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漆、熟漆、推光漆,瞭解多種熟漆的傳統制作工藝方法及流程

生漆:

即天然漆,又名大漆、土漆、老漆、國漆,從漆樹上割取而來,就象採集橡膠一樣。生漆被譽為“塗料之王”,其可稱道的特性表現為硬度、耐候性、耐久性等等。在沒有現代化工合成漆之前,幾千年來都是用的生漆。

生漆、熟漆、推光漆,瞭解多種熟漆的傳統制作工藝方法及流程

生漆

生漆、熟漆、推光漆,瞭解多種熟漆的傳統制作工藝方法及流程

熟漆:

這是相對於原生漆而言,上面所提的生漆,可以看作是一個總稱,生漆包含原生漆和熟漆。熟漆,顧名思義,即把原生漆熟化。為什麼生漆需要精製成熟漆,是因為改變生漆原有性能,比如熟漆在硬度、粘度、透明度等等方面較生漆優。所以通過精製來改變生漆原粗糙的分子結構而使之結合得更為緊密,即可以理解為增強漆酶的活性。常見的熟漆有推光漆、透明漆,而推光漆又分為紅推光漆、黑推光漆。而揩清漆,即提莊漆可以看作是一種半熟漆。

生漆、熟漆、推光漆,瞭解多種熟漆的傳統制作工藝方法及流程

生漆的精製加工,傳統方法一般有兩種:自然攪拌曬制和煎煮,不過現在一般很少有人用煎煮的方法了。

本來根據大漆的用途,而要考究選料的,比如哪個產地的生漆適合加工紅推光漆,哪個產地的生漆又適合加工緊推光等。但現在一般的生漆供應商都有生產標準生漆,就是以各產地生漆之優點,按各品種生漆的不同比例來合成為標準生漆,這樣就綜合了各產地生漆性能單一的弊端。

紅推光精製步驟:

1、首先,制熟漆的原生漆都需要過濾,先以粗麻布過濾,再用細布過濾。我一般操作都用脫脂紗布,先以一層紗布粗濾,慢慢的逐漸增加過濾層數(在紗布夾層裡可以鋪藥棉,細濾用),這樣兩到三個來回,就過濾得很乾淨了。

2、晾制

其實就是攪拌,不斷地攪拌。傳統工藝曬漆,是將漆置於曬漆盆內,即一個平底木盆。先將待加工的過濾後的生漆靜置,將生漆置於盆內攪拌,邊攪拌邊加少量的水。攪拌的目的就是改變原生漆的性能,也就是改良。通過慢慢的攪拌,可以增加生漆漆膜表面的硬度和亮度,同時使生漆各成分更均勻,增加使用時的流平性。至於這個攪拌的時間問題,這就得看一定的經驗了。不過話說回來,加工生漆不是什麼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活,是那回事就行了,只是注意把握火候。至於到底攪拌多久合適,這個得根據原生漆的含金量及產地而定。多則幾天,少則一天。一般來說,現在我們買回來的標準生漆,攪拌一天就行了(我有時候攪拌一個下午就行了,這個得看生漆的量和攪拌的速度),也就十來個小時吧。一般剛開始用生漆,量不會太大,一般手動攪拌即可。

3、曬制

接下來是曬制,為什麼說曬制,是因為傳統加工是用自然光來曬制的。現在一般用紅外燈或高能白熾燈加熱,即大鎢絲燈,平均分佈在漆盆上。離漆面距離即烤時的溫度來定,以溫度計為準,一般在40℃~45℃左右。如果沒有此條件,拿去陽光下曬制即可,傳統曬漆即如此。曬制前,在晾制好的半熟漆內加水一成,邊攪拌視情況是否需要加水,但要嚴格控制加水的量。加水太多,則又導致熟漆很可能又回覆到原漆的性子,比如降低了硬度、發暗、缺乏流平性。一般來說,以色相、粘度、流平性來鑑別熟化的火候,所加水的總量控制在20%以內。同時要嚴格控制溫度,溫度高會烤壞生漆,溫度低又增加曬制時間,而且時間越長,漆會越粘而使攪拌不便。曬制其實就是脫水的過程,曬制時要連續不停的攪拌,使生漆充分融合,化學上就叫物質氧化再聚合,而攪拌曬制的同時,生漆一直在進行脫水過程。曬制時間,一般來說3小時左右為宜,關鍵是經驗。邊看邊曬制,如果水暈痕跡慢慢消失,漆色為表裡一致的紅褐色時即可停止曬制。最後精製加工完的推光漆,不管是紅推光、透明漆,還是黑推光,含水量都在3%~8%左右。所以我們所用的推光漆是極其濃厚的,一般兩公斤標準生漆才能加工一公斤推光漆,所以一般說來,推光漆的價格是標準生漆的兩倍。大家常說到的紅緊,其實就是紅推光漆中的一種,也叫緊推光,緊不是說它很緊密,是說紅緊的乾燥成膜的速度特快,一小時左右自幹。

