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畫|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去年非盈利組織“中外對話” 圍繞“能源轉型和新能源創新”這一主題拍攝了一組專題照片。藉由這一契機,無所不能(caixinenergy)新開一個圖片新聞專欄,涉及與能源有關的方方面面,展現能源、環境與人的百態。週末推送,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安徽淮南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安徽淮南,一座能源之城,1903年開礦,如今擁有18對大型礦井、6座大型電廠,是國家“億噸級”煤電基地。近幾十年來持續的煤炭開採,導致淮南市內大面積的土地發生了沉陷。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因淮南處於華東平原區,區域內的地下水位淺,原採煤區塌陷之後,地下水便會露出地表,形成積水沉陷區。積水沉陷區內時常可見被淹沒的住房,有些甚至還有人居住。不少積水沉陷區被開發成了魚池。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淮南市內某居民建築上的屋頂光伏項目。為推進光伏扶貧,淮南市專門出臺實施意見,確定光伏扶貧路徑。2016年至2018年,利用3年時間在全市建設光伏電站2.4萬千瓦左右;在全市選擇142個貧困村,每個村建設1座60千瓦左右的村級光伏電站;在全市選擇5300戶貧困戶,每戶建設1個3000瓦左右的“戶用式”光伏項目。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建設在積水沉陷區的水上光伏項目在近年得到快速發展。部分水上光伏項目採取了漁光互補模式,利用光伏板下的水域養殖水產。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水上光伏項目遠景。2016年,安徽省共安排100萬千瓦規模指標,淮南市積極組織申報,3個光伏示範基地項目中標,共計40萬千瓦,佔全省的40%,總投資37億元。經測算,隨著併網發電,項目年可節約標煤1萬多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23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萬噸。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一位漁民正在修理船隻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沉降積水區遠景

遠處的廠房依稀,水中的雲影渺茫

浙江慈溪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2017年1月,浙江慈溪市周巷水庫和長河水庫的水面上,國內規模最大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之一投運。項目總投資18億元,總水域面積4492畝,總裝機容量達200兆瓦,預計年均發電量約2.2億千瓦時。該項目所發電量全部接入國家電網,業主方年售電收入約2.4億元,年漁業收入可達1300萬元。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一艘漁船靠在光伏圍欄邊上。“漁光互補”,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在魚塘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進行魚蝦養殖,光伏陣列還可以為養魚提供良好的遮擋作用,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藍綠相間之間,有兩艘廢棄的漁船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狗尾草陰天搶鏡

能画|安徽、浙江的水上回光

光伏,延伸向遠處

攝影:中外對話

文字:蠶豆、中外對話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