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書畫價格的因素

影響書畫價格的因素

在杭州舉行的西泠印社2007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清初作品《草書詩卷》以1691萬元的成交價(包含12%的佣金),成為西泠印社拍賣歷史上價格最高的作品,並同時成為今年中國內地拍賣成交價最高的書法作品。

《草書詩卷》作於1649年,是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58歲時所書。該卷書法被後人評為“如名將臨敵,駿馬勒韁,得沉雄之氣”,其中詩卷部分縱26.6釐米,橫773.5釐米。

影響書畫價格的因素

影響書畫價格的因素

1.作者的知名度  藝術品的市場價值,與該作品作者的知名度密切相關。作者的名聲越大、越響亮,其作品的市場價格也就相對越高,所謂的買名頭,即指此。2.作品質量  一幅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市場價格有一定的聯繫,如果說作者的知名度是其作品的市場價值的重要因素,那麼作品的質量則是市場價格的決定條件。買家所想要的都是精品--高質量的作品,而不是普通的應酬之作。3.尺寸大小  書畫藝術品的尺寸對價格也有影響,通常幅式越大價格也越高,因為大幅式的書畫都是給特定對象的,一般創作數量不會太多。當然有時一些比較小型的珍品,如手卷、成扇冊頁類,也會出現極高的價格。4.題材與風格  一個書畫家除了畫一些常見題材外,因某種環境或某一特別事件而畫的有別於他一般題材的作品,有時也會出現相當高的價格。在一般情況下還是以收藏作者盛年創作的作品為好,因為盛年期的作品無論是技法、風格及人的精力均為最佳時期,作品檔次一般都比較高。相對而言,過早或過晚的作品稍嫌逮色,除非是收藏一個書畫家的系列所需,如果從純經濟角度考慮,還是以少收藏為宜。  一個書畫家的作品是否具有市場潛力,應首先考慮以下個條件:  (1)藝術功底 一箇中國書畫家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可概括為師古人與師造化。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必須具備深厚的傳統功底,能夠吃透古人,深入傳統,廣採博取眾家之長,才能有所發展。  (2)個性強 學習古今的優秀技法是為了更好地創造自己的風格,食古不化,終將喪失自己。歷史上任何一位成名的書畫家無不具有個人強烈的個性。  (3)畫路廣 中國畫分為十三科,最好能兼工山水、花鳥、人物、走獸等各個領域,加上書法、篆刻、文學修養等,其作品方能令人樣樣想要、愛不釋手。  (4)變化大 藝術貴在求新、求奇、求變,一生不斷學習、鑽研、探索和創造,不斷突破前人,超越自我,"以最大的氣力打進去,以最大的氣力跳出來",各個時期的風格筆墨皆能獨立成趣,各具特色。除以上這些條件外,一個畫家傳世作品的多寡也會影響它的價格行情,另外,年代是否久遠,也是判定收藏品經濟價值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距今歷史越久遠的東西,就越具有收藏保存價值,同樣也越具有經濟價值。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有時會有相反的事例。 延伸閱讀(一)影響書畫家潤格的幾個因素 書畫家潤格不是物價局定的,全憑書畫家一己之願——但絕不能信口開河、自以為是。可以考慮以下一些因素: 一是知名度。知名度是決定潤格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也是當今一些書畫家熱衷炒作、宣傳的原因。時下的一些現實狀況是,一些非書畫專業圈子的多個領域內名人皆到書畫圈中客串溜達,價格高昂,是一般職業書畫家所無法比擬的。如果一味注重知名度,過猶不及,必須和自身的藝術造詣結合起來看。 二是藝術造詣。書畫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綿延數千年的時間中,滲入到國人的血液當中,構成一定的藝術情結,對書畫藝術有相當程度的親近感。藝術必須有一定的技法基礎,藝術造詣成就是決定書畫市場價格的本質因素,是藝術保值增值的前提。如今,在拍賣會現身價格名列前茅的,無一不是具有真正藝術實力的書畫大師。  三是市場認同。藝術造詣成就高不代表就擁有了整個市場佔有率,有時二者並不是成正比的,甚至是矛盾的。書法是一種經典文化,同時也需要一定的“群眾基礎”——欣賞者,才能被廣泛地接受。有些具有很高藝術造詣的人未必會被市場接受,只是呆在博物館裡面的藝術品。任何藝術門類確實需要一批有陽春白雪格調的經典傳世之作,不能作為商品來出售,是民族文化的象徵。如果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屈就市場,就會造成創作格調俯向低俗——被市場接受的未必就是大家。市場有自己的胃口,要想獲得較大的市場佔有率,必須和市場接軌,滿足大眾化需要。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作品存世數量或者創作密度。有的書畫家應酬多,或者產量高,會在客觀上影響潤格,有的地域經濟相對發達,差異非常明顯,豪華都市與窮鄉僻壤自然大相徑庭,或者是書畫家擅長的某種書體,在現實條件下,還有炒作因素,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書畫作品的價格。     書畫家本人必須學會客觀地評估自己的作品較之於他人作品的重要性與藝術質量,同時要評估自己在藝術界的造詣及影響,要實現順利售出作品的目標,這些基本功不可缺少。當書畫家拿自己的作品與其他較有知名度的名家相比較時,常會因為客觀評價混淆主觀意見,開出不切實際的價格,要注意影響名家作品價格的各種外在因素,他們的名聲和地位,在市場上活躍了多長時間,以及他們作品被收藏的穩定性等。關於書法作品的定價,我覺得還是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係:第一,作者的名望。其實書法這東西,市場在國內,這東西要想與國際接軌或者走向世界云云,我認為是胡扯淡。但是向兄所言之市場推廣與營銷,當然是可行的。中國人不管買字賣字藏字,對作者的身份、地位、名望的關注往往是第一位的,名人字畫,名人是前提。而藝術,好像還沒有這東西影響大。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官僚、學者、作家、畫家都跑過來想分書法一杯羹,那麼多人不惜醜聞迭出撕破臉皮削尖頭頂要在書協、大學、書法院、研究會謀個一官半職,那麼多人費盡心思拉起山頭成立書法院、研究會、基金會、後援會的根本原因。第二,作品的藝術水平。書法審美雖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是我一直堅定地認為,我們不能割裂歷史孤立地看待和評價當代書法。當代書法是傳統書法的繼承、發展和延續,傳統書法的標準與我們當代的審美潮流相結合,才體現了當代書法的時代特色。貌異而理同,經典書法的審美標準為我們評估當代書法的藝術價值提供了依據。沒有藝術價值的書法作品,不一定沒有人文的價值。但要是賣錢,大家在關照人文的同時,一定會審視作品的藝術內涵。第三,供需關係。從供的方面說,一是作者的心理價位,這基本決定作者自定的潤格;二是作者的銷售量預期,越想多賣可能定價越低,否則可能賣不出去;三是作者的經濟條件,差錢與不差錢,決定了作者在市場銷售過程中價格是否撐得住;四是作者和代理商的營銷策略。從需的方面說,一是受眾或者市場對於作者作品的認知程度和總體評估,認知度越高,市場受眾的心理價位就越高,就會對作者作品的升值保值具有信心;二是市場需求量,買的人越多當然價格就隨之水漲船高;三是市場的流通量,流通越快越容易變現越容易為市場和公眾所接受,作者作品就會如貨幣中的美元,成為衡量當代書法作品價格水平的“晴雨表”。第四,時間考驗。時間的考驗,能夠剝離所有的泡沫和虛假的光環,能夠經受住時間檢驗的價格,才更有說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