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等称号。

福州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4.8%。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全市常住人口为728万人(含平潭,截止2012年),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5年10月18日至27日在福州成功举行。

历史沿革

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福州福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时期的黄土仑类型,表明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或从事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纺织、制陶等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装饰艺术。战国秦汉,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1992年、1998年、1999年,分别在鼓屏路钱塘巷西口基建工地、屏山菜市场基建工地、欧冶池畔省财政厅基建工地,发现汉代文化堆积层,出土有汉代龙凤纹瓦当、万岁纹瓦当、布纹砖、筒瓦、板瓦堆积和建筑基址等;与此同时,在新店古城村发现汉代城址遗迹等,都为《史记》有关闽越国都冶城的记载提供新的实物佐证。[5]

折叠远古至南北朝

据考古发掘,福州的新石器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平潭壳丘头文化与公元前3000年的闽侯昙石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史籍开始出现“闽越”的称呼,这一时期,福州的居民乃是古闽人,或是闽越人。公元前306年越国灭亡后,南逃的部分越国贵族与福州当地居民融合。公元前222年,秦朝设闽中郡(今福州隶属于它)。公元前202年(汉高帝6年)无诸被正式封为闽越国国王,今福州冶山一带的冶城建都,又称东冶,乃福州建城之始。公元前110年,汉朝灭闽越国,部分闽越人被强制迁徙到江淮一带,冶城衰落。直到公元前85年(始元二年)才在此设立冶县。三国时期福州为东吴的造船中心之一。晋太康年间晋安郡首位太守严高修筑了福州子城,开凿东湖、西湖以及运河(即今天的晋安河),奠定了后世福州城的雏形。308年(永嘉二年),亦即“五胡乱华”之际,晋安郡成为八姓入闽的中原汉人移民重要定居地。

折叠隋唐五代

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三坊七巷隋唐时期,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从闽北转移到了福州一带。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原闽州改名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中唐以后,福州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大幅进步。中晚唐中原动荡,北方汉人持续移民入闽。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黄巢军队攻占。893年(景福元年)王潮、王审知的光、寿州军占领了福州,并以福州为据点统一了福建,开创闽国,并带来中原移民潮,被称作“十八姓从王”。909年(开平三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定都福州。945年闽国被南唐所灭,947年吴越击败军阀李弘义而控制了福州,直至978年北宋吞并吴越、占领福州为止。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荣,城池的扩建将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也得名“三山”。此时的佛教在福州的发展也很迅速,中国南方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就建于这一时期。福州族群也在隋唐五代时期逐渐形成。

折叠宋元

宋代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口、经济、文化都达到一个高峰。974年和1069年,刺史钱昱和程师孟先后扩建城池。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间大兴水利。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福州的城市内河水网体系也在宋代形成。宋代福州人口众多,经济极其繁荣,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南宋时人口超过59万,其中城内人口超过十万。宋代福州的农业高度发展,还是宋朝造船业的中心,其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文化上,两宋时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状元10名,武状元11名,进士2247名,福建是中国出状元最多的省份,福州占福建大部分,奠定了福州科举文教在中国领先的地位。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后,南宋益王赵昰以福州为行都称帝,改年号景炎,十一月,蒙古军队攻占福州,赵昰从海路南逃。元代福州大部分时间作为福建首府,元末的1359年到1362年,发生亦思法杭兵乱,亦思巴奚军一度占领福州。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军队占领福州。

折叠明清

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开始迁居琉球,而郑和舰队选择长乐县太平港作为停泊基地、物资采办地及开赴西洋的起点,很多学者认为郑和舰队的宝船即是福州制造的福船(古代木质海船代表),而大批干练的福州籍水手则活跃在郑和舰队中。此后福州海外贸易逐渐复苏,1474年成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福州还是中国和琉球交往的枢纽,福州柔远驿专门用于接待琉球使者、商人。嘉靖年间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继光曾两度入闽平定倭寇。自明朝晚期起,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同福州的接触渐趋频繁,1624年底,艾儒略将天主教传入福州。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都称帝,改元隆武,1646年,清军击溃隆武政权后攻占福州。

清初,清军与郑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进行拉锯战,1674年至1676年,耿精忠又据福州反清。动荡的局势导致清政府施行海禁、迁界政策,强迫福州沿海居民内迁,重创福州沿海的社会经济,直到1684年迁界政策取消。明清两代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使福州城大规模发展。清代中前期,福州中国重要的海洋贸易中心,其主要贸易对象是琉球和日本,多有福州府人移民琉球和日本。经济的繁荣也使人口猛增,到了19世纪道光年间,有欧洲人估计福州城市人口可能已经达到50万。

马尾造船厂绘事院

鸦片战争之后,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之一正式开埠。自1845年南台岛的英国领事馆建立起,先后有17个国家在福州设领事馆。台江地区沿江和上、下杭一带成为进出口贸易中心,而福州的茶叶出口更占到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35%。外资、民营与官营的银行、企业、商号等相继在福州开办。1847年,基督教新教开始在福州传播,并在此后创立了许多教会学校和福州最早的报纸和期刊。洋务运动兴起后,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立了福建船政局(后改福州船政局)以建造现代舰船,并开设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相关人才。随后福建水师成立。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在马尾港发生的马江海战导致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晚清的福州是中国较为现代化的城市。清朝立宪运动后,福建省咨议局于1909年在福州开幕。1911年11月9日,福建同盟会击败清军,占领福州,成立了福建军政府。

