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業該如何選擇,學生報專業經調劑該如何應對?

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是高考志願填報中一個永恆的糾結的話題。選個好學校,專業可能不理想。學個好專業,學校名氣沒那麼硬。到底怎麼辦呢?投師問錄網在此做一下分析,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以理科為例,比如山大,最高分的經濟學、數學大概在670分左右,最低分的水利類就是山大去年的的錄取線655分,基本就差15分左右,山財的最高分專業和最低分專業的分差在30分左右,山東農業大學在40分左右。

一般情況下,越接近批次線的學校專業之間的分差會更大一些。因此,當你的分數能夠一個學校投檔線的時候,你報了就能進這個學校,但是你如果想選到這個學校分數最高的專業,往往還需要再加上15分到40分。

那麼問題來了:你是拿著3、40分去選擇一個更好的學校,還是去選擇一個更好的專業呢?如果充分的滿足專業,學校的價值就會下降,如果充分的滿足學校,專業可能就難以如願。這就引出了我們在報志願時究竟是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的問題。

(一)學校優先

優點1、學校光環作用最大化,贏得尊敬,更有自信

學校的光環作用最大化,這其實是家長主要的需求,上一個名牌大學不僅有面子,而且就業時會有一個很好的背書。比如一個南開大學出來的學生,在全國範圍內這個牌子還是好使的。有些名校在地域上也很好使,但是放到全國可能就一般了。比如山東大學在周邊還可以,但放到全國來看,很多外地人甚至會不知道山大到底是山西大學還是山東大學。那到了濟南本地,學校地域優勢就更加集中,往往也跟學校的優勢專業相掛鉤,比如山財統治著濟南的金融界,山建和青島理工統治著山東的建築界等等。所以一般情況下,考慮在濟南就業的話,山財山建的商科和建築要比外省211的商科和建築還好找工作。

2、填報簡單好掌握

如果是學校優先的話,填報志願就相對簡單和好掌握。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省去了考慮專業錄取分數和專業錄取規則的麻煩。在平行志願的規則下,只要專業服從調劑,按照學校分數從高到底排列,拉開梯度,一般都能夠被你的分數剛好能夠夠到的大學所錄取,你的分數也不會被浪費,所謂的“分盡其用”,還是比較簡單的。

3、校友資源豐富

像中國人民大學,在全國範圍內是有很多校友資源的。比如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就是人大社會學畢業的,比如長三角基本就是被交大復旦南大浙大統治著,珠三角就是華南理工和中山大學,濟南就是被山大統治著。這也是學校優先的一個好處。

缺點:1、如果對所學專業沒興趣,會影響大學成績

高中學的是基礎,而大學是某一學科的深入。四年時間不學別的,只學這一科,一個學期就要學習10--15門課。如果你大學讀數學,光數學就至少要學40多門課。試想:如果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這40門課怎麼可能學得下來。再比如計算機專業,跟計算機有關的就要學40多門課,還有數學10多門,物理10多門,如果沒有興趣,課都難聽懂。

所以說,如果沒有興趣,是很難取得好成績的。尤其是理工類專業,掛科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平均掛科率都在50%。不能按期畢業的,國家的統計數字是6%-10%。也就是說一個400人的專業,就有40個人不能按時畢業。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可以到了大學再學個雙學位或者換專業。但是有個前提,大學都要求你在原專業取得前5%的成績才能轉專業,一個對自己專業不感興趣的人,是很難學到前5%的。

2、如果畢業後轉行,是對4年學習內容的浪費

這個無需多言,四年的時光,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如果不能為將來的工作服務,著實是一種浪費。

3、如果深造換專業,可能就會失去行業內人脈資源的積累

比如咱們的李老師,本科學的是工科,研究生學的是管理,現在做的是教育。如果大學裡就是學心理或者學教育的,那麼現在至少有更加夯實的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有一大堆校友導師和同學,創業不缺人,去學校做宣傳也不是什麼難事。人脈資源的積累對工作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投師問錄網建議:如果有較大可能被調到完全不喜歡的專業時,不要學校優先!