不管是晾制還是曬制,火候都很重要,這是加工生漆質量好壞之關鍵。至於到什麼火候,我覺得應該“看”,“挑”、“攪”。為什麼這麼說呢,看就是指面相,即晾制時攪動的均勻性,曬制時的色相,要表裡一致且不帶水暈的痕跡。紅推光之所以叫紅推光,是因為通過攪拌曬制後,會呈紅褐色,即我們常說的本色推光漆,這是自然加工後的色相;挑,即以木棒挑動生漆,即可查看生漆內部成分和色相,同時通過挑起來,可感覺生漆的粘度;攪,即邊攪動邊查看,看是否有不均勻現象及隨時瞭解生漆的粘度。

透明漆的精製:

首先要理解透明大漆的概念,透明只是相對而言,即相對於紅推光漆,而非絕對透明。

透明漆的精製類似於紅推光的精製,不同處在於原生漆選料、曬制溫度不超過45℃(30℃~45℃)、攪拌曬制的時間不超過3小時(為的是防止曬黑)。漆色為清澈、光亮,表裡一致的琥珀色時,即為半透明漆。為了增加透明度,曬制末期加5%~10%的藤黃溶液。所以,透明漆由於曬制的溫度不同、以及後期加入了藤黃及廣油,而相對於紅推光漆色淺且更透明。

針對精製透明漆的選料,一般選透明度高、色澤明淡的油籽漆。成都漆工精製透明漆頗為講究,上好生漆靜置後,取上層稀漂、透明度好的油麵漆為原料,所以一般說來,1斤透明漆來自10~20斤高品質原料漆。

一般說來,紅推光漆適合調製不透明(偏紅色相的色漆尤佳)色漆;透明漆適合調製各色漆(尤其透明色漆),適合罩明。

黑推光的精製:

製法與紅推光類似,只是攪拌後的色相為深棕色,粘度更高。煉製末期加入5%的氫氧化亞鐵。

生漆、熟漆、推光漆,瞭解多種熟漆的傳統制作工藝方法及流程

提莊漆:

高品質生漆(色澤明淡的生漆)細濾後,晾制8小時,所含水分低於30%(一般為10%~20%),乳白色轉豔時、或表裡如一的紅棕色相。

提莊漆用途:揩清、擦漆。

金地漆:

又名金膠漆、金腳漆、濃金漆,就是推光漆加明油(熟桐油的一種),這樣的目的就是漆在快乾時,由於桐油的燥性跟漆不一樣,所以還能保持、延緩粘性,福州行話稱“拖尾巴”,所以在大面積貼金時不會貽誤時機。

後注:

* 由於中華幅員遼闊、生漆多產地多種類、漆藝行業紛繁複雜,所以熟漆的精製沒有絕對的量化標準,比如晾制及曬制時間,比如色相等等都可能不一。透明漆最終的色相可以為琥珀色,也可以是接近紅褐色,甚至直接以紅推光而製作。

* 關於透明漆後期加的廣油問題,可以是曬制後期加入,也可以曬制時不加廣油,而是在調和色粉時,先以廣油調和開,然後入透明漆研磨色漆。但是,入漆的廣油量以不超過20%為宜。

* 精製後的熟漆,不管是紅推光、透明漆,還是黑推光,含水量都在3%~8%左右。漆無水不幹,在含水量低於3%時,漆層難以固化,即說的漆膜不幹。

廣油及明油:

生漆、熟漆、推光漆,瞭解多種熟漆的傳統制作工藝方法及流程

桐油是桐樹的油桐籽所榨的油,桐油在舊時曾經廣泛應用,建築、傢俱、油布、油傘等等到處都有其影子。生桐油一般不直接使用,廣油和明油是桐油中的熟桐油,廣油稀明油稠。為什麼要加工熟化,這跟跟大漆的原理一樣,無疑是對其改性,比如增加韌性、增加光澤。廣油在民間用得最多,比如塗傢俱以及用於漆藝等,而明油可以用在調金地漆,比如貼金箔,因為明油更濃更粘。

廣油在調和色漆時,不宜過多,過多會影響推光漆的性能,這是個常識問題,加多了漆層會軟,不耐推光打磨。所以精製推光漆的時候,是絕不能加任何油份的。一般調製色漆時,色粉先加廣油研磨,然後加入推光漆再研磨,一定要磨得勻,磨得透,這樣色彩才會鮮豔、飽和。

腰果漆:

生漆、熟漆、推光漆,瞭解多種熟漆的傳統制作工藝方法及流程

因產於廣東陽江,所以又名陽江漆,為天然樹脂型油基漆。是腰果殼液為主要原料,與苯酚、甲醛等有機化合物經縮聚後,再與溶劑調配而成。腰果漆的性能接近天然大漆,其光滑、厚重、豐潤,透明度好。腰果漆不象天然大漆般對色粉很挑剔,一般性色粉都能很好調合成腰果漆色漆。腰果漆分面漆和底漆,面漆為長油度油漆型清漆,流平性、硬度、水磨性好,耐熱、耐腐,耐酸,耐鹼性強;施工簡便,價格低廉。底漆為樹脂型清漆,漆膜乾燥快、強度高、水磨性好,適宜調配膩子及下塗漆使用。由於大部分廠商出品的腰果漆含有甲醛和苯類,所以,此漆對身體是有損傷的不建議長期使用

化學漆:

色漆:

入漆顏料一般為幹色粉(天然礦石粉),以色粉加桐油調色膏,然後調和透明漆或推光漆,則為色漆。色漆可以彩繪,也可平塗。(後期會有詳細介紹,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