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

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吉縣的蘋果,鄉寧的炭;吉縣的婆姨,鄉寧的漢。從當地的諺語可以看出鄉吉二縣的歷史淵源之深厚。近來山西省縣市合併傳聞較多,歷史淵源深厚的鄉吉二縣未來的命運一時之間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


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

鄉寧歷史悠久,文脈厚重。春秋晉鄂侯居此,古稱鄂邑,迄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戰國先屬韓後屬趙,秦屬北屈,漢為騏縣。北魏時,先稱昌平,後稱平昌。唐貞觀元年(627年)置呂香,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因避莊宗祖諱,改昌寧縣為鄉寧縣,縣名沿用至今。1958年10月,鄉寧、吉縣合併,先稱鄉吉縣,後稱鄉寧縣,1961年鄉吉分置。
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在這方神奇的熱土上,古有先賢垂青史,近有英豪競風流,明代兵部尚書鄭崇儉、清朝方誌大家楊篤光照史冊,華靈廟24壯士抗日壯舉氣壯山河。素以“煤炭之鄉”聞名,是全國三大優質主焦煤產地之一。


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這裡古蹟眾多,風景秀麗。隋唐千佛洞、宋代柏山寺、金代壽聖晨鐘、明代結義廟、清代杜家院詮釋歷史,戰國荀息墓、清代古長城以及散佈全縣的戲臺、佛寺、道觀、古塔和民居傳承文明,每一處文物古蹟都蘊藏了鄉寧的悠久歷史。
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境內多奇峰峻嶺,雲丘山、萬寶山、雲泰山、高天山、峰嶺等山巒起伏,氣勢雄偉。尤其是歷史上有“姑射山最秀之峰巔”、“河汾第一名勝”之美譽的雲丘山,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和文化”,一年四季,佳境交替,春花、夏冰、秋紅、冬雲,風光無限,美不勝收,是集自然觀光、養生度假、上古文化探秘、古村民俗仙遊為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吉縣,春秋時為晉國屈邑,西漢置北屈縣,北魏先後置禽昌郡,定陽郡、定陽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稱吉昌縣,為汾州治,唐為慈林治,五代唐改名吉鄉縣,金為吉州治。元至元二年吉鄉縣併入吉州,民國元年稱吉縣。今因之。
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該縣整個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高谷深,塬嶺相連,峰巒重疊、溝壑縱橫。為山地丘陵區。主要山峰,東有石頭山、小南山、高祖山,管頭山等。吉縣地居軍事要衝,故有“兵家必爭”之說。

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春秋時在此置採桑津,西晉時建姚襄城,北周置總管府,唐朝置慈烏戍轄烏仁關,金朝築牛心寨,元朝置吉鄉軍,明、清時均於此設巡檢司。
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位於縣西側的黃河,流經晉陝峽谷,在該縣壺口一帶河床突然下跌數十米.流水直瀉,形成瀑布,景色非常壯觀,該瀑布為我國僅次於貴州黃果樹的第二大瀑布,是山西省的一大景觀,吸引著眾多的遊人,當地所產“壺口牌”蘋果暢銷全國。

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從兩縣歷史沿革的分分合合可以看出其關係的密切性,從兩縣的物產特色可以看出其經濟的互補性,至於是否合併以及誰並誰的事關兩縣前途命運的問題,就聽候由上級的安排吧。或許未來“壺口市”成立後,這一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鄉寧與吉縣的歷史淵源及未來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