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恐怖

绿色恐怖

優秀高中畢業生要來大陸求學, 他們的校長接到蔡當局電話...

臺灣優秀的高中畢業生,今年選擇赴大陸上大學的人數看來要創下紀錄。“臺灣高中生選擇大陸,其實是選擇更大的人生舞臺。”人民日報海外版港澳臺部主任吳亞明23日這樣對環環(ID:huanqiu-com)說。然而,對於不承認“九二共識”、分裂兩岸的蔡英文政府而言,這卻是一件尷尬難忍之事。連日來島內數所中學的校長室都接到了蔡政府的電話,要求解釋赴陸學生暴增的原因。此舉在島內引發強烈反彈,不僅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痛批當局的“教育綠色恐怖”,這件事也迅速成為島內民眾宣洩對蔡英文執政不滿的一個情緒爆發口。

“杏壇綠色恐怖”

“杏壇綠色恐怖!學生赴陸激增,建中武陵校長被關切”,據臺灣《中國時報》23日報道, 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大陸大學成風潮,然而,一些臺灣明星高中的校長,在為畢業生寫了推薦信後,竟遭“教育部”、調查局等單位關切。蔡政府此舉被質疑是發動“教育綠色恐怖”,把“敵我意識”帶入兩岸教育界的逆潮流思維。

绿色恐怖
绿色恐怖

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截圖

武陵高中是桃園連江區排名第一的高中,今年有47人申請大陸大學,是去年的5倍,其中一名優秀學生是奧林匹克物理競賽獎得主,已經獲得保送臺大物理系的資格,但他仍決定申請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這名學生的哥哥去年已入北京清華大學唸書。武陵高中因此受到“國教署”高層關切,甚至有調查局官員來訪,要求校長林清波解釋申請赴陸學生暴增的原因。林清波回應稱,“人才拔河是趨勢,與其圍堵,高層該做的是找出對策。”他還表示,不少家長希望小孩去大陸完成學業,寧可放棄臺灣名校,“這是趨勢,明年人數恐更多”。

臺“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證實了此事,他說,“國教署”基於職責,確有官員跟林清波接觸瞭解狀況。他表示,“一些人選擇到同文同種的大陸讀書,這無可厚非,但人數如果突然增加很多,就值得重視”。

绿色恐怖

無獨有偶,有臺灣“第一男子高中”之稱的建國中學校長徐建國也表示,接到兩個來自臺當局監督行政部門的電話,詢問他是否鼓勵學生前往大陸讀書。“學生到大陸讀書要花不少錢,我們怎麼可能去鼓勵!”他坦言今年找他寫推薦信去大陸讀書的建中畢業生有70多人,是去年的3倍多。

臺灣民主“倒退嚕”

“幫學生寫推薦信這麼正面、稀鬆平常的事都想制止,社會還能如常運作嗎?臺灣又禁得起鎖國嗎?”《聯合報》23日發表快評稱,校長在臺灣社會備受尊重,敢對校長問話,還有什麼行業不敢伸出黑手?難道要規定20歲以下“國民”不準“出國”?難道“綠色鎖國”要先置臺灣於死地?

《中國時報》評論稱,這是執政黨製造的“教育白色恐怖”,也是民主“倒退嚕”。評論稱,夏潮聯合會從1999年起到現在協助8000多位臺生赴大陸讀書,之前他們也被檢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在2016年時,司法判決他們無罪。徐建國及林清波只是幫學生寫推薦信,卻被政府部門關切,臺灣是沒有言論自由了嗎?

島內民眾也紛紛在網絡上留言,痛批“教育部胡搞瞎搞”。

有網友說:“綠色恐怖開始蔓延了,連學生都要面對迫害了!”

有網友質問:“調查局介入調查,怎麼那些導演、人權組織、公民1985、白色力量、太陽花……全部沉默?”

