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盛夏聆聽蛙聲奏鳴曲

我的家鄉在河北農村,春夏之交,從小聽慣了農田裡早就熟悉的“呱!呱!呱!”,“哇!哇!哇!”的清脆閱耳的蛙聲。在蛙聲中上學,在蛙聲中安眠,在蛙聲中長大。所以一直以來非常喜歡蛙聲。認為蛙聲就是最美妙的音樂,就是娓娓之音,就是“陽春白雪”。

散文·盛夏聆聽蛙聲奏鳴曲

你聽,這外面的世界是一片蛙聲的海洋,你聽,這蛙唱,如風嘯、如鼓點、如絃樂,如千軍萬面軍鼓齊鳴,震耳欲聾。如無數琴絃上的奏鳴曲,高伉低昂,陰陽鈍錯。你聽蛙們此呼彼應,讓人浮想聯翩、遐思無窮。美妙的歌聲嗓音伉奮嘹亮,有節奏感,小合唱伴著大合唱,別具一格。它們中有技壓群芳的老歌手,有從山溝小溝,從池塘小徑到山邊的小河,那些花草叢中傳來一個個略帶稚氣的呆板的低蛙聲。有剛脫掉蝌蚪尾巴就勇敢地加入“大合唱團”的幼蛙,想蛙們的合唱團裡又增添了一位歌聲嘹亮的主角。眼前的良辰美景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南宋詩人辛棄疾的《西江月》來:“明月別枝驚鶴,清風夜半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然而在這青山如黛、夕陽西下,晚霞滿天的月光下的蛙的歌唱家們的沒有人伴奏、確本一身的原味聲韻讓人心曠神怡、似樂隊伴奏“大合唱”,此起彼伏,好一片蛙聲奏鳴曲。

散文·盛夏聆聽蛙聲奏鳴曲

這婉轉悠揚不同種類的蛙聲,唱出的歌聲是截然不同的。有體型較大黑色條紋的黑斑蛙、虎紋蛙;通常出沒在水稻田間,發出“嘎噶嘎”的叫聲,低沉而舒緩,猶如樂隊中的大提琴;活動在菜地、灌木叢中體型嬌小的菜蛙、樹蛙則唱著呱呱的緊湊而悅耳的歌聲,猶如樂隊中的長笛。

散文·盛夏聆聽蛙聲奏鳴曲

每當春末夏初,天氣轉熱,鄉村夜晚想起了此起彼伏的蟲鳴,還有充盈滿耳蛙鳴,激昂亢奮地噪鬧著,將落寂的靜夜和曠野,喧囂得如同一支樂隊一樣,熱情洋溢、生機勃勃。

散文·盛夏聆聽蛙聲奏鳴曲

這時節,走在鄉村廣闊的稻田裡,便隨處可見鼓突著晶亮眼睛的蛙們,蹲伏在路邊的草叢中或牆縫裡,一旦聽到人的動靜,便悠地蹦越而起,在空中劃一道美麗的弧線,然後,“咕咚”一聲,潛入水中,只在平靜的水面上留下一圈圈微微盪漾著的散開的漣漪。

散文·盛夏聆聽蛙聲奏鳴曲

鄉村四月閒人少,蛙們的鳴叫聲,有的呱呱聲,有的呱呱卿的,也有的卿卿呱的,也有卿呱卿呱的。它們是天生的歌唱家,在漫長的冬眠中,閉關數月,重啟歌喉,自然的使出渾身解數來吊聲嗓子。

散文·盛夏聆聽蛙聲奏鳴曲

在鄉間春、夏日田間的夜晚,由於有蛙聲相伴,永遠不會寂寞。打開窗戶靜靜聆聽,和著窗外皎潔的月光,便可以徹夜傾聽這世間最純美的天籟樂章。青蛙的合唱總是那麼純潔那麼傾情。是一幅美好的畫卷,盛著豐收的稻穀,聽著和美的蛙鳴。對於這美妙的青蛙聲,古人也有吟詩頌之。宋朝趙師秀賦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祠塘處處蛙”。陸游的《秋思》則寫道:“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散文·盛夏聆聽蛙聲奏鳴曲

後來我從農村考上大學,分到了大城市,城市裡雖然有平坦寬闊的大街、閃爍的霓虹燈、鱗次櫛比的商店以及摩肩接踵的人群,但傍晚時分,可是讓人惆悵的是欣賞不到美秒的蛙聲了,充斥於耳的又是讓人心煩的城市噪聲和鼎沸的人聲。再也聽不見清脆悅耳的蛙聲,這蛙聲成了我腦海中一個永恆的記憶。

散文·盛夏聆聽蛙聲奏鳴曲

如今鄉村、城市發展的步伐好快好快啊,過了不久,我們周邊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附近的小池塘被填了土,各處坑坑窪窪的小水池也被剷平了,路面鋪上了水泥、硬化了。城市確是越來越漂亮了,可蛙們的棲息之地全被“霸佔”了,又不得不從這片熱土上來個大“撤退”。

散文·盛夏聆聽蛙聲奏鳴曲

儘管現代城鄉地盤擴大,使青蛙們很難兒得一處潔淨安寧的棲身之地。但青蛙們的幸福家園仍然屬於廣袤的田野、池塘和河岸,只要有池塘、有河岸、有草地、有青山綠水環境優美的地方,都有美麗的青蛙身影,蛙聲依然總是那麼動聽,棲身之地在召喚者它們勇敢前行,代代繁衍生息……

散文·盛夏聆聽蛙聲奏鳴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