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千萬別報衝刺班!資深高考專家說:最後兩個月,語文應該這樣備考!|恆舒談高考

April

13

今天是4月13號,你們發現了沒,2018年已經快過了三分之一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戰,號角聲也越來越近。

對於全國各地的高三生來講,距離高考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作為這個春天最忙的一批人,他們進入了最後的“衝刺跑”階段,用全部的精氣神,努力將分數再提上一個臺階。

但是,總是會有無數的考生和家長髮愁:

別的都好說,最講究積累的語文科目該怎麼衝刺呢最後的兩個月,還有什麼備考的好方法嗎?

不著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篇語文備考的乾貨,保證有收穫!

快收下他多年積累總結的這篇備考乾貨吧!

高考千万别报冲刺班!资深高考专家说:最后两个月,语文应该这样备考!|恒舒谈高考

語文高考衝刺班?

不靠譜!

很多家長在高考之前,會不惜重金給孩子報各種高考衝刺班,但是這些衝刺班真的有效嗎?首先,我在這裡要鄭重地告訴大家,報班,報衝刺班,報那些承諾提多少多少分的高考衝刺班,乃是備考的最大誤區。

首先,一個最簡單不過的道理:如果“衝刺”真的有效,平時誰學啊!你們真覺得去聽一個脫口秀演員講兩個小時段子就能頂得上另外一個人的十年苦讀?特別是語文這一科,本來就是以見效慢著稱,為什麼?因為不僅高考,可以說每一場語文考試都不是對你階段性的測試,而是對你過去幾年甚至十幾年的語文素養的檢驗。通過長期的努力,比如高中三年發奮,把初中三年比別人少讀的書都補了回來,於是語文成績上去了,這也許還能做到,但就這幾十天時間實現一個質變,無異於痴人說夢。所謂“衝刺提分”不過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只不過出於不同的心理,大家不願意說破而已。

好,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衝刺班都一點用都沒有呢?也不盡然。有少數題目,技巧性比較強,通過短期訓練是可以奏效的。儘管這樣的題目已經越來越少,但畢竟還沒有全部消滅,在此之前,我們還有空子可鑽。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部分語言文字運用題和文言閱讀題是比較明顯的,因為這兩門課我講過,很多學生都說,方法掌握了,做錯比做對難。

但是,有一種班,短期衝刺幾乎不可能奏效,甚至還有反效果,就是作文!

語文成績難以短期內提高,因為它考的是長期的底蘊,而作文就是最能體現底蘊的題型。更何況現在的作文衝刺班,絕大多數講的不過是一些套路和模式,萬能話題,萬能材料,事先準備好,甭管什麼題目,往上硬扯,這就是所謂的“套作”。而我也以自己高考閱卷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現在的高考作文,最反對的就是套路化寫作和模式化寫作!有一年我參加高考閱卷,短時間內閱到十幾篇文章,都使用了幾乎一模一樣且極為矯情的開頭:“讀罷材料,掩卷長思……”別扯淡了,高考考場上你有功夫掩卷長思?而且一大群人一起掩卷?顯然是同一個衝刺班的二貨老師教出來的。這樣的作文,不僅騙不到高分,說不定會有“立減10分”的效果!所以,如果有哪位考生和家長,高考前夕,不花錢報班就不踏實,我建議,別的班都可以報,唯獨不要報作文!

衣不如新,

題不如故!

不報班,那麼我們怎麼複習?我先給大家一條總原則:“衣不如新,題不如故。”說白了就是老題比新題管用。讓大家少做新題甚至不做新題(非做不可的除外,比如老師佈置的,以及一模二模之類),是因為現在市面上的資料質量良莠不齊,不如讓大家多關注做過的題目(注意,不僅僅是做錯的),不僅僅是查漏補缺,其實也是節省時間、精力以及金錢。

基礎題部分,利用新舊題型查漏補缺。發現漏洞及時補上就行了。對於一些易混淆的詞語,用造句的方法強化應用能力要比死記硬背它的意義、用法、感情色彩什麼的管用得多。病句辨析,牢記使用“區分主幹和枝葉”的方法,其他都是多餘的。這部分題目肯定會比較簡單,建議不要花太多時間。

閱讀部分,文本不同,題型不同,複習策略也有所不同。

先說文學類。包括文學類文本(現代文,大都是小說,有些地方也考散文)和古典詩歌。一切文學類文本閱讀,不管題目如何變化,都是從四個基本問題衍生出來的,即寫了什麼、表達了什麼、如何表達、效果怎樣。我的建議是,把你高三以來所有考過的語文卷子拿來,不要去看那些題目,不要去管那些題目你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只看閱讀文本本身,力求看懂。怎麼才算是看懂?把這四大基本問題弄清楚。比如古典詩歌,答題技巧早讓人研究透了,但考生就是很難拿分,為什麼?因為根本讀不懂詩裡在說啥。事實上所有題目無非是在考你看沒看懂而已,那就試著去看懂它:先弄懂“寫了什麼”(疏通每一句的字面意思),再看“表達了什麼”(把握情感主旨),最後再在兩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樑,看看這種情感是如何通過寫的那些東西來表達的(涉及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煉字、佈局某篇等等)。

