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的棋子,思聰吃翔的籌碼:共享項目是年度最大謊言?

“我們的每一個牛逼都是含著淚吹出來的,那花了巨大的成本和心血,也讓我們最終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但我從沒有後悔進入這個行業。有時候我想,如果還有機會能夠做下去,如果當時在資本市場融到錢,如果用戶和股東還能繼續信任我們,我們完全有可能去創造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商業模式。”

EZZY創始人的“臨別感言”道出了多少黯然離場的創業者心聲。2017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風口來了,吹起了一隻又一隻豬;風口停了,站在風口飛起的豬,都相繼掉了下來。

據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統計,2016年中國的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接近4萬億元,項目從單車、充電寶、手機,到睡眠艙、汽車、雨傘、服裝、馬紮等,可謂五花八門、層出不窮。

然而,2017年,共享系宣告進入死亡倒計時。截至目前,共有19家投身共享經濟的企業宣告倒閉或終止服務。其中包括7家共享單車企業、2家共享汽車企業、7家共享充電寶企業、1家共享租衣企業、1家共享雨傘企業和1家共享睡眠倉企業。

共享單車——創業公司不過是巨頭的棋子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2017年6月13日,悟空單車打響共享單車倒閉第一槍。停止運營後,悟空單車將押金全部退還給了用戶,總計約100餘萬元。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悟空單車

隨後,“猝死潮”接踵而至,沒退押金的用戶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8月,運營町町單車的南京鐵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非法集資、資金鍊斷裂,公司與棲霞工商局失去聯繫,因此被納入異常企業經營名錄。同月,町町單車宣佈倒閉。10月31日,町町單車創始人丁偉向北京青年報表示,對於退不了押金的一萬多用戶,仍希望退還錢款,或者每人分到一臺成本為1800元的單車。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町町單車

町町單車8月倒閉的同時,酷騎單車“退押金難”問題持續蔓延,其與P2P平臺誠信貸之間撲朔迷離的關係也讓外界心生警惕。自9月中旬起,酷騎單車位於瀋陽、合肥、鄭州、西安等多地的分公司都陸續被曝出“人去樓空”。21世紀經濟報道在11月21日的文章中指出,酷騎仍有7億元押金未退還用戶。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酷騎單車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小鳴單車

而小藍單車的形勢更加撲朔迷離。10月20日,小藍單車曾發佈公告稱,用戶於2017年10月30日之前申請的退款,將於2017年11月10日前退還完畢。而到了11月中旬,小藍單車承諾的退款期限已過,卻有不少網友反映並未收到退款。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小藍單車

然而,在停運兩個月後,這家神奇的企業宣佈“復活”,稱已改裝智能鎖,並轉型本地加盟模式計劃進軍五六線城市,據網易財經報道,3Vbike的加盟費33萬元起,由加盟商負責運營,享受車輛三年廣告收益。

該模式與首家倒閉的悟空單車的合夥人模式類似,戲劇性的是,該模式的失敗正是悟空單車倒閉原因之一。3Vbike短時間內“複製”失敗模式再上路令人生疑,它會否重蹈悟空單車覆轍值得關注。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3Vbike

共享單車是近年資本寒冬下的一個特例。自2014年問世以來,盈利模式尚不明朗,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單車做公益之說偶有聽見,但資本卻趨之若鶩,義無反顧地燒錢推動共享單車行業向前發展。

其中摩拜、ofo小黃車“寵冠六宮”,而其背後的投資方陣營不一,前者以騰訊為代表,後者則背靠阿里、滴滴。

當前AT瞄準的都是共享單車平臺上的流量,然而現階段“兩巨頭”的商業模式僅僅是溫室裡的花朵,現實環境下均無法創造利潤,這樣僵持下去除了對資本的內耗外還有什麼?

