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古韵茶香——镇江博物馆藏历代精品茶具展”在河北省邯郸市博物馆展出,展览持续至6月25日。展览共精选出历代具有代表性和不同品种、不同质地的茶具130件,人们可以免费近距离领略中国古代茶具的精美并感悟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5月10日,“古韵茶香——镇江博物馆藏历代精品茶具展”在河北省邯郸市博物馆展出,展览持续至6月25日。展览共精选出历代具有代表性和不同品种、不同质地的茶具130件,人们可以免费近距离领略中国古代茶具的精美并感悟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国饮茶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大约公元前5000——4000年,那时是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当时没有专用的茶具,一器多用。例如这个“新石器宽把带流黑陶盖杯”,它是日常生活常用的一种饮水器,也用于饮茶。此杯大约是4200——5300年前。

东晋时期,饮茶已成时尚,茶具除金属、漆等制品外,瓷质茶具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个“东晋青釉瓷托盘、盏”,托盘当为衬垫茶盏的茶托,目的是避免“盏热烫指”,以防止热茶烫手而设计的一种新器型。

三国吴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如吴帝孙皓每次举行酒宴,对不能饮酒的韦曜“密赐茶,以当酒”。两晋、南北朝,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唐代盛行煎茶或煮茶,饼茶需碾成茶末煮饮,无论饼茶或茶末都需要用容器存放。这个“唐鎏金双凤纹带盖大银盒”容量大,用来贮藏饼茶或茶末是比较合适的。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饮茶之盛,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突出表现在城市中茶肆、茶馆、茶坊林立,茶汤品种繁多。宋代饮茶内容丰富于前朝,“点茶”广为流行,“斗茶”时尚兴起。图为宋朝的茶具。

宋代斗茶都采用白茶,以黑盏最为适宜观色。饮用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碗内,再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浮起一层白色的沫,看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的痕迹,依据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图为南宋建窑黑釉茶盏。

元代饮茶沿袭宋俗。内蒙古赤峰元宝山元墓壁画上的进茶图描绘了桌上的研茶器、点茶的盖盂、汤瓶、茶托盏等,展现了自晚唐至元流行的烹、点茶的饮茶内涵。

明代饮茶之风更盛。紫砂器由宋代向明代早起缓慢发展,有一个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厚到薄、由简单到复杂的渐变过程。这个“明宜兴窑紫砂壶”具有宋代制作工艺的遗风,壶底有烟熏痕迹,应是用来煮茶,而不是用来沏茶泡茶的。

明代紫砂圆壶。

清朝历代皇帝嗜茶,宫廷内务府专门设有“御茶房”。乾隆皇帝尤其酷爱饮茶,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每年新正必举行茶宴。茶宴有一套规范的礼仪程序,先是由皇帝出题定韵,接下来是品茗、品茶点,茶宴上准备的茶美其名“三清茶”,由梅花、佛手、松实沃雪烹茶。图为清乾隆款青花御制三清茶诗瓷碗。

三清茶是清代皇室定制的茶具,一般在茶具外壁写上乾隆皇帝御制诗,在茶宴上乾隆皇帝会把三清茶具赏给一些在赋诗联句中表现突出的大臣,作为对他们的嘉奖。不禁让人们想问:乾隆皇帝长寿,会不会和他常年喝茶有关呢?图为清乾隆款白地矾红釉御制三清茶是瓷碗。


带托盖碗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盖碗的作用一是可防止灰尘落入碗内,起防尘作用;二是可避免手被烫伤,并可保温、保色、保洁净,待客敬茶,犹显清雅。

带托盖碗分青花和冬青釉两类。青花盖捉手内有“大清道光年制”款;冬青釉碗底内有“大清嘉庆年制”款。

清朝时期的各种茶具。

左边是清桃形玛瑙杯,右边是清莲花纹狮纽盖方玉壶。

清朝翡翠带托盖碗。

左边是清康熙款黄釉暗龙纹圆托瓷盘,右边是清康熙款黄釉海水龙纹方瓷托盘。

左边是宋红陶茶碾,右边是南宋陶研。

唐朝的银执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