折叠近现代

1913年,福建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福州军阀争权、政局动荡,各派系军阀先后进驻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权,直到1926年12月13日,北伐军占领福州并结束了福州的军阀统治。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和国民党内部分反蒋中正的势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于福州,蒋中正随即率军进攻福建,于1934年1月16日占领福州,闽变失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1年4月21日至1941年9月3日以及1944年10月4日至1945年5月18日期间两度占领福州。1946年,福州设市。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8月17日后进入福州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福州市人民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福州大量的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被撤销,许多教会组织也被取缔,私营企业逐步国有化,还进行了多次政治运动。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福州开始,直到1978年4月,福州开始对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进行平反。1980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准福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又批准在马尾兴办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世纪90年代,福州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到了2009年5月,国务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议。 2013年7月25日,原属福州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改由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1]

现辖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等五个区,福清市、长乐市等两个县级市,闽侯县、连江县、闽清县、罗源县、永泰县、平潭县等六个县。[2]

折叠地理位置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南接莆田,居于亚太经济圈中国东南的黄金海岸。

折叠地形地貌

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福州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786平方公里。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为山地,从西南向东倾斜;西部为中低山地;东部丘陵平原相间。山地、丘陵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2.68%,其中山地占32.41%,丘陵占40.27%。鹫峰、戴云两山脉斜切南北,闽江横贯市区东流入海。

折叠气候条件

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33~37℃。极端气温最高42.3℃,最低-2.5℃,2013年福州成为四大火炉之首。年相对湿度约77%。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7~9月天气炎热,是台风活动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福州冬季一般无雪。有时在鼓山等海拔较高地区有零星降雪。不过冬季有雨,气候相对较为湿润。

自然资源

折叠矿产资源

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各地区旅游景点简介

福州福州较特殊的区域地质,形成了独特的矿种结构。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近四十种,以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为主,叶蜡石、标准砂、型砂、建筑砂、饰面用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等储量多、品位高、分布广、埋藏浅,具有相当大的经济价值和开采前景。其中,叶蜡石的保有储量居中国首位;不仅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而且是工艺美术制品的重要原料。市郊的寿山石从南朝开始用于工艺雕刻,石质最佳者首推田黄石,人称“石中之王”,价超黄金,视同瑰宝。

折叠森林资源

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折叠地热资源

福州市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福州盆地的地热田是福建省最大的地热田,其泉脉广、温度高、水质优、流量大、埋藏浅,且分布在市区中心,为世间罕见,现已被用于生产、生活、医疗、科研和体育等方面。

折叠海洋资源

福州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兴建1~20万吨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个:福清湾、罗源湾、兴化湾久负盛名,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东部沿海的海坛岛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岛上的三十六脚湖,湖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较大的岛屿有南台岛、江阴岛、琅岐岛、粗芦岛、川石岛、大练岛等。淡水养殖鱼类有120种,海洋鱼类500余种,陆生动物属保护和禁猎的有20多种。

风景名胜

折叠概况

福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拥有三坊七巷、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尤其是鼓山,人说“到了福州没上鼓山等于没来福州”。

福州市著名的历史古迹有150多处,其中 三坊七巷、林则徐墓、福州华林寺、乌塔、马尾船政遗址、福清弥勒岩、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王德政碑”、被称为书法艺术瑰宝的李阳冰乌山摩崖石刻、记载明代郑和航海史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被誉为中国金石史上奇迹的雪峰寺“树腹碑”等也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

折叠景点

  • 人文古迹

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地段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群三种类型,分类进行保护。主要历史地段包括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3片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乌山、屏山、于山、冶山、西湖、马尾、林浦、螺洲、洪塘、阳岐、闽安、南屿等13片历史风貌区,大桥头台江汛、泛船浦、马厂街、公园路、禅臣花园、福建协和大学、鼓岭等7片历史建筑群。

福州人文古迹

三坊七巷

南后街

衣锦坊水榭戏台

镇海楼

乌塔

白塔

西禅寺

林则徐出生地

冰心故居

邓拓故居

福州文庙

林则徐墓

严复墓

马尾罗星塔

船政衙门

梅园监狱旧址

中法马江海战烈士碑亭

亭江炮台旧址

一号船坞遗址

福州英国领事分馆旧址

华林寺

升山寺林觉民故居中坡炮台

鼓山涌泉寺

福州金山寺

福州崇福寺

万福寺

万佛寺

地藏寺

溪源宫

鼓楼前公园

福建协和大学旧址

西湖公园

王审知墓

闽王祠

濂江书院

昙石山文化遗址

福州琉球墓园

琉球馆

瑞云塔

芹壁村

开元寺

  • 风景名胜

福州风景名胜

屏山

乌山

于山

鼓山

高盖山

鼓岭

鳝溪

旗山

十八重溪

福州西湖公园

左海公园

福州温泉公园

金牛山公园

金鸡山公园

福州烟台山公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屏山公园

闽江公园

福州柳杉王公园

青云山

石竹山

天门山

福州龙台山生态园

百漈沟

琅岐岛西溪

五虎礁

金刚腿

龙头泉

海坛风景名胜区

青龙瀑布

石牌洋景区(半洋石帆)

龙凤头(龙王头)

黄檗山

永泰赤壁

晦翁岩

叠翠岩

弥勒岩

董奉山

皇帝洞

三叠井森林公园

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马岚山风景区(六公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