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喚醒”的動機,可“改變”的態度!

保險櫃與通緝犯

紐約的一位年輕人摩斯,年紀輕輕就想大展宏圖,他在紐約市的一個相當熱鬧的地區租下了一家很大的店鋪,滿懷希望地擇了個吉日開始做起保險櫃的買賣。

然而,事與願違,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從他的店前來來往往,店裡形形色色的保險櫃雖然排得整整齊齊、品種多樣,但是很少有人光顧。他費盡心力拼命思索,幾天通宵不眠後,終於讓他想到了招攬客人的辦法。

第二天,他匆匆忙忙前往警察局,借來正在被通緝的重大罪犯的照片,把照片放大好幾倍,然後貼在店鋪的玻璃窗上,照片下面再附上一張說明。

照片貼出後,來來往往的行人都被照片吸引而駐足觀看。他的生意立即有了很大的起色,門可羅雀的店鋪突然變得門庭若市,第一個月就賣出了48臺保險櫃,第二個月賣出了72臺,以後每月都能賣出七八十臺左右。

這位年輕人所用的策略,就是動機喚醒。

動機可以被“喚醒”

在上面的例子中,摩斯一開始之所以生意不佳,是因為很多行人並不覺得自己有購買保險櫃的需要。所以,在沒有消費動機的情況下,不管商品本身的質量如何上成、服務如何周到,都不會誘發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但是,在貼上通緝犯的照片以後,過路行人的安全需要與動機被喚醒。人們開始意識到,原來危險就在我們身邊,正在影響著我們的平靜生活,那麼買一個保險櫃就變成了提高安全感的一種做法,過路行人就會對保險櫃產生積極的態度,進而出現購買行為。

從態度原理上說,消費者對一種商品的態度,主要取決於該商品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動機喚醒就是喚起消費者的動機,使他們的特定需求顯性化,從而對產品或品牌形成積極態度。

比如,您可能對各種付費學習不感興趣,因為你覺得自己的能力足以勝任工作要求。可是,最近老闆找你談話,指出你在工作能力上存在的種種不足。

被“喚醒”的動機,可“改變”的態度!

此時,成長動機就被“喚醒”。你可能會採取購買管理學書籍、購買網絡上管理類課程、報名參加管理培訓班等不同方式,以應對這種消費動機的出現。

此時,求美動機被“喚醒”了。您可能會去美容院給自己辦個皮膚護理卡、去理髮店換個新發型、去商場買件撐場面的衣服,這些消費行為都是為了讓被喚醒的求美動機得到滿足。

所以,儘管消費者對於某個品類的商品或服務,可能本來不感興趣,但是他的消費需求是可以被各種生活事件激發,從而做出對這類商品或服務的購買決策。

從這個角度來說,消費者的態度完全有可能被改變,只要喚起新的消費動機即可。知道這一點,對於市場營銷人員,意義重大。

態度決定一切

在市場營銷和商業競爭中,消費者的態度決定著產品或品牌的一切。企業應該做和必須做的是,影響消費者的態度或改變消費者的態度。

市場人員可以將產品與消費者的重要需要聯繫起來,以此來改變消費者的態度,刺激消費者購買,就像本文開篇賣保險櫃的摩斯那樣;

也可以用向消費者展示他們沒有考慮到的產品效用,以激發消費者的需要與動機,改變消費者態度以支持某產品;

還可通過引起消費者的好奇心,激起消費者的信息需要,促使消費者更詳細地瞭解產品。

所以,改變消費者態度的策略是存在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喚醒消費動機之外,還有一種大名鼎鼎的常用方法,叫做行為參與。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行為參與法。

行為參與,能改變態度

到底是先有消費態度,還是先有消費行為呢?有的人以為,一定是先形成了消費態度,再產生消費行為。其實不然。

第一,消費行為可以先於認知和情感發展。也就是說,消費者可以對一個完全陌生的商品和服務先進行消費體驗,再形成認知或情感,生成積極或消極的態度。比如,進了一家新開的飯店,點了沒吃過的菜品,這次的消費體驗就會讓您產生這家值不值得再來的認知。

被“喚醒”的動機,可“改變”的態度!

