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攝影:羅光輝 文:金亮偉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俗話說:‘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一過,家鄉就開始忙了起來。每年的這個時候就覺得很有情趣,買年貨、殺豬、除了感受到濃濃的鄉情、親情外,我還感受到了家鄉濃濃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記憶裡,兒時的家鄉年味要比現在濃一些,也許是那時候窮,現在人啥都不缺。物質經濟匱乏的年代,鄉下孩子一年就盼著過年能吃美食、穿新衣、玩新奇的東西,家裡養上兩頭豬,就等著殺豬的時候玩“豬尿泡”,新鮮的豬肉,架在爐子上烤串,是最美不過的童年。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進入臘月,鄉里鄉親碰面最多的問候就是,“豬殺了嗎?”“殺了幾百斤?”養年豬幾乎是鄉下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養一年的豬,大的三四百斤,小的百多斤,無論豬的大小胖瘦,圖的就是個喜慶踏實。這時最忙碌的當然就是村裡為數不多的“殺豬匠”了。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我對於殺年豬的記憶,大半部分存在於童年時候,長大後幾乎再沒看過殺豬過程。記得那時候,殺年豬要提前給殺豬師傅打招呼排上隊,要殺前一天,師傅會囑咐大人晚上不要給豬餵食,第二天一早,天麻麻亮的時候把豬從豬圈裡趕出來,到屠宰場將豬殺死。母親心善,一直不敢去殺豬現場看,覺得自己親手經營了一年的活物,此刻要要了它的命於心不忍,每次都是父親從睡夢中把我喊醒一同去的。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鄉下村子似乎每個村都有一兩家職業屠戶,一般是家族式的,或父子關係,或叔侄關係,到了年關,忙起來全家齊上陣,兩三五人,年長的50多歲,年輕的20出頭,個個身強體壯。將豬殺死,對他們來說不算難事。他們家院子裡壘一個約半米高的灶臺,支起一口直徑約一米五的大鐵鍋,旁邊搭一個兩米左右的架子。村民們都將準備過年的豬喂得膘肥體壯,這一天要殺的豬都會趕在屠戶家灶臺旁邊的豬圈裡,非常安靜溫順,似乎在靜靜地等待著將要發生的一切,坐以待斃。因此它們幾乎沒有做什麼抵抗,就被老練的殺豬師傅一刀斃命。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殺豬是特別辛苦的活,要經過好幾道繁瑣工序才能完成:殺豬、褪毛、開撥、分割、清理“下水”(豬的內臟)。師傅們分工明細,配合默契,豬扔到裝滿開水的大鍋裡不到一個小時,豬毛就會被全部褪盡,然後將一個連環大鐵鉤鉤在豬身的頸部中間,掛在架子上,開始對豬開膛破肚,並根據村民的要求進行分割。

屠戶們一天下來要宰四五頭豬,最忙的時候能宰七八頭,從早上四五點鐘一直忙到天黑,而且會一直忙完整個臘月,臘月二十八九才能閒下來。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一家人殺豬,似乎整個村的人都能聞到香味兒。殺完年豬拉回家,首先得煮上一鍋肉全家人飽餐一頓。我家的年豬,每年都會被親戚朋友提前預定,因為在外面買肉不放心,怕買到“米豬肉”“母豬肉”就可害死人了。家裡養兩頭年豬,早早的,親戚朋友這個說給他們家留半個,這家說給他們留幾十斤,一頭豬二百來斤,除了當日吃的、送人的,自己家留下豬頭和下水也就剩下半個豬了。儘管這樣,父母親也是很高興的,尤其是母親,看著自己親手經營的肥年豬送到親戚朋友家中,真是件長臉的事。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殺年豬

家鄉的年味,無論鄉情,還是親情,都是父輩們一輩一輩延續下來的一筆文化財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或許現在的年味大不如前,但這種濃濃的過年氛圍還在每個人心中貯存,是值得留戀與回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