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道場——周至縣化女泉

千古道場——周至縣化女泉

道不可言,唯以心悟。千古道場,清翠氣象。

我不知道怎麼表述“化女泉”這個名字,說它是道教景觀地名,卻充滿著神奇;說它裹挾著夢幻色彩,可真實玄妙的泉眼,卻有奇特的吸引力。時間的褶皺裡樓臺亭閣,處處道語相擁;有形有象與無形無象的東西,在新向度裡驚豔瑰麗。天地靈氣中樹木參天,藤曼張揚。若隱若現的“化女泉”,就在儀態萬方,五光十色之中迷離著象形。一言難盡的我,就在鼓脹的情緒與猜想中,走進了陌生又熟悉的“化女泉”。

內涵眾多故事的化女泉,位於道教聖地周至縣樓觀臺的說經臺以西1000米處。整個景區佔地面積104畝。傳說,當年的老子用吉祥草化作一個美女,藉以考驗弟子徐甲學道是否心誠,而後拔出柺杖,成為一眼汪泉。因此得名化女泉。

煙雲飄蕩,步履悠然。意蘊空間在步履中,將幽隱的光陰漸漸融入,也將精神遠足的喜悅與追求一層層打開。《道德經》精神搭建起的道場,就以真實的物體與存在,真真切切又美感十足的撥動著我們的神經。

陽光普照,順自然之道,入得“化女泉”門內,滌除雜塵的風,就調和著我們的呼吸。人在現實、夢幻與道文化元素互為運轉的氣場中走著,浪漫無羈的想象,就從道邊“吉祥草”的造型升起。草以自身的光澤,大含細軟的語彙,靈動著我們的眼球。

跟隨老子200多年的牛,就是吃這裡的草而維持生命的。草雖然不是什麼靈芝仙草,但它們在“飄風不終朝,聚雨不終日”中生長,卻也吸收了天地日月精華。我注目著陽光從其形中透出的希言,感受著風,從其身穿越過來的東西。而草的明亮,讓人能明覺出一種本然來。

我們在一造像前立足,兩巨上立一石。導遊解釋:此是《道德經》經典語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小無內,其大無外。陰陽二氣,互相吸引。當然還有更多的含義,大家一一體會。負陰抱陽之物,有形有象,互相依賴,互相滲透,互為其根。在入主題前,在物質的初始狀態下,體會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通為一”的思想,對“化生”的理解,會大有幫助。

千古道場——周至縣化女泉

我們“明道若昧”的行走著,導遊小姐是不是,然不然的說,“紫氣東來”的成語大家都聽說過,我們這裡就是此成語的誕生地。話說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內亂,各諸侯國熱衷於權力爭奪,戰爭頻繁,民不聊生,老子對周室失望透頂,於是決定辭官西行。老子在經過函谷關時,把守的關令尹喜是個善觀天象的人,他看見一團紫氣從東方飄來,認為必有聖人來到,趕忙迎接。只見一位老人騎著青牛徐徐走來,這就是老子。這就是成語紫氣東來的來歷。尹喜款待老子數日,請他著述,老子推辭不掉,於是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稱之為《道德經》,又稱《老子》或《老子五千文》。兩千多年來,這裡修道者層出不窮。樓觀因老子傳道而成名,被歷代人稱為,天下第一福地。

與老子一起載道品禪的山水,古建築與道文化恬淡的禪韻,在明淨與自然中融合著我等虛幻與凡夫的猜想。我們順著“有無相生”之道,穿過虛無,從《道德經》語感的節奏裡,有張有馳地登上品泉閣的八角樓上。鳥瞰融合了道教女性養生文化為核心的化女泉全景,古之幽情與清淨無為,在“道法自然”的秩序感中呈現著陰柔之美。林木修竹,綠意蔥蘢,宮觀互望,雲飄山靜。在耳畔縈繞著飛鳥的響語中,感覺著天地的妙珠與神山妙氣,人在旖旎的山水與葳蕤的草木中,無意而為,真是快哉。

再轉眼,就與化女泉三個站立的主人——老子、徐甲與美女相遇了。由於較遠,青銅之光裡閃爍的東西感覺太渺茫,就走進到這傳說的故事裡,與徐甲一起身同感受著“化泉”的“大音希聲”裡。

一天,徐甲在化女泉這個地方放著牛,心裡又撥拉起來,一時想不出良策。忽然眼前出現了一座美麗的莊園。園裡群芳爭豔,鳥鳴啁啾,良田百頃,騾馬成群,一位老員外手拄柺杖,正笑嘻嘻地望著他,旁邊還跟著一位嬌滴滴的標緻二八姑娘。老者問:“小夥子,你給誰放牛呀?”徐甲滿臉不高興,甕聲甕氣地說:“給老子。”老者又問:“給工錢嗎?”徐甲不滿地說:“說是一月三串錢,可至今連一個子兒也沒見!”老者聽罷,長嘆一聲說:“小夥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想修道成仙,受那些苦折磨!你看老夫有這麼大的莊園,膝下又只有這麼一個女兒,她雖無天姿國色,這方圓百里卻是挑著燈籠也找不著的。你若不嫌棄,便向老子討清工錢,給我做個上門女婿,你們小兩口便可享受恩愛生活。不知你意下如何?”徐甲聽言,滿心歡喜,不由得又偷偷覷著那姑娘,那姑娘也正在向他暗送秋波。他如痴如醉,急不可耐地說:“好極了!我這便去討工錢!”他剛要動身,說來奇怪,那莊園、老者、姑娘倏忽之間化為烏有。徐甲大驚失色,只見老子不知什麼時候已站在他的面前。

