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竣工驗收!

據人民日報5月24日報道稱,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今年4月已竣工驗收。該中心將打造便民友好型園區,目前物業管理等已經進駐。

5月24日,人民日報發佈消息: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日前竣工驗收,該中心將打造便民友好型園區,用於政務服務、會議接待、新區辦公和未來低碳智慧城市生活體驗等。目前,物業管理等已經進駐。

根據規劃,(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將以電子政務、智慧城市等為抓手,建設政務服務雲平臺,探索“放管服”“證照分離”“互聯網+政務”等改革。園區按照共享、適老和融合的原則,將無障礙設施向通用化延伸,全面服務所有來訪人群。

觸摸“未來之城”!

探訪雄安市民服務中心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竣工驗收!

它是一座相當於14個足球場大小的綠色、智慧、創新園區,集成了海綿城市、被動式建築、綜合管廊、裝配式建造等30多項先進建設理念。它參照北京故宮中軸線佈局,擁有三縱三橫的庭院式建築佈局和古樸典雅的建築風格,訴說著中國傳統文化。它沒有圍牆和大門,現代氣息濃厚的書店、超市、郵局、健身房等一應俱全,以開放共享的姿態迎接八方賓朋。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竣工驗收!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竣工驗收!

綠色園區:園區就是園林

禁止燃油車駛入

園林景觀幾乎覆蓋整個園區

裝配式和被動式建築

據介紹,園區內大量使用裝配式房屋,採用綠色環保的新材料在工廠完成建設裝修工序後直接運到工地搭建,施工期比傳統模式縮短40%,建築垃圾減少80%以上。同時,園區內大量使用被動式節能建築,通過保溫牆體、氣密性好的窗戶、高效的建築通風,不用空調、暖氣就能讓冬季室內氣溫保持在16℃以上,實現冬暖夏涼,與執行現有節能標準建築相比可節能50%以上。

雨汙零排放

“我們腳下的步道磚、停車位的植草磚都是透水的。”工作人員說,園區踐行海綿城市理念,增加近8000立方米的雨水滯蓄容積,實現雨汙零排放,遭遇暴雨時不內澇、不積水。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竣工驗收!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竣工驗收!

智慧園區:打造“數字孿生園區”

自動駕駛汽車

它不僅是一座綠色的園區,更是一座智慧的園區。高端智慧設計和創新元素在這裡隨處可見。

京東無人超市

智能應用場景隨處可見

不僅在無人超市,人臉識別、聲紋識別的智能應用場景在園區內隨處可見,利用遍佈園區的2萬多個傳感器,實現智慧辦公、智能會議、信用服務、智慧出行、未來酒店、環境服務等應用服務體系,全維度覆蓋政務、商業、住宿、餐飲等業態。

打造“數字孿生園區”

雄安新區是現實城市與虛擬數字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的城市,將來一些決策付諸實施前可先在虛擬數字城市模擬運行,發揮輔助決策作用。這一理念已在市民服務中心得到踐行,打造現實物理空間與虛擬數字空間交互映射、融合共生的“數字孿生園區”,形成雄安新區“數字孿生城市”的微縮雛形。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竣工驗收!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竣工驗收!

人文園區:把城市還給人

打造人文園區、市民友好型園區

市民服務中心承擔服務市民、政務服務、規劃展示、會議舉辦、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以人為本,創新服務理念,打造人文園區、市民友好型園區是它的重要精神內核。

實現全人群服務

園區沒有圍牆,行走其中,人和建築、景觀、生活彷彿融為一體。餐廳、住宿、書店、健身房等配套設施均引入共享理念,市民可以在這裡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園區開放空間和道路都實現坡地連接,通過普惠措施、孕婦車位等實現全人群服務。實行固定線路、不固定站點、根據乘車人數動態分配車型的“智慧公交”運營模式。

開通雄安通APP

為方便服務市民,市民服務中心開發了包括智慧遊覽、數字雄安、雄安資訊、園區生活等模塊的雄安通APP。此外,通過政府服務雲平臺建設,探索放管服、證照分離、“互聯網+政務”等改革,創造“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雄安政務服務新標準。

部分項目已經試運行

市民服務中心從2017年12月7日正式開工,用時112天基本完工,目前部分項目已經試運行,成為雄安新區乃至全國綠色智慧城市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