還有網友挖苦說:“留在臺灣領22k(新臺幣,約合4700元人民幣)月薪?未來還會更低哦。”

“還敲鑼打鼓查人家出走?”臺灣“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秘書長”劉亞平對臺媒說,良禽擇木而棲,臺灣高教亂象讓人沒有信心,年輕人自己也要找出路。他說,蔡英文執政兩年,臺灣全面大倒退。蔡政府對內忙著清算鬥爭、搞分化對立,經濟不振,物價飆升,兩岸關係劍拔弩張。蔡英文口中的“天然獨”年輕世代,紛紛用腳投票,選擇西進發展。學子們的普遍心聲是對臺灣經濟前景沒信心。

臺生考清華也很難

臺生到大陸讀書有多火?桃園市復旦高中今年有40多名學生申請到大陸就讀大學,往年僅有兩三位。就連地處“綠色大本營”的臺南女中,今年也有超過20位畢業生申請赴大陸讀大學,去年僅為2人。同為綠營票倉的高雄女中今年也扎堆申請大陸高校,校長黃秀霞光推薦信就寫了上百封。

绿色恐怖

協助臺生在大陸就學、就業、創業的北京創業公社港澳臺及國際事業部總監鄭博宇對臺媒說,據他了解,臺灣學生今年以學測申請大陸高校的人數大增,廣州中山大學以往只有60人報名,今年有300人,中國傳媒大學以往只有30人報名,今年有120人,連他的母校臺北科技大學的大學教授的兒子都申請北京清華大學。

對臺生而言,今年大陸名校不但火爆,而且難考。據《聯合報》報道,今年清華大學向臺灣招生時仍以“頂標的頂標”73分(滿分75分)為基本門檻,臺生仍然趨之若鶩,而據熟悉招生的人士透露,73分只是面試線,進入面試後還有近一半被淘汰。臺灣考生小張早已收到臺大的錄取通知,而他在日前確認自己被清華大學錄取時,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當時心情非常激動,那是幸福的一天”。

绿色恐怖
绿色恐怖

5月14日,一位陪孩子去大陸高校面試臺灣母親,拍下了在廣州中山大學面試的臺灣高中生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島內大學受到冷遇。今年臺灣的臺大、成大、清大、政大等頂尖大學,缺額竟然都破百,全臺滿級分259人,只有224人提出大學申請,顯示不少有資格讀一流大學的學生不願進入臺灣頂尖大學入讀,而轉向申請大陸或外國學校。

鄭博宇說,“大陸求學潮”就是兩岸“一推一拉”的結果:“臺灣民眾的收入16年沒漲了,而大陸高校的國際排名,在臺灣都可以輕易看得到。”

“臺灣認同感喪失的開端”

另一則“東莞學院來臺搶教師”的報道23日也轟動了島內,據臺媒報道,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將於本月27日率隊來臺,於臺北王朝大酒店舉行徵才。據悉該校將招聘19名老師,宣稱教授年薪人民幣36萬元、副教授31萬元、博士28萬元,且附註“薪資無上限、優秀人才一事一議”,每學期可報銷一次回臺的機票費用。不過此舉卻被綠營批作“侵門踏戶”之舉。

吳亞明對環環(ID:huanqiu-com)說,臺當局擔心的是“人心失落”。蔡英文等人一直想煽動島內年輕人對大陸產生敵意,但年輕人已經意識到,臺當局把他們留在臺灣最後只能是害了他們。因為蔡政府“搞政治鬥爭內行,搞經濟建設外行”。恰恰是臺當局的“意識形態掛帥”,壓縮了年輕人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使得他們更渴望走出臺灣。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23日對環環(ID:huanqiu-com)表示,一方面今年大陸出臺31項惠臺政策,臺灣年輕人到大陸讀書受到的優待前所未有。另一方面臺灣社會已經形成一種共識,即將來在大陸發展的空間會越來越廣闊,因此很多年輕人希望早一點在大陸接受教育,早一點融入大陸社會,以便將來能找到更多機會。

“從什麼時候開始高中生也加入了‘逃離臺灣’的大軍?”臺軍退役中將吳斯懷23日在雅虎論壇上發文稱,當蔡政府還在用狹隘的“臺獨”意識形態“治國”時,現在連高中生都開始對臺灣的未來沒有信心,紛紛出走,認為香港、新加坡和大陸內地的大學都優於臺灣頂尖大學,這也許就是臺灣認同感和自信心喪失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