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衝突升級,油價戰爭走勢如何?

叙利亚冲突升级,油价战争走势如何?

中東局勢突變,英法美對敘利亞政府軍發動了導彈襲擊。帶動油價短期向上,一度漲至2014年以來油價的高點。

中東產油國眾多,敘利亞石油產量不高,加上多年戰亂,對原油供需市場幾乎沒有影響。但是其地理位置重要,背後又牽扯中東、俄羅斯等產油國,還是激起了市場的短期反映。

油價主要是供需平衡,同時投射市場主體對未來不確定的心理。不確定性越大,油價的波動幅度越大,導彈一飛,油價將回歸正常。就著敘利亞衝突重起,談談衝突、戰爭和油價的關係,根本不是“導彈一飛、油價昇天”。

【無所不能 文丨王亞宏】整整五年前,法國興業銀行曾發佈過一份放衛星式的能源研究報告,稱如果西方國家空襲敘利亞,布蘭特原油價格可能最高升至150美元。之後的市場軌跡證明原油從未有機會探高至報告預言的水平,但西方國家空襲敘利亞卻又再次成真。 隨著英法美三國上百枚巡航導彈砸向敘利亞,整個能源市場都感受到衝擊波。

大規模的空襲也讓人們將目光聚焦敘利亞。雖然地處中東,石油也是國家的支柱產業,但從全球範圍看敘利亞本身並不是一個重要的產油國,也不是歐佩克的一員。敘利亞的原油產量高峰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的日產量約每天60萬桶,但之後受到技術問題和石油儲量耗盡等影響,產量逐步下跌。近年來的戰亂更是損壞了其原油基礎設施,目前其日產量已經不足高峰期的一半。

打擊敘利亞對油價影響甚微

敘利亞的石油產量佔全球不到0.3%,之所以有可能對能源市場產生一些影響,首先是因為其地理位置重要。敘利亞位於地中海最東部,靠近許多全球重要的原油運輸管道和海上航線。這一地區出現動盪,可能對全球能源市場的交儲運輸環節帶來短期影響。

其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給石油市場的帶來的影響,也從敘利亞動盪體現出來。俄羅斯在敘利亞擁有塔爾圖斯和赫梅米姆兩個軍事基地,前者是俄羅斯在地中海僅有的海軍基地,因此英法美對敘利亞的轟炸很容易出現“擦槍走火”的局面,導致大國對抗升級,從而將全球市場推向更加動盪的深淵。

儘管敘利亞擁有對油市的“易感體質“,但其能發揮的作用卻不宜高估。法國興業銀行五年前的那份充滿穿越感的報告並沒有讓油價預言成為現實,但這份報告至少有一個觀點至今適用:敘利亞戰爭對油價帶來的升勢可能是短暫的。從目前看,地中海的油氣運輸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而且俄羅斯也沒有對敘利亞“拔刀相助”的動向,因此這次軍事打擊敘利亞對油市的影響會限制在有限的範圍內。

衝突對油價的影響也與參與方以及波及範圍密切相關。從這點看,敘利亞衝突對油價帶來的影響不如3年前沙特空襲也門——雖然在公眾領域後者要默默無聞得多,但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出口國,沙特的一舉一動對市場的影響無疑更大。

2015年3月下旬,沙特及其海灣盟國對也門發動空襲,推動油價急升5%。雖然針對也門胡塞反政府武裝的軍事行動並未影響主要海灣產油國的石油生產設施,但市場依然擔憂戰火可能蔓延至中東其他地區,從而干擾全球原油供應。

但即便是沙特空襲也門,給市場帶來的擔憂也沒有持續多久,空襲結束大約兩週後,油價就又回落到開戰前的水平。原油市場總是有力量推動再平衡的形成,沙特參戰的影響都會被迅速消弭,敘利亞空襲的影響更可能呈現出短平快的特徵,成為機構炒作的短期題材。

拼預期,導彈升空油價落地

其實就連規模更大的戰爭——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除外——對石油市場的影響也是不可持續的。上世紀90年代的伊拉克戰爭開啟了歐美國家直接軍事幹預海灣的序幕,1990年10月海灣戰爭前夕,油價出現過瞬間暴漲,油價從每桶20美元左右漲到首次突破40美元,可之後美國及其盟友確定將進入科威特打擊入侵的伊拉克部隊,油價開始逐漸回落,很快就又回到每桶20美元下方。

那次海灣戰爭涉及伊拉克與科威特兩個重要的產油國,並將沙特與伊朗也牽扯進來,幾乎涉及到全球原油產量的半壁江山,因此對原油市場的影響遠比近日西方轟炸敘利亞要大得多。但即使是那樣一場戰爭,對原油市場的影響也僅侷限在短短的兩三個月之內,相比之下敘利亞空襲對市場的影響只會更短暫。

梳理戰爭對原油市場的影響還發現,推動油價的從來都不是戰爭本身,而是開戰前的不確定性,一旦導彈升空,“戰爭行情”對油價的拉昇就會開始衰減。對原油市場參與者來說,軍事打擊傳言出現時買進,傳言證實後賣出,已經成為固定的套路。一旦發生軍事打擊,油價就可能上漲,但漲勢或不會持久的一個原因是不少機構將發射導彈看作逢高賣出並削減多倉的信號。

正因為如此,本次敘利亞空襲油市的影響已經部分被提前透支。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空襲發生前一週,在4月9日到11日裡原油出現三連漲,漲幅超過7%。這不僅錄得7個月來最大周線升幅,而且拉昇油價接近2014年以來最高點。在目前的價格水平上,油價進一步向上突破的空間受限,即使“戰斧”導彈升空也難打破邊際效應遞減的規律。

比起敘利亞的戰火,另外一些因素對油價的影響更直接。一方面隨著北半球冬季的過去,一些國家的能源需求會出現季節性放緩。另一方面,從中東的大環境來看,上週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沙特剛說了預期油價會升到每桶80美元, 接踵而至的軍事打擊立即成了助推器。美國在實行軍事打擊前與地區盟友協調的過程,給了沙特更足的底氣,高漲的油價也為沙特國家石油公司(阿美)上市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估值高達史無前例的兩萬億的阿美上市前,沙特會盡力讓石油保持堅挺。

沙特的努力能在多大程度上給原油多頭信心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歐佩克“帶頭大哥”的市場影響力至少比導彈持久。

【本文作者,王亞宏,無所不能專欄作者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