據《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創業公司正習慣於棋子的角色。許多創業者認為,如果幹得好,那麼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就需要選擇是接受騰訊或阿里的投資。若不接受,那麼接受巨頭投資的競爭對手就會坐享優質資源,將自己“殺”得片甲不留。

共享充電寶——還在天真地坐等思聰吃翔?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2017年上半年,共享充電寶緊隨共享單車風口而來,在資本市場掀起波瀾。這要感謝國民老公王思聰,因其與陳歐“吃翔”的賭注,使共享充電寶項目成為了資本市場的“網紅”。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2017年4月,共享充電寶企業融資情況逼近頂峰,僅半個月就有街電科技、Hi 電、小電科技、來電科技相繼獲得融資近3億元。在入局的數十家機構中,不乏IDG、紅杉中國、騰訊投資、順為資本等知名投資企業。據IT桔子統計,2017年上半年,在共享充電寶領域,共發生19起投資事件,投資總額超10億人民幣。

然而,如果這麼輕易就“吃翔”,王思聰還能勝任“國民老公”這個稱呼嗎?如他所料,進入下半年,共享充電寶開啟了死亡的閘門。

10月11日,來自杭州的共享充電寶公司“樂電”宣佈停止運營,成為首家公開宣佈“死亡”的共享充電寶企業(據知情人士,6月河馬充電已經倒閉,但未公開宣佈)。緊隨其後,共享充電寶企業“PP充電”傳出了退出市場的消息。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樂電太陽能節能電源

知情人士稱,截至11月,樂電、小寶充電、泡泡充電、創電、放電科技、PP充電、河馬充電等7家企業均已走到項目清算階段。

從此前的無限風光到如今的慘淡收場,不過隔了半年時間。

與此同時,隨著小玩家們的逐一退出,共享充電寶行業格局也在日漸明朗。當下,業內只剩下四家相對規模較大的企業:來電、街電、小電及怪獸充電,且這四大巨頭的渠道鋪設策略不盡相同。來電採用城市合夥人的策略;街電採用城市服務商策略;小電採用直營+服務商策略;怪獸採用直營的策略。

然而,投資人最關心的盈利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雖然街電創始人在2017年鳳凰科技峰會上聲稱部分城市早已轉虧為盈,且未來發展可能性無數,但大多數人卻並不買單。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街電CEO原源

數月前,騰訊創業曾蹲守共享充電寶點進行調研,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快速擴張中的共享充電依然面臨種種問題。雖然部分品牌設備使用頻次不低,但在用戶和商家體驗上都有改進空間,設備故障率、不同場景中的付費意願以及商家端的福利和分成,都是這個行業接下來急需思考的問題。”

除了資本與企業方,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也大多get不到共享充電寶的價值。援引知乎網友望月對共享充電寶項目的評價,“王思聰說共享充電寶這事要是能成他就吃翔,我舉雙手贊成。所謂共享充電寶其實和共享經濟已經沒有多少關係了,它本質上就是一個充電寶租賃生意,最大的不同,恐怕就是多了一個二維碼。”

共享汽車——故事很好聽,然後呢?

長期以來,共享汽車肩負著“改變國民出行方式”的宏偉使命,實際卻因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飽受詬病。友友用車創始人李宇曾對媒體表示:“共享汽車目前難盈利,費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友友用車

此外,共享汽車還存在便利度不夠、停車費用高、充電困難等諸多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友友用車和EZZY的滅亡。

但EZZY創始人付強敗得並不甘心,“今天我們失敗了,只能證明我們自己沒有做好,並不代表共享經濟的失敗,更不能說明共享汽車的失敗。” 羅蘭貝格估計到2018年,中國共享汽車出行潛在市場有望達到1.8萬億元。然而在巨大的市場前景下,共享汽車行業的格局仍不明朗,行業仍存痛點。

不過在業內看來,用戶有無需求、市場的痛點是否足夠大才是考慮的重點,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出行巨頭滴滴、摩拜單車也摩拳擦掌,快速切入共享汽車領域,美團點評也被曝出正在招兵買馬,有意入局共享汽車。中國未來的出行之戰,應該會更加精彩。

共享新模式——有些被私佔,有些被嫌棄,有些被嚴打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1.共享雨傘

