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窑瓷器的胎质有哪些特点?瓷器背后的故事!

明代官窑瓷器的胎质有哪些特点?瓷器背后的故事!

洪武瓷器胎质

明代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非常重要地位,是收藏圈朋友们常常提起的,我们常说“明清官窑”,尤其是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成化时期斗彩瓷器,弘治时期的黄釉瓷器,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都是瓷器收藏的热点。鉴定明代瓷,瓷质的特点是必看的,瓷胎也最能准确反应瓷器的新旧。那么明代瓷器的胎质有什么特点呢?

明代官窑瓷器的胎质有哪些特点?瓷器背后的故事!

宣德瓷器胎质

第一明早期官窑瓷器的胎质特点。明早期官窑瓷器胎质常常会发现有泛火石红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胎质中含有铁而造成的,在高温下释放出来,停留在露胎的表面。洪武时期由于使用垫饼来支烧,垫饼含有更高的铁分子,尤其是第一次使用垫饼,火石红更为严重,垫饼越用,火石红越轻。这种现象在洪武时期明显。

明代官窑瓷器的胎质有哪些特点?瓷器背后的故事!

永乐瓷器胎质

第二明永乐时期瓷器的胎质特点。永乐时期瓷器的胎土淘洗更为仔细,胎质更为细腻洁白,火石红现象得到有效的解决,几乎没有火石红。永乐时期瓷器的胎体和宣德相比较轻,因为永乐时期瓷器胎体较薄,有所谓的脱胎制作,如永乐的甜白釉瓷器胎体薄如蛋壳,极为轻巧,俗称卵幕,有人形容“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的美称。

明代官窑瓷器的胎质有哪些特点?瓷器背后的故事!

成化瓷器胎质

第三明宣德时期瓷器的胎质特点。到了宣德瓷器胎土更为细致洁白,非常坚硬,宣德瓷器胎体和永乐比较重,相同大小的器物,永乐的轻,宣德的重,永乐底足处理更为光滑,根本看不到旋迹。

明代官窑瓷器的胎质有哪些特点?瓷器背后的故事!

成化斗彩瓷器

第四明成化和弘治时期瓷器的胎质特点。成化时期瓷胎轻薄,玲珑剔透,继承和发扬了永乐时期脱胎优点,透光性极强,并且在灯光下胎体呈肉红色,也是鉴定成化时期瓷器的重要依据。弘治后期胎体开始渐渐变的笨重,器型也慢慢变大,胎质开始粗糙,修胎也变的不是那么的细腻。

明代官窑瓷器的胎质有哪些特点?瓷器背后的故事!

嘉靖瓷器

第五明嘉靖、万历时期瓷器胎质特点。嘉靖、万历时期瓷器胎质已经大不如前,越是大的器件胎质越粗糙,接迹明显,常常有断裂、掉底、鼓凸等现象。谢谢阅读!请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