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地上5秒以內撿起來還可以吃?食物的“五秒定律,真的靠譜嗎?

食物掉在地上只要在五秒之內拿起來就可以吃?

用鼻子聞一下只要沒有異味也可以吃?

所謂的“五秒定律”與氣味測試真的有科學道理嗎?

來自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食品微生物學家Cathy Moir認為, 大家可能對這些由來已久的食物安全測試太過迷信了。

1、“五秒定律”不可信

無論是一秒鐘、三秒鐘或者其他特定的時間,當有人不小心將食物掉在地上時,我們可能都聽說過這樣的事 情,只要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內把它撿起來依然可以吃。

但這種所謂有害細菌需要一定的時間才會跑到食物上的說法卻並不科學。

一項研究對四種食物(西瓜、麵包、黃油和軟糖)在四種材質表面(不鏽鋼、瓷磚、木材和地毯)上的表現進行了測試,

結果掉落在這些表面的食物均被細菌汙染。

接觸時間、食物類型和表面材質都會顯著影響食物被汙染的程度。

掉地上5秒以內撿起來還可以吃?食物的“五秒定律,真的靠譜嗎?

研究發現:時間並非決定性因素,因為來自某個表面的微生物可以瞬間汙染另一個表面。

當然,食物與表面接觸時間越長,汙染程度越嚴重。

與其他食物相比,含水分較多的食物(如西瓜)被微生物汙染的幾率較高,而表面最乾燥的食物,如軟糖等被微生物汙染的幾率相對較低。

食物掉在地毯上被汙染的幾率較低,相比之下,不鏽鋼表面,特別是瓷磚表面,汙染幾率較高。

據研究人員推測,因為地毯吸水性更好,所以地毯對細菌的吸附能力也較強,這就意味著地毯上的細菌不太可能轉移到食物上。

總的來說,雖然掉落的食物會被地板或環境中的微生物汙染,但正常家庭中的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體健康是無害的。

掉地上5秒以內撿起來還可以吃?食物的“五秒定律,真的靠譜嗎?

2、沒有異味≠可以食用

當食物變質時通常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這促使許多人相信“沒有異味=可以食用”。

然而,事實並非總是如此。

但是,當食物被一些致病細菌,如沙門氏菌(salmonella)、彎曲桿菌(campylobacte)、大腸桿菌 (E.coli)和李斯特菌(listeria)等汙染時,不一定會發生明顯變化。

有時,即使是很小一部分的致病細菌, 就足以引發疾病。

掉地上5秒以內撿起來還可以吃?食物的“五秒定律,真的靠譜嗎?

為了避免誤食被上述致病細菌汙染的食物,人們需要留意食品的保質期,

需要冷藏的食物一定要放在冰箱內,如此可減緩微生物的滋生速度;

同時還要正確烹飪食物,如此可殺死微生物;

此外,還要注意防止食物 間的交叉汙染,生熟食一定要分開存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