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中德要做新型國際關係推動者

境外媒體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晤。

據香港電臺網站5月24日報道,習近平強調,中德兩國要做合作共贏的示範者、中歐關係的引領者、新型國際關係的推動者、超越意識形態差異的合作者。中方歡迎德國抓住中國新一輪開放機遇。

習近平又說,中方願同歐方一道,堅定倡導多邊主義,向國際社會發出更多明確、可預期、提振信心的信息。

默克爾表示,德國願抓住中國深化開放帶來的新機遇,中德兩國要加強在國際事務中溝通協調。雙方還就國際貿易、伊朗核問題等交換看法。

另據路透社5月24日報道,默克爾在為期兩天的訪華之旅期間面臨微妙的外交平衡。她此行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貿易戰威脅和作出退出伊朗核協議的決定而蒙上陰影。

報道稱,德國和中國都是對美國保持鉅額貿易順差的出口大國,並在努力維護它們的繁榮所依賴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秩序。

報道稱,雖然這次會晤可能向華盛頓發出中德團結的信息,但德國官員表示,默克爾必須避免給人造成過於公開與中國站在一起對抗美國這個長期盟友的印象。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與默克爾共同會見媒體時說,中國和歐盟都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

但德國官員說,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對世貿組織的公然輕視以及退出伊核協議促使中德加強關係。

報道表示,一個由大約20名德國高管組成的行業代表團陪同默克爾出訪。

此外據德國《新德意志報》網站5月23日文章,默克爾自2005年任職以來的第11次訪華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因為此行至少要談及幾個原則性問題。最核心的是,中國仍然是德國的頭號經濟夥伴。在德國勉強組閣後,北京催促加強雙邊合作並明確與歐盟的關係。

報道稱,而中德以及歐盟都面對這樣一個任務:澄清它們各自與特朗普治下美國的關係。不論默克爾還是習近平都不準備像特朗普要求的那般放棄伊朗核協議。中德也不同於美國,都表示堅持巴黎氣候協定、致力於多邊主義並遵守世貿組織規則。

同時,默克爾此訪正值中共十九大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開始之際。而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

報道稱,德國總理此次去深圳瞭解中國當今現代化路線的發源地之一,因此顯得恰如其分。默克爾將在深圳看到,德國和整個歐盟必須適應什麼。中國將把自己展示為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尤其是在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材料、船舶裝備和導航、高速交通、電動交通、能源、農業設備、製藥和醫療設備等關鍵領域。

報道稱,兩國將進行政治探索和談判。5月24日兩國政府首腦將在北京出席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會議,討論知識產權保護、互惠市場準入和平衡的經濟交流等問題。

報道稱,當然,北京希望德國和歐盟加大對其“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力度。7月在德國舉行的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將為此提供下一個機會。

境外媒体:中德要做新型国际关系推动者

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晤。(劉衛兵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