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戀人未得、工作不滿,如果事與願違,那就選擇這樣做

我的一個朋友文武從去年開始,放棄了穩定的國企工作,和一個朋友一起去廣州考察某項目後,在所在的三線城市開了一家炸雞店。

創業失敗、戀人未得、工作不滿,如果事與願違,那就選擇這樣做

裝飾一新的門頭,豐富多彩的促銷,緊鄰商場的鋪位,還算不錯的味道,剛開始的確吸引了當地很多年輕人購買。

前幾個月的收入如流水一般進入了他們的賬戶,他們喜滋滋地盤算著接下來如何在當地再開幾家連鎖店,然後過上睡到自然醒,數錢手抽筋的生活。

可是,不到一年,朋友發現,生意越來越慘淡,只要一有促銷就會帶動銷量,促銷一結束,幾乎就沒有人願意問津。而到月底算賬的時候才發現,所有的費用似乎都用來交房租、付工資、進貨了,能夠落到手裡的錢還不到原來工作的一半。

於是,年後,他們就貼出了“轉讓”的告示。可是,問者廖廖。

朋友文武看著日漸慘淡,但是卻要月月付出的房租等成本,打算再堅持一個月還轉不了就放棄,然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慢慢還債。

創業失敗、戀人未得、工作不滿,如果事與願違,那就選擇這樣做

學弟苦追一個同班的妹子。用盡了各種蒐集而來的新技能以及金錢。

可是,這個長相不錯、工作不錯、家境不錯的妹子就是絲毫不為所動。

在自身條件都不錯的加持下,這個妹子身邊當然圍繞著很多追求者,其中不乏有錢有勢以及長相帥氣的男子。

妹子當然喜歡這種被眾星捧月,倍加呵護的所謂愛情。想要的禮物,不用說就會有人雙手奉上;每一個大大小小的節日,身邊都會有一個接一個的陪伴者一起度過。

學弟在她眼中自然成為可有可無的擺設。

此時,這個學妹似乎也有一絲動心,變得對學弟無比溫柔和耐心,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逛街。

可是,等到出院後,當這個學妹再次找到曾經被金錢和刺激寵溺的感覺時,又投入了別人的懷抱。

感情需要對等的付出,可是這個學弟到後來才明白,一味地單方面付出,是不會贏得對方的珍惜的。

創業失敗、戀人未得、工作不滿,如果事與願違,那就選擇這樣做

一個鄰居家的大學畢業生,前年畢業後就一直呆在家裡。

平時不見他找工作,也沒有正經的營生和收入,話不多,性格比較內向。

後來聽其父母說,孩子一直在家學習,準備考會計證。因為大學期間學的是企業管理,但又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無法調劑,就只好渾渾噩噩地等到畢業,可是分配的工作不滿意,自己又不想去找工作。

但是,不會掙錢的他卻喜歡算賬,於是在其他兄弟的慫恿下學起了會計,信誓旦旦地給爸媽保證,只要拿到會計證就出去找工作,將來一定掙大錢孝敬父母。

對於這個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養幾年這樣一個“胸懷大志”的孩子還是可以的。

只是,第二年,他依然沒有通過會計證考試。

轉而,他又想去學習駕照,拿證後當一個專職司機。

就這樣一晃又一年。

再次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考了三次科目二,依然在越來越嚴格的駕照考試中不斷地練習。

勤奮如我的鄰居大學生,也如他選擇一次又一次用這樣逃避的方式自我封閉,他不是不願意去工作,只是怕工作中有太多的苦與累。

創業失敗、戀人未得、工作不滿,如果事與願違,那就選擇這樣做

很多時候,生活中有無限的精彩與可能。有人安於工作,有人蠢蠢欲動,有人固守一方,有人遠赴他鄉,有人堅持不懈,有人輕言放棄。

當下所做的事情不能如願的時候,就覺得創業是一條可以快速致富的道路。

關於創業,企業辦公軟件釘釘曾投放過這樣一則廣告:“創業很苦,堅持很酷”。文案句句扎透創業者的心。

很多人,為了想做的事,去做著不想做的事。

他們只怕配不上曾經的夢想,也怕辜負了所受的苦難。

可是,生活那麼多精彩,為什麼一定要用吃多少苦,遇到多少甲方的折磨來衡量它的價值呢!

勵志雞湯總是教導每一個人:如果事與願違,請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於是,很多在焦慮中不斷尋找的人就如打了雞血一般,在關於信任、關於清醒、關於蛻變、關於職場中四處碰壁之後,依然放不下、離不開、捨不得,把自己弄得傷痕累累,也要咬牙堅持走向那個看得到卻摸不到更得不到的海市蜃樓。

而這些咬牙堅持的人卻不懂得適時的學會放手,乃至放棄。

有時候,你拼勁全力得到的,僅僅只是你的執念罷了。

不要總是在徒勞的努力中,聊以自慰。失敗了就說佛經有云: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偶爾有了一絲收穫,就覺得老天眷顧你,看到了你的付出給予了回報。

可是,你卻忘了,你為了得到這個小小的回報所付出的那麼多的努力有多麼不值得。

在成功學氾濫,勵志書肆虐,心靈雞湯鋪天蓋地忽悠的時代,我們的成功被狹義地定義成了“靠上班拿死工資一眼望到底的工作是愚蠢的,只有創業去納斯達克敲鐘,超越馬雲才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你如果一直踏踏實實工作,不願意去冒險創業,只想安穩地過日子,就會被認為是不思進取,這輩子就完了。

創業失敗、戀人未得、工作不滿,如果事與願違,那就選擇這樣做

在爆款文章《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刷屏朋友圈後,韓寒懟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不光販賣焦慮,還製造恐慌!

韓寒指出,爆文衍生的焦慮,輕易把大家推進了一個被動的世界。

大眾被爆文和所販賣的焦慮所忽悠,被別人帶入一個被動的世界,從而不再是自己內心的主人。

殘酷的現實往往是,總是要我們堅持,即使錯了也喜歡說,是自己選擇的,爬也要爬到終點。

可是,卻沒有人告訴你,即使拼盡全力爬到了終點,紅利早就被瓜分乾淨了。

很多人問你飛得高不高,卻很少有人問你飛得累不累。

都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可是,真正想要做生活的主人的時候,卻都是在拿命拼命。40歲前用健康換金錢,41歲之後又用金錢買健康。

如果事與願違,那就選擇放棄。你的人生道路不止擁擠的這一條。

當人人都乘坐電梯希望通過捷徑走向成功的時候,你所走得每一層步梯也是精彩人生的一種多彩體驗。

如果事與願違,選擇放棄也是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