再說非文學類。包括論述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要求是“快而準”。要讀多快?論述類和實用類都是現代文,1分鐘500字是初中階段的要求,高中只能更快不能更慢。讀的過程中要隨手標記關鍵語句和主要內容,快速讀完之後立即看題,鎖定信息檢索區間,比較、分析、整合,獲得答案。準,大家經過訓練,掌握方法,細心一點,能做個八九不離十,關鍵是還得快。最近幾年高考語文試卷的閱讀量明顯加大,對速度的要求就更高了,在平時的訓練最好能夠計時完成。

最後說說文言文。文言文的閱讀材料以傳記為主,偶有論說類,大抵也可以歸入非文學類,但題型更豐富;而且比起現代論述類和實用類文本,在語言文字上有障礙,讀懂“寫了什麼”都比較費勁。文言文最忌諱的複習方法就是去背什麼常見實詞、虛詞、句式的列表,因為這些列表都是脫離語境的存在。如果你的文言文閱讀還比較薄弱,我的建議是,拿完整的文言語料(可以是教材裡的文言課文,也可以是之前考試裡的文言閱讀材料),做逐句的翻譯練習(如果是課文,不許看註釋和筆記),每天一篇,練到高考,這是最後的強化語感的機會。

至於全國卷中那道考查傳統文化常識的題目,說實話,那個跟閱讀沒什麼關係,當成一道基礎知識題,把教材和此前的考試裡出現過的梳理梳理查漏補缺就行了。

作文部分,改一篇舊文勝過寫十篇新文。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舊文問題在哪裡。可以問老師,可以問同學,也可以問身邊的其他高人。知道了問題,動手修改一下,兩相對比,就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兒了,就知道好一點的文章應該怎麼寫了。如果一直不瞭解自己的問題在哪兒,無論怎麼寫都不會有提高(那也比立減10分強)。

高考作文,

拒絕萬能材料!

一篇高考作文,什麼最重要?有人說是觀點,有人說是論據,有人說是文采,照我說都不是,是什麼?是邏輯!

其實很多同學不是沒邏輯,特別是很多理科生,只是不知道寫作文也要用邏輯來寫。其實寫一篇議論文和做一道數學證明題是一樣的道理。明白了這一點,或許就能夠破解“議論文=觀點+例子+排比句”的錯誤觀念。與其追求新鮮的觀點、豐富的材料、華麗的語言,不如踏踏實實地理一理自己的邏輯。

最後,關於作文,給大家幾條忠告。

第一,千萬不要押題,不要背“萬能”材料,不要背範文。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要在考前用任何東西給自己洗腦。為什麼?因為洗腦之後,你就無法再從題目本身出發去構思你的作文,只會想著我背的那些東西怎麼才能和這個題目扯上關係,這樣一來,套作在所難免,一旦套作,很難進入二類,甚至可能墮入最末一檔,這無異於作繭自縛。

第二,前面的題務必抓緊做,給作文儘可能多留時間。我常常問學生,考試留多久寫作文?短的有半小時的,多的也就1個小時,大部分是40分鐘左右。我覺得如果你只留半小時,可不就只能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了嗎?40分鐘是底線,理想的情況應該是1小時或更長。留出時間來幹什麼?這就是下面要說的——

第三,動筆之前無論如何列一個提綱。可以先把由題目想到的點都寫在草稿紙上,看看哪些是一碼事可以合併,哪些是層層深入的,哪些存在因果聯繫,哪些構成正反對比,在此基礎上整合出一個提綱來(必要時淘汰一些不好安排的內容,用不著面面俱到)。提綱列出來,看一下邏輯順不順,如果一不小心列得沒有邏輯,及時發現,及時調整,還來得及。列提綱的過程也就是構思的過程,構思成熟、提綱成型才好下筆,這樣就不至於墮入想到哪兒寫到哪兒的困境。

祝各位考生,認真研究、踐行本篇文章精髓,高考順利!

高考千万别报冲刺班!资深高考专家说:最后两个月,语文应该这样备考!|恒舒谈高考
高考千万别报冲刺班!资深高考专家说:最后两个月,语文应该这样备考!|恒舒谈高考

設計:王婷婷(實習)

主編:吳海濤

高考千万别报冲刺班!资深高考专家说:最后两个月,语文应该这样备考!|恒舒谈高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