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擬成立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

王衍詩強調,對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目標,我省差距還較大。全省各級人大及其環資工作機構要把加強水汙染防治工作的監督作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際行動,在六個方面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一要在推進治理進度上加強監督,督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保障治理進度;二要在鞏固治理成果上加強監督,緊盯治理成果臺賬,持續跟蹤監督,推動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防止反彈;三要在壓實治理任務上加強監督,督促政府將總目標任務和年度目標任務分解到具體單位、具體領導和具體責任人;四要在明確治理責任上加強監督,推動解決河長制實施中責任不清、任務不實、情況不明、工作制度不全、考核問責不嚴等問題;五要在治汙資金安排使用上加強監督,推動各級政府加大水汙染防治資金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六要在追責問責上加強監督,促進水汙染防治各項工作真落實、見實效。

會上,省環境保護廳通報了全省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情況,省水利廳通報了全省全面實施河長制情況,廣州、深圳、汕頭、東莞、茂名等市人大常委會分別介紹了本市水汙染防治及人大監督工作情況。

問題▶▷

一些地市水質比例未達標

廣深等10個水質明顯下降市被約談

以大氣為例,據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4月全省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87.7%,較去年同期下降4.1個百分點,其中珠三角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86.2%,較去年同期下降2.5個百分點。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6%,超過國家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14.3%。具體到地市,有中山、汕尾等7個地市空氣質量有改善,清遠、韶關等13個市空氣質量則有下降。

為打贏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我省組織有關部門組成10個督導組,先後派出170餘人次赴珠三角和韶關、清遠、雲浮等12市開展巡查督導工作,督促地方立行立改。同時,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度方案,提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等8大任務42條措施。我省還組織開展了針對獅子洋周邊區域的大氣汙染防治督查,以進一步強化工業源排放執法監管,減少區域汙染排放負荷。

在水環境方面,據瞭解,我省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劣V類水比例有一定抬升,總體水質狀況有所下滑,一些地市水質比例未達到年度目標。

對此,省政府召開約談會,對水質明顯下降的廣州、深圳、佛山、惠州、東莞、江門、茂名、肇慶、清遠、揭陽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進行約談。同時組織開展全省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環境問題專項整治,對水質下降嚴重的惠州市博羅縣沙河河口斷面開展專項調研。省人大則對梅州、東莞、潮州市開展“水十條”考核斷面未達標情況專題調研。

值得一提的是,省環保廳已初步完成我省水環境質量排名方案和對未完成2017年水環境質量目標和任務相關市的區域限批方案,治水問責與懲戒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強。

措施▶▷

近期召開汙染防治攻堅工作推進會

今年底前一半黑臭水體疏浚一遍

在水汙染治理方面,我省將重點加強水源地保護,將水源地整治納入今年省級環保督察,加大督辦和問責力度。同時通過發揮“河長制”優勢,力爭消除劣V類水體和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計劃今年底前完成黑臭水體主體整治工程,50%黑臭水體疏浚一遍,2020年底前80%黑臭水體疏浚一遍。

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則表示,當前我省河長制工作已基本完成組織體系建設,全省設立並公告五級河長共33061名,實現了河長體系全覆蓋。下一步將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重點在河長會議、工作督察、河長巡查、信息共享、信息報送、考核問責與激勵、工作驗收等七個方面抓落實,力爭見行動、見成效。

在大氣汙染防治方面,廣東則將從調整優化能源結構、開展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加快高汙染高排行業企業淘汰四方面入手,制定一系列退汙整治時間表:今年底前完成城市交界處、工業集聚區、村級工業園“散亂汙”工業企業整治,完成排查清單整治任務的40%,明年底前完成“散亂汙”工業企業專項整治,2020年底前啟動廣州石化異地搬遷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