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掉的

在此之前,我們先說說題外話。

《肖申克的救贖》裡有一句話:

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掉的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仔細想想,我們的內心的核心價值觀其實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這個社會上,還是有大把的人相信一成不變的體制,相信不變就是好,穩定便是生活,可事實卻早不是這樣。那些你我認為的安全感只不過是相對的舒適一些。

穩定讓你經受不了半點風吹雨打。

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掉的

言歸正傳,那些廢掉的標籤具體都是什麼樣子呢?

A

穩定的沉溺快感無法自拔

先說結論,最可怕的便是那些易於獲得的快感。

經歷過太多次這種事情後便有意無意地尋求用很小的付出獲得很大的回報的偏方,哪怕回報是虛擬的。這種行為會提升自己的“興奮閾值”,讓人越來越不容易擁有成就感,從而越來越依賴虛擬的成就感,陷入惡性循環。

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掉的

B

穩定的收集低密度信息

嗯,毫不客氣的說,就是垃圾桶啦,不喜歡的人別噴我。

只願意接收信息密度低的信息(如無需太多動腦的視頻、圖片以及深度較淺的娛樂、八卦新聞等),不願意接收密度較高、需要思考後才能吸收的信息(比如課程、知識框架、分析報告等)。

由於真正有價值、能讓人進步的信息大多是需要思考和消化的,所以如果完全隔離了這部分內容,基本也就隔離了進步的可能。

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掉的

如果你看到這裡,你其實很明白我在說什麼,自古至今,就從沒有碎片化知識這一說法,後來全世界都在談碎片化,天哪,你真的不知道這是一個騙局麼?

人啊,很多時候真的像被圈養的動物。

C

穩定的麻痺自己

試問,你的良心真的沒有痛過嗎?

這種情況有兩類:

1)習慣於拿自己擅長的東西和別人不擅長的東西比較,從而獲得“比別人強”的錯覺;

2)習慣於拿別人做事情A的時間來做事情B,來假裝自己在事情B上做的好(如:炫耀自己在節假日做了比別人更多的工作,但也僅僅是節假日才能如此)。

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掉的

D

穩定的依賴過往經驗

在工作中,習慣了一件事的流程之後再也沒想過如何改進,只會機械的重複,然後騙自己很充實。沒有改進,便也沒有剔除糟粕的意識,於是需要重複的東西越來越多,時間消耗也越來越長,到最後,看上去每天都做很多事,但其實不僅一點進步都沒有,還擠佔了進步的空間。

很多人都知道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如果用到這個場景裡面,就是再貼切不過了。

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掉的

E

穩定的牴觸學習

在學習和接受信息中,只願意執行最簡單的第一步,卻不願意執行接下來更為複雜的鞏固和應用流程,只聽不說、只看不寫、只學不練……還麻痺自己說學到了很多東西,而實際上,這種“淺層”的學習遺忘極快,有時還不如不學。

仔細想想,從來就沒有速成的東西。

和大咖交談十分鐘真的能醍醐灌頂從此職業一帆風順麼?

別逗了。

大咖還是大咖,你這樣下去,成不了角兒。

看了上面這些,請一定對號入座,不然這篇文章就真的白寫了。

人這一輩子,最難的就是認知自我。

對人們來說,全面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天賦,也知道自己的弱點。

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掉的

於是就有了,王石卯著勁兒在 60 多歲的年齡去哈佛、劍橋讀書。很多大牛激流勇進,轉型一蹴而就。歷史向來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從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你。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你那些所謂的穩定說白了就是自己捅自己,放在今天,穩定的本質,就是你擁有化“變化”為“不變”的能力,而不是始終杵在那讓人保護著你。

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掉的

文章最後借用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對著來自各個州的議員說過這樣一句話:“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每一代人都需要一場自我革命。

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廢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