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勝邊屯思緒

彩雲之南的橫斷山,金沙江的溫柔在每一個拂曉,每一個白天,每一個夜晚,全給了這片土地。

永勝邊屯思緒

永勝邊屯思緒

與玉龍雪山相互牽掛,永勝成為邊屯文化積澱的典型,始終有一種優雅的寧靜。在西漢以前,這裡的軍事、農業、貿易、冶鑄等活動就已經有了相當規模,這裡是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要衝,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無論何時,視野總會被拉開,三川田園風光,像貪婪的小羊,不知道是它張開的懷抱,還是路人張開的懷抱。相擁的迫切,沒有距離,也會驚動藍天,將白雲流進田野的上方,向路人招手。綠綠的田野,總會有七彩的花,以及自然界裡被用作點綴美麗的生命,一切都是熱情高漲,始終散發出自己的光環。荷花的清香,大老遠就鑽進了鼻息,綠得髮油的荷葉,也在招引著清風,讓荷香,飄得更遠。連天的荷葉中間,荷花已破水而出,與蜻蜓相戀,收藏了雪山的憂愁。金黃的田野,還有纏綿的七彩飄帶。

永勝邊屯思緒

永勝邊屯思緒

永勝邊屯思緒

看著不遠處的雲朵,就知道那是程海的上空。四周是很高的山,將藍天裝在湖裡,像淚水一樣晶瑩,藍色裝滿了歷史,也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滄桑與輝煌。高山、白雲,在湖裡清晰可見。夕陽下,遠處的鳥,翅膀掠過湖面;陽光在湖上,在山中,可數得清它有幾束;漁船,在湖裡很有節奏地划行。歌聲,在此時與夕陽一起落進了湖裡,帶著傳說,從歷史中走來,又走向歷史中去。就在這湖畔的南端,毛太華的微笑,就是湖水的微波。當世界有了中國領袖毛澤東,我們才認真翻開歷史,才驚訝地發現,程海畔的毛氏家族與韶山毛姓人家的淵源,也才知道毛太華是毛澤東的先祖。這群人,安居在了這裡,選擇了這裡的寧靜,與另一群人,共享漁舟晚唱。灰瓦白牆,雕砌歲月,滄桑也在湖面滑過。每走進一戶,氣派的大門,朝著陽光,面著海風,將古典的美守住,守住。在這裡,雕刻的精湛會讓人驚歎,用原木表達自然,表達內涵,也收藏著遠去的歲月;通過雕刻,彰顯文明古國的精神與文化的精深博大。洞經音樂,帶著文明的影子,從未被遺忘,依然在湖面激起浪花。樂聲悠揚,載著歷史,有歌舞昇平,也有金戈鐵馬,總會在每個夜晚,與月亮,與星星,與這裝滿藍色的湖泊,安詳地感受著歲月的流動。撫摸程海,你還會驚奇地發現,在這個星球上已生存了35億年的原核生物螺旋藻,竟奇蹟般與這個湖泊不離不棄。世界上只有三大湖泊產螺旋藻,而程海湖是其中之一,在華夏大地,它也是唯一的。

永勝邊屯思緒

永勝邊屯思緒

永勝邊屯思緒

過去,程海湖曾與金沙江相連,程海河流經一個個村莊,因河水清澈可人,於是稱它為清水河。明朝洪武年間,在清水邑設兵馬驛站,文武官吏從這裡打馬而過。明清時光,在這個小鎮無法飄走,總被高大的古樹擋在清秀與空靈裡。修建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的瑞光寺,還在思索著,不想與這個世界揮手道別。東嶽廟的牌坊下,俯看氣勢磅礴的建築,映入眼簾的,是那遠走的歷史,鑽進心靈的,是積澱在這裡的文化。雕欄石砌、斗拱飛簷、彩梁畫棟,在清水,明清的這些建築群,永遠都烙印著先人的智慧與技藝。商賈雲集,那些繁華的影子,總會在這裡遊動。來自中原的商品,經這裡渡過金沙江,沿著茶馬古道而去。一道光芒,從雲臺山上照射下來,一群鳥,帶著雲的愛,順著這道光芒,向著清水飛來。雲臺山上的蒼林,也透過雲霧,沒有疲憊地伸出頭來,注視著山下裊裊炊煙,注視著緩緩流淌著的繁華。

永勝邊屯思緒

永勝邊屯思緒

當你爬上他留山,會為它的美麗,還有開拓者的勇氣及智慧而驚歎。高山,峽谷,總喜歡在這片土地上默默地守著,看著。這片土地,一直神秘著,當霞光染紅天階時,他留人,從美麗的風景中走來,沒有停止的腳步。他留山是歷史上通往巴蜀的必經之地,也是馬幫的宿營地之一,在他留山半坡有輝煌的城堡,這既是驛站又是一個戰略要塞,如今,靜靜地躺在地下。他留古城堡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達到極盛,建有十餘條街道,集政治、交通、經貿、軍事、文教於一體。遙遠的馬鈴聲隱約還回蕩在耳畔,風雨中茶馬古道的繁忙依舊伸向遠方,他留人,將歲月的滄桑,用精美與整齊定格在那古城堡上。走進他留墓林,就走進了神聖與曠達,生者與死者都走進同一個夢想。隨著歷史塵埃的漸漸堆積,那遙遠又清晰的繁華,早已融進了茶馬古道,演繹著他留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神秘的青春棚裡,點起了燃燒愛情的烈焰,人生的魅力得到火紅的渲染,將特殊的使命完成在那痴情的雲端。他留人,用不竭的力量與智慧,在金沙江畔播灑無盡的輝煌;他留人,裝滿燦爛的智慧,用古墓詮釋那天邊的謎團。

永勝邊屯思緒

永勝邊屯思緒

永勝邊屯思緒

在金沙江的懷抱裡,有兩群人,將中原文化與邊疆土著文化,播種在了四季。歷史的記憶裡,融合後的這群人,一直對文化、教育推崇備至,尚文重教成為最典型的人文特徵和價值尺度。每走進一戶,你會看到院內專設有書房,墨香,畫動,沉甸甸的書,串起的詩句,文化的味道浸入每一個細胞。

圖片來自美麗永勝歷史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