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文導讀:北京的靈魂

時文導讀:北京的靈魂

時文導讀

文章首段點題並直抒自己對北京的禮讚。接著通過細膩的筆觸,從北京的人和建築,一直到全聚德的烤鴨和內聯升的布鞋,去描繪此與眾不同。由歷史到現代,由大到小,典型的選材,簡潔凝練的語言,於是由此得出:北京是自然與人的和諧,古樸與現代的交融,而且北京人還詮釋著“注重細節”的工匠精神。結尾呼應開頭並總結全文——細膩,是北京的靈魂。

北京的靈魂

杜學峰

北京,是個於微處見光的城市。它偌大,但絕不失細膩,因而它總能在不經意間帶給人絕妙的驚喜。細膩,是北京之景的特質,更是北京人的神韻。

在北京,我常常感受到自然與人的和諧,古樸與現代的交融並存。北京,處處是如畫美景:泛舟北海,看到白塔掩映於綠樹叢中,底片似的天空湛藍明澈;登上景山,看到故宮靜臥在城市中央,紅牆黃瓦泛著光澤;回望鼓樓,看到遠方夕陽正紅,一群白鴿擦著簷角匆匆飛過……身處北京,驚鴻一瞥的發生實在不是什麼難事,這座城市像極了溫柔細膩的畫家,採擷了種種斑斕的色彩,精心繪製著自己畫布上的每一處角落。因此,也難怪了,郁達夫身處南國十餘年,還心心念念著那故都的秋,那“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

北京的細膩又絕不僅體現於景色,更在於它兼容著古與新、舊時代與新時代。我曾以為,舊時光裡的種種事物已隨著城市現代化的發展而煙消雲散,卻在不經意間看到一輛長著“長犄角”的有軌電車緩緩駛過,看到一隻深沉安靜的墨綠郵筒站在街邊。原來,細膩的北京將這些古物珍藏在城市的角落,它接納著鋼筋水泥的同時,還不忘裝點人們懷舊的念想,它如此的細膩,如此的體貼入微,實在令人心生感動。

景色如此,人亦然。提起北京人,你或許會立刻想到那京片子裡裹挾著的大大咧咧、豪放爽朗、不拘小節的性格,北京人,似乎和細膩沾不上邊,別急著妄下定論,且去嚐嚐全聚德的烤鴨,踩踩內聯升的布鞋。你會發現鴨肉外焦裡嫩、甜麵醬醬香醇厚、黃瓜清脆爽口、餅皮吹彈可破。一道烤鴨,足以驚豔你全部的味蕾。單看食材本身,實在是再普通不過,可為何它們卻組合出了如此奇妙的味道?因為餅皮的蒸制、黃瓜的挑選、甜麵醬的發酵、鴨肉的烘烤,每一個步驟都是精心而為,都是對食材的細膩加工。北京人的吃,詮釋著“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精神。再看,內聯升的布鞋,從打樣到採購鞋底,再到納鞋、上鞋,一雙成品鞋的製成要經過90多道工序、40餘種工具的參與。如此細膩的做工,只為打造綿柔的足感。北京人,詮釋著“注重細節”的工匠精神。如此這般,怎能說北京人不細膩呢?

而北京的老字號,也正是因為北京人的細膩,才能經歷百年風雨仍安穩如山。全聚德、內聯升、瑞蚨祥、月盛齋、六必居、吳裕泰……老字號的牌子直到今日還熠熠生輝,不得不說是它的細膩讓每一個走進它的人為之驚豔、讚歎。細膩,是北京老字號的精髓,更是北京人的神韻。

北京城是偌大的,但這並不等於它在細節上是粗糲的。譬如,故宮之美絕不僅僅是在於宏偉的氣勢,更在於細微之處見光彩。你看那大殿之上的簷角小獸,形態各異,活靈活現。你看那華麗的琉璃瓦,色澤斑斕、流光溢彩。因而,我總認為,故宮吸引人的地方,不是莊嚴宏大的建築群,而是隱匿於這建築群中的微小器物。正如北京,它吸引人的不是大氣的外表,而是微處的細膩。正如北京人,他們不僅僅能侃能談能說一口豪爽的京腔,更有著極其認真細膩的情懷。

細膩,是北京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