第二,消費行為也可能是與認知和情感相對立的。比如,很多西方人是不吃動物內臟的,於是,為了改變他們對這類食物的態度,心理學家把家庭主婦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聽健康專家講座,介紹動物內臟的營養和烹飪方式,而另一組則是由廚師手把手地教授烹飪動物內臟的做法。

結果,第二組的主婦們對動物內臟的接受程度不僅遠超實驗前,而且也比第一組高很多。這說明,行為參與(自己親自去烹飪)的辦法有助於改變原有的態度。

所以,行為參與法指的是企業利用消費者的其他需要(如好奇、實惠、求新等),吸引消費者參與到產品使用中來,使消費者對產品形成積極態度或改變消費者原來的消極態度。

行為參與法主要以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為基礎。例如,某消費者在口渴時買了某品牌的飲料,喝一口後覺得味道奇怪,很難喝。在這種強化作用下,他可能會形成對該品牌的否定態度,此後不僅不會購買這種飲料,連這個品牌的其他飲料都不太可能會去嘗試。

因此,行為參與策略的關鍵,是促使消費者試用或購買企業產品並同時確保消費者滿意。

小米手機的做法

行為參與法較成功的例子,是小米手機的熱賣。小米公司讓用戶參與研發,通過前期限量發售、論壇發帖討論等多種方式瞭解消費者需求,很多消費者反映小米手機應當配備耳機、內存卡、手機殼等,而在小米手機正式面市時,這些配置一應補齊。

這種做法迎合了消費者的兩種心理。第一,從成本分析來看,小米手機的成本和售價之間的差價足以支撐這些配置,添置這些可能早在小米計劃之中,之所以還要如此操作一番,意在強化消費者“這款手機性價比高”的認知,讓消費者形成“佔便宜、得實惠”的心理。

第二,從消費者參與來看,小米按照消費者的反饋,及時補齊配置,會讓消費者覺得用戶意見得到了充分重視,有助於小米建立值得信賴的良好形象;同時,消費者會認為,

今天正式出售的小米手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在,自然更傾向於認可和讚美。

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行為參與法。因為消費者參與了研發過程,所以對產品本身會捲入更多的個人情感色彩,形成更為正向積極地態度。

被“喚醒”的動機,可“改變”的態度!

行為參與的其他方法

除了讓消費者參與研發過程,行為參與法還有很多不同的實現路徑,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第一,郵寄或分發購物優惠券(代金券)。一般在新店開業、週年慶、較大額消費時,常用此種做法,促使消費者使用這些優惠券購物,引導消費者作出消費行為,並且可能產生二次消費或重複消費。

第二,在商場門口或人流密集地點派發產品,或消費者郵箱裡發送一些產品或服務兌換券,讓他們免費試用。在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的情況下,完成消費體驗,形成正向的消費評價,引導實際購買。

第三,向消費者直接展示產品,如給消費者用化妝品化妝、或讓消費者試穿服裝。資深的銷售員都知道,顧客只是站在那裡看,通常不會做出購買行為;需要你引導他們試用、試穿,並對試用試穿效果大加讚美,才更可能做成生意。

上述做法的相似之處,都是在引導消費者試用產品,讓消費者在事先沒有形成認知和情感的情況下,嘗試購買和使用新品牌或新型號的產品,進而對所買所試的產品或品牌產生積極的態度。

小 結

從今天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看似是我們獨立自主做出的消費決策和購買行為,其實是因為消費行為背後隱藏的消費動機被“喚醒”了。

在改變消費者態度方面,除了今天介紹的喚醒動機、行為參與兩種方法外,還包括認知改變、情感遷移、消除態度阻力等多種改變消費者態度的方法。這些方法會在後面的文章中,陸續為大家介紹。

馬上臨近六一兒童節了,不知道您在鋪天蓋地的宣傳海報中,又被“喚醒”了哪些消費動機呢?

被“喚醒”的動機,可“改變”的態度!

王明姬,國內著名心理學家,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客座教授,長期受聘為多家組織的管理諮詢顧問,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特邀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