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炒外匯兩個月賺50億的經典故事

1994年我說的那句話:“······即使是瑞士銀行,美林證卷,也是擔當不起的”,1998年夏秋之交,在包括索羅斯在內的美國幾隻金融大鱷身上應驗了。

本來嘛,日元,在1995年上半年竄至79。75,這是歷史新高,是二次大戰後未有過的。一種外匯,特別是象日元、英鎊、瑞士法郎這些強勢外匯,不要說是幾十年不見的價格,即使是十年不見的價格,一旦出現,馬上進場,是新高,就大筆賣出,是新低,就大筆買進,這樣做,不是“100%地賺”的問題,而是---肯定是、絕對是:“1000%地賺)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炒外匯兩個月賺50億的經典故事

1995年上半年那次,日元到80時,我賣出,但是,未能沉住氣,在回到90、每張單賺一千點時,我就將合約全部平了倉。但不久,日元就到了100的價位,把我氣得說不出話來。幸虧我不是周瑜,所以沒有吐血。這次雖賺了不少錢,我還是生了氣!不過,雖生了氣,卻也學了乖,就是我摸到了日元的脾氣。這日本人,會耍陰謀。沒有關係,咱早上不見面,晚上還會不見面嗎?有見面的日子的。你日元若再有那麼一天,再給我像這次日元至極的機會,我就會沉住氣了。不賺你日元三千點一張單,我絕不平倉!

當然,95年我不過是發的一個狠。哪一天才能再有這個機會?不知道。可能十年,可能八載。也可能像94年這次,需要從二次大戰至94年的漫長的五十年。不過,也沒關係,如再給我碰著了,咱也不歡喜,碰不著,咱也不懊惱---這就叫“可遇不可求”。

誰知,該派日元在我手上輸。機會來了,也不過過了4年,1998年6月,日元進入了139區,我按兵不動。我知道機會又來了,但是,為了兜底給日元來一網,我靜觀其變。時刻都在注視著它,很為耐心地等待著。這時,全世界都在嚷嚷,東南亞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向日本政府發火,我記得那時,有一天看電視,看到中國政府的李鵬,在接見日本領導人時,也表明了中國政府,對此有很大的意見。還有一些所謂的金融專家,在媒體上發表文章,說日元還要往下跌,因為,日元每跌一元,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就能得到一億日元的好處。

透過這種種亂像,我估計日元差不多了,到頂了,不會再走了。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炒外匯兩個月賺50億的經典故事

既然估計日元不會再往下走,就得趕緊買,因為日元很狡猾(說這話不通,這意思,實際上是說操縱日元走勢的人很狡猾。)它一旦到底,稍為晃盪個個把星期,然後,說回就回,你追都追不及!

從1998年7月31日上午日元突破144(具體的時間是當天上午9時23分,日元突破144,其時價位到144·02)起,我就時刻注意著它,144,145,146。。。。。。

然後又是144,145;或144,146,就是不回143,我知道它在迷惑人,那意思是想讓你感覺到,好象它不回去了,嚇唬你,好象還要向150,甚至是160挺進呢!當時有不少家報紙,都是在跟著這麼胡吹的。

我等了八天,1998年8月11日,上午8時14分,日元突破147,而且是147·61,我覺得不能再等了,要當機立斷!因為事先我早已做好了準備,在有關的幾個市場都放足了錢,就等這一天、這一個時辰的到來。現在來了,好,我拿起電話,馬上買單。

我共買單兩萬四千張,也就是總共做了兩萬四千張合約。

買單,不是一個電話,一次就買了嗎?怎麼說是“總共”,難不成你不是在一處買的單?

對,我是在幾個外匯市場分頭買的單,並在一塊,是兩萬四千張合約。

為什麼要分幾個市場做買賣?

因為我知道這一仗必勝,如在一個市場,打了這麼個大勝仗,賺那麼多,於哪方面的安全都不利。所以,就兵分幾路。

不過,這一天,還好。一般情況下,像這種多年不到的價位,往往是到達後,馬上就退回了,一退說不定100點,或300點。這一天,從8點11分,至九點35分,幾乎沒有動,因為9點35分的日元價位在147·43,只相差不到20點,等於沒有動。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炒外匯兩個月賺50億的經典故事

不管你是買賣多少,與外匯市場做買賣,快的時候,一分鐘就解決問題了。

不過,幾家市場的買賣之間,總有一點耽擱,所以,總共花了半小時左右,結束了三千億日元的買單。買單的價位不同,因為外匯市場的價位,說不定每分鐘都在變,都在跳。不過,這天還好,變來變去,都是圍繞著8點14分時的147·61這個價位在轉,有時比這個價位高十幾二十點,有時比這個價位低幾點,大約,平均下來,也差不多,九九歸一,還是在147·61上下。為了計算上的方便,咱們就一起算成147·61吧。

有人說,你在外匯市場買進三千億日元,這要多大的資本啊!

