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宽阔的古道通往山上,古道是用石料修建的阶梯,路面上是毛石铺砌。满满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观光指南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三元宫

三元宫是秀山的第一组建筑群,也是秀山的第一座道观,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经多次修缮,逐渐演变为佛教寺院,并更名为“普济寺”。

田勾町王庙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田勾)町王庙也叫土主庙,是秀山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山门有“(田勾)町王庙”的匾额,大殿上一直悬挂着清代云贵总督巴锡题写“大义激华夷”的楹联:祖启土,孙开疆,忠义一门,无愧河山正气;入鸣钟,出列鼎,王侯累代,居然边塞功臣。

三王浮雕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三王”就是滇王庄蹻、(田勾,音:曲)町王毋波、大理国王段思平。

宝花玩月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在三元宫里,相传有一棵山茶树,每当月色融融的时候,它的花瓣就会徐徐飘落,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落地的花瓣,全是一种姿态——仰而不俯,一律把“心窝”面向圆月,似乎要把月光全部掬入自己的怀中。明代弘治年间(大约1489年),地方官员为了讨皇帝欢心,就千里迢迢把这株山茶树运到京城,栽种在紫禁城中的御花园里。谁知一晃三年过去了,这株山茶没有开花,皇帝一怒之下将它发回通海,仍旧栽种在三元宫。也许是“花神”与“灵山”的相互感应,相互关照,这株神奇的山茶又开了,依旧繁花满树,灿若烟霞,再现了花与月相依相恋的奇景。此景作为通海古代八景之一,载入历代《通海县志》。

海天春晓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这是清乾隆年间临安知府王文治题写的一块石匾。原镶嵌在县城北城墙上,拆除城墙时,移至此处。

观光指南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普光寺

普光寺是秀山的第二组建筑群,也是通海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畔富影堂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在这里远眺杞麓湖,水碧山青,风光旖旎,但由于杞麓湖是一个封闭型高原湖泊,常常泛滥成灾,淹没了通海盆地,老百姓只能在四周的山坡上耕种,生活十分艰难。到了唐代,从玉溪来了一位僧人,名叫李畔富,他懂得一定的水利知识,就担当了治水英雄的角色,传说他用锡杖在湖东捅开了落水洞,滔滔洪水从洞里泄出,露出了万顷良田,通海人民从此安居乐业,兴旺发展。通海百姓对李畔富非常感激,把他视为神僧,在秀山上修建了这座畔富影堂,堂中塑有李畔富坐像,一手持杖,一手捉龙,再现了他治理洪水、降服蛟龙时的情景。

畔公塔与洗钵池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此塔称为“畔公塔”,由砖石堆砌而成,高4.78米。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据说这是李畔富洗涤盂钵的地方,故名“洗钵池”。

是观堂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是观堂”是普光寺的正殿,建于宋末元初。

“是观堂”的结构很独特,因为秀山植被茂密,木结构的建筑长期处于高湿度的环境中,自然腐朽的速度很快,所以古人就采用“篱笆墙”的建筑风格,并将四周的柱子向内倾斜,从而减轻了房屋的整体重量,使房屋更加牢固,内部通风更舒爽,保持了木质构件的干燥,使“是观堂”屹立千年而不倒。

普光山智照兰若碑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普光寺下殿的“普光山智照兰若碑,是秀山最古老的石碑之一,也是普光寺的镇寺之宝。此碑对研究元代通海历史文化有较高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