驛,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中國小鎮。

邁當斯深入龍泉驛後發現,這個小鎮有1250個家庭,約10000人口。在更大範圍上,是一個由5000個家庭組成的區的行政和商業中心。邁當斯甚至說,即使這個地區以外的世界消亡,它仍然可以如世外桃源一般倖存相當長的時間。

邁當斯進一步調查後認為,發達的龍泉驛和整個中國為什麼能夠在艱難的抗戰環境下生存下來,原因在於中國傳統而深厚的宗族制度。所有官方統計與地方政府都建立在宗族制度上,也是政府能在舊有社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關鍵。

街景

這是邁當斯站在龍泉驛西柵子的魁星樓上,朝下面往遠處延伸的街道俯拍的照片。

「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邁當斯的舉動,引起街上行人的注意。魁星樓下附近的行人紛紛停下腳步,好奇地朝邁當斯張望打量。陽光強烈,有的人不得不用手遮擋,以便能清楚地看到邁當斯的舉動。

這條街是龍泉驛具有代表性的街道。邁當斯寫道,他向當時的鎮長了解到,龍泉驛大約建於960年(北宋建隆元年),當時為喚醒歷史悠久的“龍泉”水源,屠殺了約1650頭牲畜祭天。

邁當斯說的鎮長叫田憲臣(後改名田顯成),是龍泉驛最有影響的家族田家的一員。田家影響力最大的人物是田頌堯,為四川防區時代的“四巨頭”(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之一。

田家下一輩中的田憲臣和田亮熙先後出任過龍泉驛鎮長,是地方傳統勢力的代表,實際影響力甚至高於區長。

邁當斯所寫龍泉驛建鎮的時間有誤,龍泉驛最早的縣治是唐久視元年(700)建立的東陽縣,之後於天寶元年(742)改名靈池縣,後於宋朝天聖4年(1026)改名靈泉縣。

從後兩個名字看,似乎都與水源有關,遂有求雨的習俗。宋代時,成都只要遇到旱災,官府都要到龍泉驛的朱真人祠(又名安靜觀,位於龍泉驛東口)和洛帶的瑞應禪院舉行祈雨儀式。

書信代寫

這張照片其實是豎圖,《生活》雜誌採用時裁掉了上面一截,豎寫的招牌上還有“抗屬”字樣。當時正是中國抗戰進入持久階段,龍泉驛有不少熱血男兒開赴抗戰前線,因此鎮上出現了為抗戰將士家屬代寫書信的服務。

「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幼童啟蒙

那時還沒有幼兒園,學齡前兒童入學前的發矇,就靠老人講故事、讀書。大家都在專心聽講,總有那麼一個調皮娃開小差。

「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看病號脈

中醫診所裡,中醫醫生戴著具有現代氣息的墨鏡,為患者用傳統的中醫方式把脈看病。現代與傳統,看似矛盾,在這裡卻和諧統一,毫不衝突。

「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戴帽的人

趕集後,買了貨物,還特意買了一頂草帽,僱“專車”(獨輪車)回家,這個人臉上寫滿笑意。他頭上戴的草帽,是附近柏合鄉的特產,寬簷上卷,像美國西部牛仔帽。他的帽子,是從鎮上流動賣帽人手裡買來的。

「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六個老者合照

據龍泉驛如今仍健在的90多歲的老人辨認,這是當時龍泉驛較有威望和影響力的6個鄉紳的合影。

「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邁當斯說,中國家族的基本情況或多或少都有些類似,家裡的老人通常像古羅馬的凱撒一樣有權威。鄉紳是受過良好教育或最受尊敬的老人,他們的榮譽和地位不是世襲的,因此中國的紳士沒有統治的傳統,而日本和英國的貴族們則有統治世襲權。

鄉紳的稱號,不是自我任命,而是為了無關報酬的權威和尊嚴。在災難發生時,他們可能會憑藉自身的名望,接管原來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區長的權力。但通常情況下,他們是一個諮詢機構,在小村莊和場鎮中具備仲裁者的職能。

在中國,每個人從早到晚都忙於生計,每個人都會被罵,不斷地有原告、被告。微小的犯罪如從事盜竊等,長期以來是由家族代表即鄉紳解決的。

幼兒騎豬

家裡養的豬敞放著,優哉遊哉地在院子裡閒逛。媽媽把光著身子的小兒子放到豬身上,玩著“騎馬馬”的遊戲。小傢伙一點也不膽怯,玩得很開心,一家人的笑容能感染看到這張照片的每一個人。

「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挑水

據說龍泉驛得名,源於鎮上有一口龍王井。此井能供大半個場鎮生活用水,久而久之,挑水人經過的那條小巷取名水巷子,至今仍在。生活用水頻繁,每天家裡的男丁都要去挑水。

「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餐館

這種“蒼蠅館子”在如今許多小鎮仍有。但在當年,有這麼多雞、肉、油的館子,算是高檔館子了。灶臺臨街,案桌上擺滿炒菜的原料,廚師揮舞著鍋鏟、湯瓢,鍋裡的菜餚冒著熱氣騰騰、香飄四方的氣味,聞著就感覺到了飢餓,有了吃飯的衝動。

「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茶館

茶館是成都慢生活的一張名片。顯然,邁當斯的鏡頭注意到了這一點。

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於四川。成都人喝茶講究舒適、有味。四川盛產竹子,椅子是代表四川茶館特色的竹靠椅,茶客想躺就躺、想坐就坐,講個舒服。時至今日,一些市井茶鋪中的椅子,仍然是這張圖片中的竹靠椅,一點沒變。

「成都老照片」美國《生活》雜誌罕見照片:77年前成都龍泉驛真實生活

茶客喝的一般是普通花茶和綠茶,都用蓋碗茶來喝。茶蓋謂天,茶船謂地,茶杯喻人,茶水衝上,蓋子一蓋,就是天地人和,講究還是挺多的。

圖片來源|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