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大成若缺

大巧若拙,大成若缺


“花未全開月未圓。”曾國藩最喜歡這七個字。也因此,曾先生為自己的書齋取名“求缺齋”。目的就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凡事留些餘地,莫求圓滿。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自古以來,中國人喜歡“圓滿”二字。但如何圓滿,看你怎麼理解了。我所理解的圓滿是平安。但可能也有人認為圓滿就是“大滿貫”。

— 大巧若拙 —

很多看似並無它奇,甚至略帶木訥的的事物往往是需要你定神再看一遍的。而這一遍,你會發現原來面紗之後還有另一片廣袤的天地啊。一時間你甚至會對自己的侷限感到慚愧。的確,精華永遠不可能赤裸裸的被你看到,因為一旦示之於眾,以大眾的貪婪與嫉妒之心,精華便再無存在的理由。因此,智慧的人總是藏著一些。七分精髓只現三分,若你有慧眼看見那三分,必會繼續前進一探究竟。如此這般,哪裡需要將巧妙全然展示出來呢?

大巧若拙,大成若缺

李翔|郊外系列

大巧若拙,大成若缺

李翔|郊外系列


畫家李翔來自江蘇揚州。自他的作品入選威尼斯雙年展後,開始逐漸被大眾所知。他的作品郊外系列在上海寶龍美術館展出時,引發轟動。今多福作品被上海畫廊收藏,是一位頗具潛力與市場的畫家,未來不可限量。

大巧若拙,大成若缺

李翔|郊外系列 上海畫廊藏品


李翔先生的畫風樸質,綜合材料的質感使畫面更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量,滄桑感背後是發人凝思的牽引力。

大巧若拙,大成若缺

李翔|郊外系列 上海畫廊藏品

— 大成若缺 —

“不求好地,但求平安。”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得此,則必定失彼。只是有得道者懂得以小換大。在事情快要圓滿的時候自己有意留一個口子。一來是故意巧妙的破壞完美的局面,以驅散他人注意的目光。二來也是為了給自己營造一個相對低調的環境,在無人注意的時候繼續夯實,努力修煉,而後出其不意的怦然一擊。所謂“大成若缺”大抵就是這個道理。留個口子,留條後路。不說滿話,不做滿事。不顯山不露水,方能給自己留一處生長的空間。

人生中的境遇不會每時每刻都那般順遂。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想著擇一方沃土盡情生長。可曾國藩卻說:“不求好地,但求平安。”

“好地”之上自然競爭激烈,那麼隨之而來的將是兵刀相向。角逐之爭不絕於耳。棄一塊“好地”而尋一片合適自己的地方,以獲取安寧,這不啻也是種以小換大,以缺求全的保全自己的方式。倘若想要日後有所成就,那麼必定是要排除萬難的,其中最應該排除的一點便是排除因為過於顯眼而招致的飛來橫禍。所謂大成若缺,如是也。

如此這般的道理,其實無論放在哪裡都是適用的。中國繪畫藝術的創作中,如此道理的運用比比皆是。中國畫中的留白,與之如出一轍。空白處不是白紙,而是能給予你無限遐想的空間。好的畫作並非全部被填滿,而是抑揚頓挫,虛實結合,計白當黑。

大巧若拙,大成若缺

寇月朋作品 上海畫廊藏品

大巧若拙,大成若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