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大敗局》2、科龍,一條被刻意獵殺的龍

解讀《大敗局》2、科龍,一條被刻意獵殺的龍​在一位老人離開一家叫做“科龍”的企業之後,儘管他的人生風波不斷,卻再也沒有對自己傾注了畢生心血的這家企業說過一句話。每年清明,他都要從國外歸鄉掃墓,然後又悄然出境,幾乎與科龍舊人們再無往來。這個老人叫潘寧,他是科龍的創始人和第一任總裁。這樣的畫面會讓人感慨物是人非,滄海桑田。潘寧是悲憤的,也是淒涼的;但同時,他又是智慧的,也是幸運的。因為在時代齒輪的咬合之下,潘寧能倖免於災難,而我們故事的另外一位主角,卻因此變得血肉模糊。

科龍誕生今天的故事要從1984年講起,這一年,鄧小平南巡對中國經濟的風向變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廣東順德的容桂鎮裡面,只讀到小學四年級的潘寧,憑藉手中十分簡陋的鐵錘打造出了中國第一臺雙門電冰箱。潘寧是鎮上工業交通辦公室的副主任,當時的廣東開辦企業成風,很多能人都是鄉鎮基層幹部出身。在技術上他依靠著北京的支援,鎮政府拿出了9萬塊錢,珠江電冰箱廠成立,品牌叫做“容聲”,潘寧他自己出任廠長。在此之後,潘寧用了5年的時間,把這家當時並不被人們看好的鄉鎮企業,打造成為了一家擁有8000萬固定資產的現代化企業。1992年,鄧小平在第二次南巡中就視察了珠江電冰箱廠,站在現代化的車間裡,鄧小平顯得非常驚奇,他問:“這是什麼類型的企業?”隨行同志回答說:“如果按行政級別算,只是個鄉鎮企業,算是股級;但如果按經濟效益和規模來算,恐怕它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兵團級。”鄧小平簡直不敢相信,這家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生產線的現代企業居然只是一家鄉鎮企業,感慨萬千的連問了三次:“這是鄉鎮企業嗎?”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鄧小平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觀點。就是這三聲感嘆,讓潘寧名揚天下。此時潘寧已經年屆60歲,按慣例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不過沒有人敢公開提這個敏感問題,連他自己也沒有覺得到了該退下來的時候。除了年齡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更提不得的敏感話題,就是企業的產權歸屬問題。珠江電冰箱廠儘管由潘寧創辦,但在產權上則屬於鎮政府。潘寧當時的處境十分尷尬,冰箱廠日趨壯大,而經營團隊則無任何股權,潘寧多次或明或暗的提出,希望鎮政府能夠在這方面給予考慮,可是得到的答覆都含糊其辭。另外一個讓潘寧頭痛的事情是,容聲電冰箱暢銷國內後,由於這個品牌的屬於鎮政府,另外一些同屬鎮政府的企業,就乘機用“容聲”的牌子生產其他的小家電,嚴重干擾和影響了“容聲”的品牌聲譽,對此潘寧也是無計可施,無可奈何。於是在1994年,潘寧決定另闢蹊徑。他將企業變身為科龍集團,進軍空調行業。在他的謀劃中,科龍品牌歸企業所有,由此可逐漸擺脫政府的控制。而他的這種想要獨立的行為自然引起了鎮政府的注意。也就是從這時起,潘寧和企業的命運開始變得微妙起來。巨龍失首1996年,科龍在香港上市,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鄉鎮企業。它儼然成為了中國家電業的希望之星,然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地方政府對科龍的干預也變得強硬和直接起來,潘寧的所有決策都籠罩在政府權利的高壓之下。1998年,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科龍集團突然發佈公告,潘寧辭去公司總裁職務。根據很多當事人的回憶,潘寧對此毫無思想準備,整個1998年,潘寧一直在全國各地考察。而作為辛苦創業14年的當事人,幾乎沒有對外界做任何解釋,他迅速做出了移民加拿大的決定。並與科龍約法三章:“不保留辦公室,不拿科龍一分錢退休金,不要科龍任何一股的股份。”後來發生的一連串事實,驚人的表明,潘寧的離開意味著地方政府對潘寧產權改革思路的堅決否定。在過去幾年裡,他一直試圖說服政府把股權釋放給管理層,他冒險新創的科龍品牌也是整個戰略謀劃中的重要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