千古道場——周至縣化女泉

遠行前老子許諾徐甲,一旦陪他西遊修道回來,一定會用黃金來償還工錢。徐甲感老子再生之恩,再說他也無家可歸,於是答應為老子當車伕。老子本著“聖人永遠善於拯救人,而沒有被遺棄的人,永遠善於拯救萬物,而沒有被遺棄的物”的情懷,有心給他機會一同遠行以便見機度化。

原來,老子想把道家的玄妙真經傳給徐甲,以放牛來磨礪徐甲的意志。但又發現徐甲常

有慍色,又不肯吃苦,便化出了一個莊園來試探其心。那個姑娘是他用“吉樣草”變的,他自己則變成了那個老員外。他見徐甲道心不堅,私慾過多,不由得勃然大怒,現出了真身。他氣得說不出話來,老子試徐甲,見徐甲為凡心所動,老子勃然大怒,拔出柺杖點地洩憤,柺杖點地處霎時出現一眼清泉。化女泉因此得名。

徐甲見自己的隱私被老子窺破,滿臉通紅,惱羞成怒,便告到尹喜那兒,說老子賴他工錢,尹喜沉吟再三,覺得師父絕不是那等賴賬之人,這其中必有蹊蹺。於是他問老子,這是怎麼回事。老子冷笑一聲,說:“你把徐甲給我叫來。”徐甲悻悻而來。老子又問:“你知道你的來歷嗎?”徐甲茫無所知。老子說:“你張開口。”徐甲莫名其妙,便將嘴張開。老子將“聚形符”立即收回,徐甲頃刻之間又復原為一堆嶙嶙白骨。尹喜見狀,大驚失色,當即跪倒在地,苦苦哀求:“師父,徐甲雖然罪有應得,但念起他跟你二百年之情,還是饒恕他這一次吧,讓他悔改前衍,重新做人!”在尹喜的百般哀求之下,老子用手一指,白骨又變成了徐甲。古代人活七十就古來稀了,徐甲跟隨老子200年了,不是老子用“聚形符”,早就是一堆白骨了。

千古道場——周至縣化女泉

徐甲滿面羞慚。老子將他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喟然長嘆道:“原來我答應到安息時用黃金付你工錢,是想反金丹大道予你,讓你得太上玄妙,永世解脫,誰知你——”說著說著老子又激動起來,“貪財好色,好逸惡勞,似這樣道心不堅,將來何以能成正果?尹喜,付給他二百年的工錢七百二十串錢,讓他走吧!”徐甲聽了老子的一席話,方才明白自己辜負了師父的一片苦心,捶胸頓足,懊悔不迭。他痛哭流涕,哀懇老子將他留下。

老子為了讓徐甲牢記這個教訓,便堅意讓他走。徐甲死也不肯走。老子氣稍稍消了後說:“等你以後真正回心轉意,還可以再回來,記住,只要你真心學道,咱們還會有見面的日子的。”徐甲明白是老子要繼續考驗自己,便只好灑淚而別。此後,徐甲把“化女泉”的事情銘刻在心,去除了一切私心雜念,精心鑽研,終於得道成仙。這就是道教中被人們推崇的“白骨真人”。

我們沿著“上善若水”話語的臺階,一步步將身體抬升到了泉水前。再放眼南山,已是前不見古人,念天地之悠悠了。斗轉星移的時間,饋贈給我們的自然遺產,就是這眼前的泉水了。最善的事物莫過於水。這通上古的泉水,我怎樣以觀其微,以觀其徼呢?滋潤群生而與物無爭,低下又柔弱溫順的水就在井中。以眼神隔空打物,不如用木桶將水打上來,身感親敬。居善地,與善仁。水打上來,無色透明的水,可監臉形。睹物思古,水理萬物,能力非凡,有去汙洗濁之功效,我何不汲取這源水,一洗我的面塵。我雙手捧水撲面,並用手不斷地捧,不斷地擦著雙眼。泉水滋潤之後,我睜開眼,再看南山。之前滿山的模糊的抽象畫,變成了清晰可見的真山水,連山上個體粗大的樹木都能辨別清楚。我在接近初始狀態的迴歸時,心裡暗想,隨機現象給我的“玄同”,是對我“俗人昭昭,我獨若昏”的新溝通吧!

我在“化女泉”故事的餘音裡,在老君殿,在動靜相宜的無為之地,也在無極與太極之間,真實的感受著明媚的陽光。以現代邏輯,演繹著老子的“玄同”。我說不出來內心與感覺上的東西,怕說出與轉換,無形中就關閉了溝通的心窗。就以心,品味著在世修煉,心在俗外的感覺著,“道”在俗中修的話語。

凌代瓊,安徽銅陵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多次獲全國各類散文獎。發表各類文學作品100多萬字。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