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萌孩子識字3000+,老人帶娃必學5個小遊戲

4歲萌孩子識字3000+,老人帶娃必學5個小遊戲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這首詩,可以說是大多數中國人孩童時期對詩的最初印象了。相信大家都記得,但下面這些詩,你還記得嗎?

《小池》(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觀書有感》(南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竹裡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些詩,這個四歲的小萌娃,這位小神童來自山東青島,名叫小恆屹,今年僅四歲,但已能識字3000+,並能讀《千家詩》。

奶奶說:“他不到一歲的時候,我們就幾乎天天給他念唐詩,還有一些簡單的宋詞《三字經》《弟子規》。”因為奶奶的從小培養,小恆屹一開始是對詩有了最初的印象,慢慢的,養成了自己讀書認字的習慣。

4歲萌孩子識字3000+,老人帶娃必學5個小遊戲

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天天和孩子一起背都背不出這麼多,這位奶奶就隨便念念,孩子就會了?

這一點,奶奶說:“從來沒有要求他讀詩背詩,只是順其自然的培養,對孩子的興趣只是給予足夠的尊重和鼓勵。”但是天天浸染在詩詞歌賦中的小恆屹,對中國傳統文化也產生了真正濃厚的興趣。

也許成為四歲能讀《千家詩》的神童與孩子自身的天賦與興趣有密不可分,但沒有奶奶這樣的引導和陪伴,小恆屹也不可能這麼快找到自己的興趣。所以,各大媒體報道時都特別強調這是奶奶帶出來的娃。

的確,這和我們見到的老人帶出來的娃略有些不同。每天下班回家,經過樓下的院子時,經常能看到許多老人家帶著還在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在玩。

老人家們大多坐在凳子上扇扇子,孩子或者在地上蹣跚學步,圍繞小區的基礎設備遊戲,或者直接就被放在推車上,左看看右看看,推車上的收音機播放著各種風格的歌曲。

由於爸爸媽媽要上班,不能陪伴,一天下來,有些孩子覺得唯一的快樂就是在院子裡的那會兒,所以一到點,就變得急躁不安,非要老人帶出去玩才行。

平時,即使我們多不想孩子在外玩耍的時間太長,但也安慰地說有老人幫帶已經感恩戴德,不敢再奢求能像小恆屹那樣出色。

一歲也是孩子的黃金啟蒙期,這時他們的口腔、手臂和大小肌肉群都進入了發育敏感期,是通過觸摸了解世界的好時機,思維與智力也在這個時候開始萌芽。有很多適合祖孫的互動小遊戲,也是能做到輕鬆、簡單、質量高。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0-1歲的祖孫遊戲玩法和要點。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瞭解這些遊戲的做法,我給大家做一些簡明扼要的要點示範,也把遊戲目的和步驟做了一些針對性的調整。希望全天下的長輩們也能享受寓教於樂的祖孫樂,樂融融。

如果你有好的祖孫遊戲也希望你在留言區跟大家分享啊。

遊戲一:黑白圖片

適合年齡:0-5個月

遊戲目的:提高孩子的視覺敏感度;豐富孩子的認知架構

4歲萌孩子識字3000+,老人帶娃必學5個小遊戲

我們都知道孩子從出身就有視力,也能看見顏色,但很難區分紅色和橙色這樣相近的色彩,所以黑白對比強烈的圖案更能給他們帶來視覺刺激,提升視覺功能。黑白卡片就是很好的選擇。

在寶寶清醒的時候,就可以讓老人陪玩。老人可以這對孩子說

寶貝,看看這張圖片。圖片裡有兩種顏色,一種是黑色,一種是白色,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寶貝,你喜歡這張圖片嗎?

你真棒,一直在看這張圖片呢!

藉由和孩子的交談,幫助他們對顏色進行認知,同時用正向肯定來鼓勵孩子與老人間的互動。

操作要點:

  • 剛出生時,寶寶能夠聚焦看清楚的距離只有20-38cm,所以老人取出圖卡,要置於孩子眼睛前方20釐米左右的位置。

  • 將圖卡從孩子左眼前方慢慢移至右眼前方,再慢慢移回來,活動持續20-30秒,然後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做反覆練習

  • 每次遊戲時間不超過20分鐘。

遊戲二:旅遊觀光似的散步

適合年齡:0-12個月

遊戲目的:增強孩子的體質,幫助孩子體驗良好的情緒,培養視覺發展

新生兒每天要保證2小時的日照,這是眾所周知的,通過曬太陽來加強鈣的吸收,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老人生活作息比較規律,所以不難看到,早晨老人帶著孩子在院子裡曬太陽。

但是,老人推著孩子在外面四處走,曬太陽的時候總喜歡和別的老人聊天,而很少和孩子互動。其實,多跟孩子說話,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和智力發展都有極大的幫助。

前一段時間,很火的一位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對孩子最好的養育就是“愛的供養”,這個愛一定是話多的。

而這裡所說的話多,並不是要老人強制性地、和孩子漫天說豐富的、複雜的、浩瀚的故事。

可以是簡單地重複練習,一點點增加孩子的認知點,這樣對孩子的智力發展也會有幫助。

比如,老人可以這樣對寶寶說

今天天氣真好啊,我們一起出去曬太陽吧。

太陽照在身上是不是暖暖的啊?

