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太多,家長上班沒時間監督,學生另外交錢上託管班

教育不斷改革,為何學生壓力越來越大?多年來,國內考試製度一直在不斷改革,但是似乎學生的學習壓力一直沒有減少!每次改革卻是對與考試相關的學生、教師、家長、學校的一次次折騰。

作業太多,家長上班沒時間監督,學生另外交錢上託管班

許多家長工作忙碌沒時間,孩子放學後沒人照顧,課業也無人指導,怕孩子跟不上學習。在這種情況下,託管班應運而生,而家長最好的選擇就是再掏錢給孩子上個託管班。

缺乏行業規範,飲食衛生堪憂

目前,託管行業沒有明確的行業性質,也缺乏政府引導,造成託管班缺少行業的規範。於是,各種無資質、存在安全隱患的託管班競相出現。由於大部分託管班都是無證經營,不少家長表示,除了安全問題,最擔心的是孩子的飲食衛生,甚至有部分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吃了託管班的飯菜後出現肚子痛的情況。由此可見,託管班的飲食衛生有待改善。

無辦學資質,教學質量差

隨意收費,無統一收費標準

因市場上有各種質量不一的託管班,又缺少收費標準,導致每個託管班收費都不一樣。據統計,目前廣州市各區的託管班分不同規模和內容,收費在每個月500到3500元不等。

作業太多,家長上班沒時間監督,學生另外交錢上託管班

監管存在盲點

  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看中“暑期託管”這塊大蛋糕。遺憾的是,“託管教育”在監管上卻出現了盲點。

  目前對這種“託管班”的管理並沒有明確規定。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私人家庭託管班”不屬於民辦學校教育的行為,所以也不在教育部門的管轄範圍內。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將積極出臺相關文件,對託管班進行規範、監督管理。

  教育部門建議家長,要樹立起契約意識,應事先與培訓機構商議,簽訂書面合同,將相關事宜進行詳細約定,以便維權。

  對於受質疑的“看護型”託管,有專家認為現在培訓機構、家長對託管教育的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

  建議託管應以政府為主導,整合一些社會兒童幫扶等社會公共資源,多在假期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對於社會託管機構,不要以“營利”為唯一目的,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多倡導校外體驗、重視知識轉化為能力。家長也不要一味看重“學習”,比如高低年齡學生共同學習的社區託管班也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低年級學生有了示範性的小老師,獲得幫助更直接、更輕鬆。而高年級學生在幫助低年級學生的同時,也能從助人中得到滿足和快樂,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