(二)專業優先

優點1、學習動力:你的大學不乏味

有的學生高考沒考好,只上了普通的二本, 但專業是自己選的,經過自己的努力,可能成為該專業的尖子生

2、職業發展:大一就是你事業的起點,贏在起跑線

在一個行業浸潤4年,你的導師同學會讓你體會到這個行業的生態是什麼樣的。比如你是學計算機的,你會發現班上的人和教課的老師都有碼農的氣質。碼農什麼氣質?不善言談,比較宅,能坐得住,能獨立思考,通宵也沒有問題,邏輯思維強等等,所以你就知道了到了工作場合如何跟碼農打交道了。

如果這個班裡有活躍份子,比如一個人搞了3個社團,那你可以基本判斷,他畢業以後不會考研,工作必然是與計算機有關的銷售和市場工作而不是技術工作。所以你也知道,如果想做與技術有關的銷售工作,或者產品經理,而不是程序猿,大概應該是個什麼樣子了。這些如果不是在本專業浸潤4年,你是不可能體會到的。

3、人脈資源:同學、老師都是你未來的職業資源

4、就業優勢:實習、應聘時的內部推薦

5、留學考研:導師就是你深造的引路人

導師一般都會跟國外大學或者國內大學相關的研究生院有關係。

缺點1、填報的技術要求很高

首先我們要說一個前提,專業一定要服從調劑,除非極特殊的情況,不然就會掉檔,相信這一點大家都已經清楚了。專業優先意味著報考時必須要保證不被調劑到不想去的專業。

比方說你一定要學計算機,第一個學校就非常難報。因為如果你第一個學校報高了,那可能還好,雖然浪費了,也不存在被調劑的可能性,比進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要好。但是如果投檔時進了第一個學校,一旦分數不夠專業線,就必然會被調劑。所以你必須保證要麼排前面的學校不被投檔,要麼保證投檔進了的學校都能按照選的專業被錄取。

第一種顯然是浪費學校機會,我們一般不會這樣選擇,所以就只能要求第一個填寫學校的6個專業必須能夠選上。萬一選不上怎麼辦呢?我們必須要有備用計劃,這裡面有很多方法,比如選擇不太熱門又能夠與心儀專業相關的專業放在6個專業裡面等等。

2、與學校優先相比,失去了”衝一衝“獲得更好大學的可能性

2014級一個考生,高考634分,平常能考660左右,希望能從志願填報上找回來。只要分數能夠得到,就要去。她的填報方案是天津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蘇州大學、暨南大學,最後卡線進了蘇州大學的藥學專業。

當然,這是選擇了學校優先。如果不是學校優先,比如家長考慮到自己是金融行業的,也讓孩子學金融,非金融專業不上的話,她這個分數最好的也是進山財,就不如蘇州大學這類的211名氣大。所以說,專業優先就失去了獲得更好大學的可能性。

那麼,有沒有一種填報策略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呢?

舉個例子,15年理科606分,女孩,法律專業優先,這是背景。怎麼做的呢?就是利用中外合作和校企合作專業比較少的特點衝一衝,這些專業即使不能錄取,也不可能被調到冷門專業去。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填報方案是:西南政法大學(中外合作)、中國海洋大學(中外合作)、山東科技大學(法律專業全省第三)、上海政法學院、煙臺大學等,最終被中國海洋大學(中外合作)的法律專業錄取,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

高考專業該如何選擇,學生報專業經調劑該如何應對?

投師問錄網建議選擇專業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熱門專業不一定是好專業(工商管理專業,學的都是企業管理的內容,對於本科生來說是沒經驗的積累、沒實踐的體會,很難學好。建議本科階段選擇專一的商科,比如市場營銷,研究生階段再去選擇工商管理這類的專業)

2、熱門專業10年後不一定還是熱門專業(生命科學專業,2000年大熱,專業的最高分,現在的形勢就沒那麼好了)

3、熱門專業不一定適合你(學機械的女生就像學護理的男生一樣尷尬)

4、冷門專業10年後可能是好專業(比如設計類專業)。

推薦幾個選專業的工具:霍蘭德測評、MBTI、四象限分類法、投師問錄專業分類圖、SWOT分析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