看這裡有這麼多人啊,你高興嗎?

這朵花真漂亮啊,你喜歡嗎?

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就可以把將“天氣真好”,逐漸疊加為“天氣真好,雲很白,風很舒服”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延伸變化。

操作要點:

  • 孩子躺著或者坐在推車裡,和他們出門散步

  • 邊散步,邊給孩子介紹眼睛可以看到的東西

  • 抱著孩子的時候可以引導他們去觀察一些更細小的物體,例如路邊的小花、小蟲子。

遊戲三:動物模仿

適合年齡:3-9個月

遊戲目的:發展表達性語言技能;傾聽和發聲練習;練習溝通技巧

4歲萌孩子識字3000+,老人帶娃必學5個小遊戲

雖然這時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們已經能從聽到的語言中得到相關的信息。隨著外部話語信息的越加豐富,他的表達方式和內容也會相應增加,語言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老人中能把小孩逗得哈哈大笑,咿咿呀呀的發聲,可能是老人擅長模仿一些奇怪的聲音吧。而孩子的回應就是對家人信任的體現。

怎麼來做這個遊戲呢?

首先準備好幾個不同動物的公仔,比如,有小兔子、老虎、大象、小狗等等。然後老人一人飾多個角色,先說“寶貝,我今天要給你介紹幾個動物朋友。”然後,拿起小兔子公仔,用溫柔的,細細的聲音說“你好,我是小白兔,我最乖巧哦,小朋友們都喜歡我。”再換老虎公仔,用略兇的聲音說“你好,我是大老虎,我可是森林之王哦。”……諸如此類,換不同的公仔進行聲音模仿。

操作要點:

  • 讓孩子躺在床上或地上。

  • 依次取出不同的動物玩具,用不同聲調模仿動物作自我介紹。

  • 在介紹一種動物之後,讓孩子抓一抓這個動物。

遊戲四:趴著玩

適合年齡:0-12個月

遊戲目的:提高孩子頸部肌肉的力量,提升孩子的大運動發展能力

4歲萌孩子識字3000+,老人帶娃必學5個小遊戲

這個遊戲可以解放老人的雙手,也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的支撐能力。對於小小的嬰兒來說,只是趴著這個動作就需要他完成包括從脖子、肩膀、胳膊到背部的肌肉訓練,這相當於一個小嬰兒完成了自我提升的馬拉松。

要知道孩子最終能學會坐、爬、走和跑,每一個環節都是因為身體肌肉的牽動才能實現。最終這個能力的高低就成了真正影響孩子坐、滾、推和爬的關鍵。

方法一:當孩子趴著的時候,可以為老人準備一些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擺放在孩子的視線面前,比如鏡子、手偶或者鈴鐺,讓孩子可以凝視前方,並且有動力抬起頭來去看清楚到底是什麼物品。這樣孩子可以支撐得久一點。

方法二:和孩子一起趴著。與孩子面對面地趴著,讓他可以看見我們的表情,這種不同視角的變化對孩子來說特別有趣,孩子咯咯笑了起來,也相應地提高了孩子趴著玩的有趣度。

操作要點:

  • 把孩子放在床中間或者地攤上,防止會不小心滾落。

遊戲五:一起來律動

適合年齡:3-12個月

遊戲目的:培養孩子對節奏的敏感性

3個月大的孩子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對音樂的敏感性,表現出最原始的節奏意識。讓老人帶著孩子一起和節奏律動,孩子開心,老人在音樂中身心也能得到舒展。

這裡樂曲的選擇不是重點,需要注意的是和孩子互動中的信號交流狀態(和孩子的眼神交流)。

比如,節奏感很強的音樂,在做動作的時候,大家的表情也要足夠的豐富。這樣的遊戲往往老人都很樂意玩,但我也見過一些老人家放著節奏很歡快的《小蘋果》,可是他臉上的表情一點都不開心,沉重的無意識地動動腳和動動手。

結果成了:明明在陪孩子玩,孩子卻很生氣,這就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訊號沒有反應,忽略了孩子的環境信號。

操作要點:

  • 播放音樂時,輕輕握住孩子的兩隻手腕,隨音樂的節奏擺動。

  • 將孩子雙手或雙腳合在一起,隨音樂節奏擺動。

五個適合老人與寶寶玩的遊戲就介紹到這了,帶孩子對老人的體力其實是極大的考驗。利用這些輕鬆簡單的小遊戲,可以大大的解放老人的雙手,還能給孩子很好的啟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