說來很簡單,沒有花我別的方面的儲備,就是上面講的在97年上半年,賣了四個月的小魚(即鰻魚苗),賺的五個億人民幣,就用它,在這第二年的98年8月又做起了外匯的買賣,買進了三千億日元。

買賣外匯,同互聯網一樣,只要看準了機會,一個普通的小網撒下去,卻逮到了一條大魚,可以以小搏大。

世界外匯市場的買賣,同平時銀行裡的兌換外幣不同,銀行裡需要十足金額,一對一;外匯市場既然是以小搏大,所以,它只需要相當於買賣量的2%左右的保證金就行了。那麼,三千億日元的2%,就是六十億日元,又因為此時日元對美元的比率是147日元左右換一美元,所以六十億日元除以147,就是四千零八萬美元左右。

而我97年那次賣鰻魚苗,四個月賺了五億人民幣,相當於六千萬美元多一點,就算六千萬美元吧,我一起都投進去了。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炒外匯兩個月賺50億的經典故事

全世界三大外匯市場,倫敦、紐約、東京(數倫敦市場最大,一天的買賣量,差不多就有三千多億美元。),以及低一個級別的二號市場如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等,保證金雖有高下之分,不過,大體上說,一張標準國際合約,買賣量,都在十萬美元左右,而收的保證金,都是在二千美元左右。如以每張合約二千美元的保證金,我這一次做了兩萬四千張合約,保證金就需要四千八百萬美元。而按上面保證金佔買賣量的2%算,是四千零八萬美元左右。雖然有差別,但是,保證金雖是必須的,但外匯市場也不要你的,最後算帳時,還是你的,所以,沒有人計較這事。有的市場,每張合約的保證金收兩千美元,好,就給兩千美元;碰到另一個市場,只收一千七百美元,好,就一千七。因為,這只是一個約數,真正放的錢,其實是愈多愈好。一般都是保證金的兩三倍,也有不止的。

究竟需要放多少倍?因人而異。

 老扎的,比保證金稍多一些,夠它,也就是價位,在裡面能轉身就行了;不老扎的,放十倍的兵力,照樣輸,甚至輸得精光,輸得跳腳。

比如,這一次,我放的錢是六千萬美元多點,大約是所需保證金的一倍半左右,最後,卻贏了十倍左右,也就是賺了六億美元還要多一點;而美國的那些金融大亨如索羅斯們,全部都輸了,輸了相當於他們所放保證金的十倍,都不止!

這次戰役,是一次有把握的仗。早在1995年那次,我碰到了二次大戰後日元的歷史新高,80,後來又到79,我馬上就順方向入了市,賣出日元。不久,日元就往下降。可惜,沒有賺足,一張合約賺了一千點。在我平倉後,日元又降了一千點。這件事,我放在心裡,打了個埋伏。四年後的1998年8月,又來了一次二次大戰後的新低,跟95年掉了個個。我就把握十足地調兵遣將了。

買單後,也就是算買賣量是買了三千億日元之後,我就穩坐釣魚臺,隨它日元如何表演,我高低不動。我不動,日元也不動,它始終沒有再下降逾過147一步,雖時有上升,也沒有超過140。好,那咱們就較量較量吧,看誰更能沉得住氣!

在我大筆買進日元后的第二十三天,即,98年8月31日,晚上,23點08分,日元升破了140,到達139·09!第二天即9月1日,日元更上竄至135·00。

我自己沒有為所動。不過,我知道,這時,市場客戶的情況,一定是不外這兩種情況:賣錯了單,或叫做反了的,如索羅斯等,這時會以為日元還會再回頭,

甚至還在想,它不但還會回頭,可能回頭還會越過150!那就死守,結果當然是全軍覆沒;在142-145這區間買對了單的客戶,此時,認為賺也賺的著實不錯了,於是,紛紛平倉。這平倉的,平倉後,有的滿足了,就此歇歇了,他們沒有事。還有的,雖平倉賺了,但又以為日元回到這兒後,還要回去的,就又來了一次銷單,這也上了大當。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炒外匯兩個月賺50億的經典故事

又36天后,98年10月6日16點09分,日元更升破130,此時到達129·37,

我準備平倉。稍為考慮了一下,我認為日元還要升,因為日元往往是一瀉千里,往一個方向疾馳三千點,這是操縱日元的人,慣耍的詭計!

如果不再向前也就是向上再升了,而是退回去了,而且是一退也是千點、甚至不止,怎麼辦?