和共享單車一樣,共享雨傘很大程度上考驗了人性的弱點。

上海的雨,說下就下,出門偏逢“暴躁”雨,這是共享雨傘的基礎,能借傘而不是隨便買一把轉瞬即壞的小破傘,自然是極好的。問題是,不是每個說有傘的地方都有傘。在桂林,同樣的故事也在上演。據桂林晚報報道,共享e傘於6月16日正式登陸桂林,首批投放量達到2萬把。不過僅僅半個月,剛露了一個小臉,共享雨傘就陷入了無傘可借的尷尬。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e傘

7月,因大量雨傘被破壞、私佔,盈利模式不清晰,e傘一夜間倒閉。

“可能大家逐漸瞭解其中門道,紛紛將雨傘帶回家了。”市民高先生表示,共享雨傘只要使用一次,記住密碼後,就可以帶回家永久使用了。“當共享雨傘出現時,我還跟同事開玩笑說,趕緊將傘帶回家,不然後面就沒傘了,果不其然,現在街頭一把雨傘也不見了。”

然而,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共享雨傘將戰勝共享單車,但不會出現寡頭稱霸現象。他們認為共享雨傘的贏利點與共享單車不同,許多共享雨傘運維模式靠廣告,而非押金與租金。同時,共享雨傘受到了氣候條件、地域限制、經濟發展水平、風土習慣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導致許多投資商也不會冒然行事。這就使得共享雨傘不會像共享單車一樣,短時間而完成鉅額融資,快速佔領市場。

2、共享租衣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11月末,多啦衣夢共享租衣APP顯示無法正常運營,頁面呈空白狀態。面對退錢要求,多啦衣夢拋出一句話:“要錢沒有,用衣服來抵。”

2016年至今年,服裝租賃雖然並沒有像共享單車那般大火,比起共享充電寶似乎也算不得話題點,但和共享雨傘、共享健身倉等比起來,共享服飾還算“發揮穩定”,也聚集了大批投資人。而多啦衣夢雖有8000萬的融資在手,依舊未能扛住共享領域猛烈的“燒錢之爭”。而究其失敗根源,大抵是用戶對共享租衣的需求並不剛性。其次,盈利模式不清晰、服裝和快遞等成本巨大也是其倒閉的主要原因。

這是共享租衣領域首家倒閉的企業,未來賽道上會有怎樣的“廝殺”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認的是,搭載著共享經濟列車上的“偽共享”和“偽需求”終會在大浪淘沙後被淹沒於無形。

3、共享睡眠倉

阿里腾讯的棋子,思聪吃翔的筹码:共享项目是年度最大谎言?

2017年7月,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出現了“共享睡眠艙”服務,半小時6元,裡面有恆溫空調、小風扇、Wi-Fi、插座等設備。然而,7月21日晚,北京警方表示,目前這家公司在全市設立的16處場所已停止運營,將立即著手“共享睡眠艙”拆除和撤離工作。

新華社稱,警方調查發現,這些“共享睡眠艙”無須登記身份信息即可使用,易被違法犯罪人員利用,藏身落腳;“共享睡眠艙”為封閉式,內部空間狹小,發生火災後無法及時撲滅逃生,存在治安和消防隱患。

共享狂歡落幕後,誰是最大的受害者?

有人說,經歷2016年的“資本寒冬”之後,2017年是“共享”的春天。但另一方面,“共享”概念很像資本的“春藥”,只要聽到這兩個字,投資人就有按捺不住的砸錢熱情。

IT時代網更是將共享項目比成“共享賣春”,“這些賣春者有錢賺,是受益者。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享受了服務和便利,也是受益者。而幹了幾年之後,賣春者多半還是要找個老實人嫁了、娶了,這個老實人就是那個‘終極接盤俠’。這些賣春者因為長期遭受蹂躪,最終跟老實人結合之後,還能不能安穩過日子、壽命還有多長、有沒有傳染病、傳宗接代的能力有沒有被破壞,只能老實人自己消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