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買房還在看單價?單價低就是性價比高嗎?

我們先看幾個身邊的故事——
深圳買房還在看單價?單價低就是性價比高嗎?

朋友A,年輕的科技新貴夫婦,從北京過來,改善居住,準備買蛇口某蓄客已久還未開盤的豪宅,280平享受型四房,單價據說12w,很是心動。

朋友S,成功的互聯網新貴創業者,年入千萬級,原來在香港工作,去年底已購買後海某高贈送豪宅,今年還準備在灣區再次置業,聽說灣區最貴單價已破20w,不知道還能不能入。

同時也看重單價,覺得單價低就有性價比。

深圳買房還在看單價?單價低就是性價比高嗎?

同樣3000w+預算,是買單價高的灣區170平高贈送頂豪大四房,還是買其他無贈送的280平四房頂豪新房?總價差不多,單價可差得遠了。

買房究竟是要看單價還是看總價,總價單價該如何判斷取捨,看來不僅是普通剛需購房者,也是不少豪宅購房者很糾結的點。

深圳買房還在看單價?單價低就是性價比高嗎?

總價比單價重要,單價只能是參考!

買過房的人都知道,買房最難的是首付,月供對於很多購房者來說並不是問題。按照貸款成數計算,總價才是決定你的購買力的關鍵價格指標。

價格是由看不見和看得見的手共同決定的。既然同樣時間節點,不同房子的價位不同,肯定背後都是有原因的,房子地段、配套、小區品質、戶型、贈送、政府政策等所有能決定房價的指標都已在後面發揮了作用。

一個理智的購房者應該做的就是隨行入市,相信市場,接受價格,通過總價來判斷自己是否能買得起,在總價約束下選擇地段、面積和戶型,而不是看單價覺得貴還是便宜之後再選擇。

人的心理上總覺得單價低,後面就會漲,賺到了;而單價高,後面很難漲,買虧了。這是一個巨大的誤區。

其實單價高低只是一個心理因素,是一個參考指標,並不是決定你能否買得起的關鍵因素。很多高單價房子的背後一定是有其獨特的原因,比如高贈送、豪裝等。

灣區幾個經典的高贈送戶型,比如澳城1618和曦灣天馥的89平小四房,贈送後的套內面積都有120-130平。再比如目前灣區成交單價最高的恆二88平小四房,贈送後套內居然超過130平

如果只看單價,

肯定被帶坑裡去了。

買房投資思維, 而不是單純圖便宜

投資和消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投資是看重後期的成長性以及投資回報率,消費則看重的是一定價格下買回來的商品的各種物理屬性,比如買房看重房子的面積和單價。

買房過於看重單價這種消費思維的一個常見誤區就是,單價都這麼高了,還能漲嗎?單價低就是王道,比如一條馬路之隔,馬路這邊的盤單價10w,另外一邊的單價5w,肯定5w的更有優勢,更適合投資,後期漲幅肯定會大過10w的。

用這種消費思維去買房會害死人。混淆了買普通商品的消費思維和買房應該具備的投資思維。其實不同價位的房子會不會漲,漲多漲少跟貴和便宜沒半毛錢關係。

深圳這樣一線城市的房產,金融屬性非常重,遠超過房子本身的居住屬性,房子絕對不是普通的商品,一定要以投資的眼光和思維去看待這樣一個重金融屬性的資產性商品。絕不是單純的追求面積大和單價低。

深圳買房還在看單價?單價低就是性價比高嗎?

講過很多遍

現在已經是房產新時代

後面不會所有的房子都會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