到了這一步,已經賺了很大的一筆數字了,再丟掉它,是有點可惜。

這對我來說,也不難,熟嘛,熟,就能生巧。

我馬上給有關的市場都打了電話,全都放了一個“即停,算帳”的價位,英文叫LIMITORDER,也叫做“電腦限價止賺單”,就是原來,也就是上次,我在這個市場買了多少張合約,現在請他們在某一個價位,給我來一個正好是相反的賣單,就是一到這個價位,電腦自動操作,就替我把上次買的單全部賣掉,清帳。

我放的價位是132,就是日元現在在129,如果退到了132,我的買單,全部賣出,清帳;如果日元從此後還就不回去了,往前再走,也就是往120,甚至是110方向走,怎麼辦,那就走吧,走得愈遠愈好。

在我放了LIMITORDER之後,第二天的最低價是130·70(10月7日早晨3·58分,日元到過一次130·70。)此後,便直上,上午7·58,是127·90,上午10·54分,是125·63,12·53分,是122·80,晚上,20·04分竟然到了120·30!

好,我得慶祝一下。

我開了一瓶五糧液,沒有費事,就喝光了。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炒外匯兩個月賺50億的經典故事

第二天,98年10月8日,捷報頻傳:

上午7·30分,日元價位是122·90;10·17分,日元升至115·60,12·54分,當日元升至112·03時,我當機立斷,一梭子電話,把所有的合約全部平了倉。

當然,在平倉前,必須把10月6日放的LIMITORDER(電腦限價止賺單)全部取消,然後再銷單平倉,就是把之前買的三千億日元,全部賣出平倉。

這一仗,漂亮。我這一仗結束後的四個小時後,16·45分,日元又回到了119·93。不過,此後三天之內,也都沒有越過120就是。

我在日元的價位是112·03時開始打電話,因為不是一個電話,而是要打好幾個電話,所以,在打電話的過程中,價位稍有變化,不過,大致上,都還是在112·03的附近。所以,為了計算的方便,我們還是以112·03算帳。

這一仗,賺了多少?

賺了六億多美元,合人民幣五十億左右。

97年1月至4月,第一次花了不過三十多萬人民幣,買了一噸鰻魚苗,之後,總共做了4個月的鰻魚苗生意,就賺了五億人民幣。98年8月又以這五億人民幣出場,兩個月不到,賺了十倍,五十個億的人民幣。一般說,成績是不錯的。

賺了六億多美元,是怎麼算的?不復雜,大致上是這麼算的:

(1/賣價-1/買價)再乘以每張合約的金額-----

----即買賣量:12,500,000日元。

因為我的買價是:147·61,賣價是:112·03,所以,

(1/112·03-1/147·61)乘以12,500,000

=(0·0089261-0·0067746)乘以12,500,000

=0·0021515乘以12,500,000

=26893·75美元

這是一張合約所賺的數字。因為我共做了兩萬四千張合約,所以,總共所賺如下:

26893·75美元乘以24000=645,450,000美元

佣金,各市場不一,但也都是一來一回,也就是做雙單,一買,一賣,一張完整的合約,收幾十美元,有的是收32美元一個來回,有的是多一點,都不嚇人,就幾十美元的事嗎,總共也不過八十幾萬美元。

我這人從小就不喜歡算零頭,喜歡算整數。比如,做孩子的時候,我媽叫我去菜市場買菜,一條魚,賣魚的說,八毛二。我說:嗨,別八毛,還帶個二,這零頭不好算帳,就整數吧,給你一塊錢。所以,這六億四千五百四十五萬美元,你說它拐了多少個灣?太羅嗦,是不是?就六億美元吧。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五十個億左右。

這一仗,不過花了我一個月零十九天的時間,就能賺十倍,就是六億美元,這錢啊,也太好賺了。

是不是我絕頂地聰明?

不是。

那為什麼能取勝?

究其原因:

第一、我的經驗比較豐富,在外匯市場,滾打了不少年了;外匯市場以外的社會上的所謂社會經驗,也比較豐富。

第二、是我的心理素質好,只要認準了方向,之後,任它日元怎麼耍盡了花招,我自巍然不動;這一點,很多人後來差點氣死,因為他開始也看準了方向,但是,進去不久,經不起日元的蠱惑,很快就“變節”,就是又換了個大方向,結果是很嚴重。

第三,我不悖常理辦事,多年不見的新高,或者是多年不見的新低,只能逢新高就賣,逢新低就買,而絕對不能是相反,如果相反,管你什麼索羅斯,或羅斯索,都非死不可!更不待說那個小不點兒的霸菱的李森了。這本不是什麼深奧的大道理,誰都懂,最起碼像索羅斯這樣的人,那是肯定懂的,但是,世界上,往往就是這樣,很多人都懂的常識性的道理,極其平常的道理,一到了關鍵的時候,別說是一般人,連索羅斯都不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