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日,安陽萬達廣場舉辦了“萬人古箏合奏日”,發獎階段,很多演奏家仍然停留在現場,因此,得以近距離仔細觀察古箏


5.20日,安陽萬達廣場舉辦了“萬人古箏合奏日”,發獎階段,很多演奏家仍然停留在現場,因此,得以近距離仔細觀察古箏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

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現在也出現了小古箏、便攜式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等。

古箏細節。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古箏結構由面板、雁柱、琴絃、前嶽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嶽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

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S代表S形嶽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釐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

古箏代表作品有:《漁舟唱晚》,《高山流水》,《出水蓮》,《林沖夜奔》,《侗族舞曲》,《漢宮秋月》,《雪山春曉》,《寒鴉戲水》,《香山射鼓》,《戰颱風》,《井岡山上太陽紅》等

古箏細節【《布衣鏡界》原創作品,歡迎評論、收藏,嚴禁轉載,點擊右上角“關注”二字,您就能查看我之前所有內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