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次全國領先!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實現多個全國首創

2018年5月24日,廣州市金融工作局舉辦了《廣州市決勝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發佈會。在發佈會上,廣州市金融局邱億通局長進行了解讀。據介紹,廣州是全國首個出臺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行動計劃的城市,體現出廣州市政府對金融風險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展現出廣州決勝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決心。

《三年行動計劃》對廣州在未來三年(2018-2020年)開展地方金融風險防控工作進行了規劃和部署,確保廣州打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三年行動計劃》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明確廣州開展金融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廣州市開展金融風險防控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堅守金融風險底線、防範與化解並重、依法依規的基本原則,通過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形成“管理到位、發展穩健、監測全面、預警及時、處置有效、生態優良”的金融市場環境,打造廣州金融安全區。

二是明確廣州開展金融風險防控工作的重點行動。從規範各類地方金融業態、完善地方監管體系、建設廣州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建設廣州地方金融大數據庫、推進風險管理制度和人才建設、強化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等6個方面對我市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進行部署,明確地方政府開展金融風險防控工作的具體範圍、標準和措施。

三是明確保障措施。通過完善政策體系,加強組織、人才、資金保障,建立重點工作動態管理制度等措施,確保重點工作落實推進,將行動計劃落實到位。

這幾方面廣州首創!

首創地方風險監測防控中心

創新建設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防控中心是國內首個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臺,防控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金融監管科技,豐富我市地方金融監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實現“主動發現風險—提示風險—處置風險—持續監測”閉環管理,形成了金融風險監測防控的“廣州模式”,在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和知名度。防控中心建設工作得到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支持,省政府明確防控中心為省級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臺,作為全省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下一步我市將依託防控中心建設廣州地方金融大數據庫,充分挖掘提供企業徵信、重大金融案件分析預警、開展存證服務等功能作用,不斷豐富防控中心功能作用。

按照行動計劃,廣州將推進類金融機構接入防控中心。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督促指導各類類金融機構分期分批接入防控中心。監管部門根據不同金融業態的行業特點和風險特徵,制定具體辦法,指導企業接入防控中心。對於接入防控中心的類金融機構,按照其接入層級和接入成本,研究給予適當補助。類金融機構接入防控中心情況,作為評估風險狀況的重要指標。

據金融局介紹,考慮到不同類金融業態風險特點不同,接入方式也將有所區別,並根據接入層級和成本,研究給予適當補助,例如廣州對轄區內接入防控中心、實現統一清算的各類交易場所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

全國首創建立首席風險官制度

創新建立首席風險官制度。廣州在國內首先提出在市屬金融機構、大中型類金融機構、重要金融平臺和功能區等設立首席風險官,充實風險管理力量,搭建連接監管部門與企業的風險管理鏈條,築牢金融風險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目前,我市已率先在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試點向互聯網金融機構推廣首席風險官,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將向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等其他行業逐步推廣。

創新防範處置非法集資工作

廣州發揮網格員、社區維穩人員作用,建立深入社區的非法集資巡查制度;利用防控中心加強對非法集資活動的監測預警;建立案件會商、案件通報工作機制,加強研判定性和綜合防治,做到“打早打小”;創新宣傳教育模式,舉辦高校防範金融詐騙海報設計與動畫製作大賽、打擊非法集資宣傳進公交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製作專題影視作品、視頻短片、海報,在中小學校試點開設金融理財課程,開設電臺節目,提高社會公眾對非法集資的防範意識。

▍行動方案解讀:

類金融機構應“分業經營”

推動類金融機構全面納入監管。類金融機構在不同類金融業態及同一業態不同細分領域均應採取“分業經營”模式,避免不同性質的金融風險互相影響、交織和傳遞,防止以金融控股集團、關聯交易、通道業務等名義規避監管。允許類金融機構在全面納入防控中心監測、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但不得利用創新名義規避監管、違法違規從事金融活動,突破風險管理底線。

【解讀】為防止不同性質的金融風險互相影響、交織、傳遞,不同種類、不同細分領域的類金融機構應“分業經營”,例如小額貸款公司不能同時開展私募基金業務、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不能同時開展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分業經營”並非否定創新,在風險可控、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鼓勵創新,但也要警惕規避監管、突破風險底線的行為。

多舉措杜絕暴力催收

行動計劃指出,發揮廣州地方金融大數據庫存證服務功能。利用廣州地方金融大數據庫存儲我市地方金融領域海量信息優勢,做好投資合同、協議等第三方存證,與司法鑑定做好銜接,為公安、司法機關、仲裁機構等依法快捷調取證據提供支持,降低類金融機構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效率,從根源上杜絕“暴力催收”現象,徹底清除金融黑惡勢力滋生土壤,維護社會穩定。

【解讀】邱億通表示,“暴力催收”現象的根源在於類金融機構維權成本高、渠道不暢,發揮廣州地方金融大數據庫存證服務功能,實現合同存證與網絡仲裁的一鍵式無縫對接,實現“監管+仲裁”的全鏈條管理,引導類金融機構依法維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清除金融黑惡勢力滋生土壤,最終實現維護社會穩定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