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剛柔並濟,俠骨柔情,人生如戲,戲夢人生

霸王別姬,剛柔並濟,俠骨柔情,人生如戲,戲夢人生,戲裡戲外,真真假假,如夢更迭的一生,繁華落盡,曲終人散,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情壯志終究逃不過俗世的命運,虞姬一顰一笑顧盼眾生的風采終究是一個人的蒼涼與落寞。《霸王別姬》整部劇是一個“悲”字,是蝶衣的“悲”,小樓的“悲”,菊仙的“悲”,更是一個時代的“悲”。

霸王別姬,剛柔並濟,俠骨柔情,人生如戲,戲夢人生

小豆子從小被母親拋棄,送進戲班子唱戲,因為長相清秀被當做女兒身,因為唱不對臺詞被嘲笑,欺辱,毒打,童年生活的陰影造就了蝶衣成年的性格,“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本是戲裡的臺詞,卻被當了真,從今往後,蝶衣活成了戲裡的自己,活成了虞姬的影子,活在對小樓痴迷的熱戀中,他是戲痴,戲迷,戲瘋子,他一直固執的認為小樓一直是和他相依為命的師哥,是保護他免受責罰的小石頭,是戲裡的蓋世英雄楚霸王,戲裡戲外,真真假假,他早已分不清,他是戲裡的真虞姬,小樓卻不是戲外的真霸王。

霸王別姬,剛柔並濟,俠骨柔情,人生如戲,戲夢人生

蝶衣自始至終是一個執念而純粹的人,他離開戲曲,離開他的師哥,他就不能存活,他被鎖在屋子裡,對著門外的小樓質問“虞姬為什麼要死”為什麼要死?他想不明白,也活不明白,這是他的“悲”,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運,他活在虞姬的夢裡,最終也逃不過虞姬的命運。戰爭,文革,批判,新時代與舊時代並沒有什麼不同,清政府,日本人,共產黨,蝶衣在亂世中油彩粉墨的舞臺上依舊如痴如醉的演繹著他的虞姬,無聲不樂,無曲不舞,這是他對戲曲的理解,他在法庭上義正言辭的說“要是青木活著,京劇早就傳到日本去了”。袁四爺那句“我恍惚間疑似虞姬轉世再現”,他更欣賞蝶衣的瘋魔把戲裡的虞姬給演活了,他是能懂蝶衣的知己,但無情的批判最終把他推向死亡的邊緣,淹沒於時代的潮流中。袁四爺死了,風光一時的張公公落個窮困潦倒的地步,小四子出賣良知當上了角兒,蝶衣小樓分道揚鑣,京劇被批判,戲曲被踐踏蹂躪,時代命運如此,身不由己,這是命運的悲劇。最終舞臺燈光滅了,蝶衣一個人在黑暗中演完那一場戲,淋漓盡致,痛快至極,貴妃醉酒,蝶衣醉臥在舞臺中央,恍若夢中千年的場景又重現,這一次沒有觀眾,蝶衣一個人的舞臺,唱盡那個時代的悲涼。

霸王別姬,剛柔並濟,俠骨柔情,人生如戲,戲夢人生

當初,小樓言之鑿鑿的說要唱一輩子的戲,可是遇見菊仙后他不願意唱戲了,他想要娶妻生子,過平凡的生活。可是蝶衣偏不,他偏要唱一輩子的戲,偏要演一輩子的虞姬。蝶衣幫小樓勾臉的時候,魔怔般地望著小樓,從前所有不露聲色的情緒都融入那一雙眼眸中“不行,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從一而終四個字是蝶衣一生所追求的東西,與他,於戲曲,於小樓亦是如此,可是小樓無奈而懊惱的罵他“你真是不瘋魔,不成活”,他也曾為了蝶衣低聲下氣的求袁四爺,也曾在蝶衣最困苦的日子裡陪伴於他,他把蝶衣當做弟弟,戲裡是霸王虞姬,戲外是師兄弟的情誼,但他不懂蝶衣,他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蝶衣的狂熱與痴迷,“唱戲得瘋魔,不假,可是要是活著也瘋魔,在這世上,在這凡人堆裡,可怎麼活啊”,小樓終究和蝶衣不一樣,戲裡戲外,他分的清清楚楚,在亂世的紛爭裡,他只求一個安穩的生活,這是小樓的“悲”,他從戲裡的霸王變成了俗世的凡人。

霸王別姬,剛柔並濟,俠骨柔情,人生如戲,戲夢人生

所以,在最後的關頭,在時代的壓迫下,他選擇了向命運屈服,他可以為了生存出賣他所熱愛的戲曲,他的師弟和他愛的女人,在那紙片紛飛的熊熊烈火中,燃盡了霸王豪情的一生,燃盡了他和蝶衣之間的師兄弟情愫,燃盡了他和菊仙最後的愛情,也燃盡了那個時代的悲劇。菊仙的結局亦是悲的,驚詫,失望,而後絕望,他愛了一輩子的男人並不是他所認為的真正的霸王,在利益抉擇中選擇了無情的背叛,也許她更能理解蝶衣,兩個因愛生仇的人最終走向同樣的命運,在聲嘶力竭的吶喊聲中,菊仙結束了她的生命,而最後當蝶衣再一次與小樓重演霸王別姬的場景,當戲曲終了,鮮血染紅了長劍,虞姬終是自刎與霸王面前,蝶衣真真正正地在他一生最愛的人面前結束了自己絢麗而短暫的一生。

霸王別姬,剛柔並濟,俠骨柔情,人生如戲,戲夢人生

一曲《霸王別姬》,一場愛恨情仇,三個人,時代命運的悲劇演繹著三個人相似的結局,千年歲月,萬千光彩,夢迴虞姬百轉千回的身影,終究是曲終人散,繁華背後的無盡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