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有機路,2-3千萬的滾動投資,血與淚的教訓

一個女孩,用5年時間堅持不懈做有機,滾動投資達到2-3千萬,最後無奈放棄,交給親人處理轉讓,可謂一場血淚經歷。

她這背後經歷了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借鑑?讓更多的同行少走彎路,也正是她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來的意義。

激情燃燒的歲月

閆總是一位非常樂觀的東北女孩,身材高挑,快人快語。在日本讀了8年的國際貿易,回國後順理成章進了重慶的一家知名中日合資企業,喜歡直來直去的她不喜歡大型企業國企一樣的氛圍,閆總選擇了辭職。

30出頭的她覺得自己應該蹦躂蹦躂,做什麼呢?自家公公是西南大學教授,在農業方面有技術資源;國內食品安全問題也非常突出,有機食材空間想象巨大。閆總決定當農民,搞有機果蔬種植。

“當時就想啊,山清水秀的地方種點田,吃的都是有機果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那叫一個美!”

說幹就幹,約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做股東,籌了100萬。2012年閆總在重慶租下了1000畝土地,按最初的設想:土地租金300元/畝算,1000畝一年租金就30萬,而一年的有機農產品銷售按照市價1000畝土地至少就得出產上千萬元。當時想的是第二年就能有收穫,於是閆總開始了有機農業的創業之路。

5年有機路,2-3千萬的滾動投資,血與淚的教訓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閆總通過公公找到了西南大學從事農業研究的老教授們,組建了一支16人智囊團,專家們建議:要做有機農業,首先要進行土壤改良,這樣才有長遠收益。

那就從改良土壤開始,1000畝土地足足花了4個月才把土壤換了一遍,沒想到這4個月就把100萬花沒了。這一下子遠超大家的想象,錢花得太快了。幾個股東一算賬就傻眼了,這個時候股東們開始打退堂鼓了,想要退出。

怎麼辦呢?

焦急萬分的閆總無意中發現國家支持農業項目和科技創新的政策很多,關鍵是要自己去申報,於是閆總開始準備材料,申報各種補助資金,但是週期長資金也不是一下子到位的。

沒辦法,只能靠家裡人支持了,她賣出一套房子籌集了百萬元,弟弟、弟媳也賣了一套房子支持她,而公公、婆婆更是全力支持,不但拿出了一百多萬的積蓄,還先後賣出了4套房子。

5年有機路,2-3千萬的滾動投資,血與淚的教訓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堅韌前行

婆婆年輕的時候也是做生意的,看到兒媳一個人支撐也挺擔心,於是跑過去和閆總一起幹。在顧當地人種地這塊閆總也吃了不少苦頭,畢竟之前沒有和農民真正深入打交道過。如果按天計酬,那麼一天能幹完的事,大叔大媽們保準會拖到三天才收工;如果按任務計酬,那三天才能幹完的活,叔叔嬸嬸們毛手毛腳一天交差。

閆總又不懂方言,那時候她總是說自己就是雞同鴨講,農場的效率很低。還好婆婆精明,能說會道,和農民打交道有一套,幫閆總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於是閆總把主要經歷放到了經營和銷售。

經過3年磕磕碰碰的發展,農場開始總體向好的地方發展。

14年開始,閆總調整了種植的品種,放棄了水土不服的藍莓等,種上了花生和中藥材。15年,葡萄、紫薯等品種進入收穫期。

在產品思路方面,閆總希望借蜂產品、中草藥、農產品深加工、食品深加工等四大項,相輔相成,配合好的話,前景應該不錯。

在營銷方面更多是靠朋友,因為性格豪爽、直接,挺受重慶人喜歡的。閆總主要做直銷和團購,就靠人傳人、靠圈層,一年做到了500萬左右的銷售額。

雖然初期銷量還不錯,但是一算賬利潤並不可觀。

原因一:因為農村是生態種植,種植的種類比較多,有葡萄、紫薯、黑花生、五彩花生等。採用自然免耕法,不用農藥和化肥,只用秸稈幹鋪在地裡做肥料。這需要花費很大人力來進行人工割草。

原因二:偶爾來個壞天氣,前期的付出就會打了水漂,不僅沒有收成還要付出幾萬的人工費。

隨著農場的成熟,投入越來越大,但是營收卻沒有多少改善。為此閆總前後滾動投資了2-3千萬,最後發現實在扛不住了,對農業慢慢也變成失望乃至絕望。

5年有機路,2-3千萬的滾動投資,血與淚的教訓

總結和反思

在閆總血與淚的教訓裡,有五點非常值得我們農友們學習。

二:切忌不要盲目追求大。閆總的100萬的初始資金,租賃了1000畝土,預算與實際偏差“巨大”,導致後續賣了6套房子補窟窿。如果只租賃100畝,憑藉著自己的資源,生產的難度和銷售的難度會大大降低,堅持到現在或許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三:選項目要少兒精。閆總在做有機生產時種植了很多產品,水果、蔬菜等近十個產品。但是缺乏核心主打產品,沒有側重點生產管理和營銷的難度就大大增加。

四:營銷沒有前置。經常被農友問怎麼解決滯銷問題。產生滯銷的時候才來解決,批發商肯定會狠狠壓價。在生產前就需要預估產量,根據最大產量來啟動銷售,普通產品做好渠道商、批發商的對接。精選產品做好品牌故事營造。

五:先學會“造血”,再來找政府。在農業項目上都會有依靠心裡,遇到困難時往往還會怪政府不幫忙。遇到困難找政府,政府往往有困難。閆總在申請項目申報時,要與基層政府打好交道,每年在接待費用上就花費不少。而且基層政府相關招商引資負責人又換得比較頻繁,剛剛與某個負責人搞好關係,沒想到就換人了。前期的付出也打水漂了。耗費了大量時間和成本最終還是個賠本買賣。

農場自身的造血能力遠比政府補助來得重要,故事傳播開,有口皆碑,政府就願意來“錦上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