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近年來,長租公寓市場,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一來,政策紅利誘人無比,去庫存,售轉租,讓人看見了快速爭奪市場,從中獲得利潤的巨大可能。

二來,居住人口基數擺在那裡,剛需、投資和投機,無論經濟好壞,房子永遠是每個人關心的頭等大事。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所以,邢弢那句,“北上廣創業,不做房子做什麼?”自然有他的道理。

“為啥?學東西。”然後,就這樣,有了今天的盈家生活。

其實,從2015年起,長租公寓市場就成為各路人馬廝殺的重要戰場

前有泊寓、城家等任性的土豪開發商高大上懂管理的酒店,後有魔方公寓等看到風口砸重金培養團隊創業者的機構,還有自如、樂乎等藉著勢頭想一飛沖天的運營商公寓品牌,結果最後沒等到長租公寓有明確的市場格局,卻等來了什麼都不缺的國家隊。

可是,人們往往忽略一個事實,據瞭解長租公寓的物業方,未來也是“二八”開的樣子,什麼意思呢?分佈式的小散依然佔據接近八成的物業。

一篇文章,難把整個長租公寓市場聊透,今天鋅財經講的是,這個行業的置業人群——職業房東。

01

為什麼選職業房東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功夫》中的包租婆

人們的印象中,房東總是像周星馳《功夫》中

“包租婆”的形象,尖酸刻薄霸道。

人們不喜歡這樣的房東,房東也不願意和租戶發生更多關係。

“除了籤合同、收租,其他時事情別來煩我!”“下水道壞了,網絡不好,換燈泡,自己弄,別給我打電話!”

可是,細觀現在的租住市場,二房東或者職業二房東,並不是像包租婆這樣令人生厭。

他們是一個專業的人群,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催租、找房源、找客源。據瞭解, 40%的時間收房租、算水電;40%的時間找房源等等;20%處理雜事,比如帶看房屋。

往小了講,3、5個人各司其職,籌措一筆資金,就可以做房屋租賃生意,往大了講,大部分品牌公寓,只要物業不是自持的,其實都是二房東

“二房東都可以做總統,你想是什麼情況吧。” 邢弢說,川普就是租賃運營企業起家,做保障房,其實就是二房東。

中國的人口大概是美國的6倍,理論上,這個行業未來可能不止10家A股上市公司

但傳統的二房東的生意,其實非常的簡單粗暴。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套分散式公寓,二房東花5000/月,從業主手裡租過來5年,投資3萬裝修成本,隨後6000租出去。

這樣,二房東通過租金利差,兩年半時間就可以回本,後兩年半就是純賺

“人們通常忽略非租金性收益。”邢弢補充,這個收益歷來就有。比如電費和網費,前者的成本可能是3毛或5毛每度,而網絡鐵通的價格比移動可是低不少。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長租公寓有時候很像上個世紀的筒子樓

但租客並不直接面向水電、煤氣或者網絡基礎設施,所以,房東可以收1塊每度的電費,用著鐵通卻收移動的價格

這也成了許多社群和論壇中,關於品牌公寓吐槽最多的地方,比如租金本身就已經很貴,每個月的水電費卻高的嚇人

就杭州魔方公寓的調研中發現,一個租戶一個季度的租金是12795元,每月水電費大約在150元。而普通住房,一個人居住,水電費只是其1/3

邢弢表示,“這樣,用戶體驗肯定不好。”在他的理解中,二房東應該通過覆蓋租戶的生活服務,來覆蓋上述“小聰明”的非租金性營收,通過增量拿到供應商的佣金。

他舉例,比如租戶要學車、買車、去醫美微整形,如果租戶和房東的關係好,信任就是選擇的背書。而返傭這件事情,是無論通過何種渠道都會發生的。

所以,2011年,邢弢選擇了優帕克,優帕克針對的是中高端人群,而服務這類人群的特點,就是有租後服務,租後服務是資產調優的關鍵。

“這套系統(服務體系),不光可以服務單個公司,更可以賦能二房東。”他補充道。

當年租房市場的格局,北有自如,南有思想家,但優帕克一年的租金流水,接近8億,僅僅靠4000多套房子。

但生意終歸是生意,尤其新興市場,講究的是規模和效率。

02

管理極限限制了增長空間?

“養一個人可以管30套房子,那麼管300套房子,要幾個人?” 邢弢提了這個問題,而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管3000套房子呢?

規模化經營所帶來的問題,包括人力數量的增加,組織層級的增多,從三三兩兩的群體,到數以百計的社群,再到規模化生產的工廠,所要經營成本的考量本身就是不同的。

“規模不經濟,管理層級增多,人力成本上升,剪刀差就是虧損點,這個位置一般在200-300之間。”邢弢拿起筆,隨手在咖啡廳的紙巾上畫了起來。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物業持有者的分佈圖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邢弢保留了歐美喜歡在紙巾上記錄的習慣

他解釋道,這就像在淘寶店中,“夫妻店”一年100萬銷售額,毛利30萬,淨利20萬,但是韓都衣舍,一個月做一億,毛利也可能只有100萬。

利潤水漲船高,但是百分比斷崖式下跌,這就是開發商的窘境。

地產商進入租賃市場,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前有潘石屹,後有萬科,但對他們來說,租賃運營根本就是天外飛仙。

“開發商的本質是金融公司,很多活,他們不可能自己養人做,真要那麼幹就2了。”業內人士告訴鋅財經潘越飛,土建、銷售、設計都是外包,開發商唯一做的是評估,然後投錢,賣掉

最常聽到的開發商的“死法”就是資金鍊斷裂,因為本質上,地產商就是錢。

當然,響應國家號召是沒錯的,萬科第一個舉手,然後有了3個漲停板。

售轉租模式下,地產的生意完全變了個樣子,前有土建,中間運營,最後資管退出,對開發商而言,熟悉的僅僅是第一個環節。

“徹底傻掉,開發商,找二房東合作也沒戲,因為二房東也是通過養人擴大規模,沒有調優的能力。”邢弢補充,針對二房東的智能硬件的芯片,盈家至少花了4000萬。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盈家不動產資產管理系統PAMS

另一位業內人士的觀點稍有不同,通常第一梯隊開發商都會做自己的管理系統,可能外包,可能自己建團隊,但是地方性的地產公司就比較難做到這一點

“比如萬科當年就是找一家Saas公司,做過一套工程成本造價的管理系統,當時花了2000萬。”但後來據業內人士反映,這家Saas公司靠賣這套系統賺了至少1個億,萬科或許不知道,但知道了也許不會追究,因為不差錢。

而對於中小規模的二房東來說,通常會需要增加一個人來專門使用這樣的SaaS系統,而未來,他們還要面臨系統收費的問題。

所以,綜上所述,似乎對於成為資管平臺,二房東們有心無力,那麼究竟什麼才是資管平臺的核心,資產調優能力?

03

房源和資本都不是問題,競爭又在哪裡

政策紅利下,開發商和國家隊,既不會缺地,也不會缺錢。

而他們身後,還有餓了很久的金主爸爸銀行們。

銀行有銀行的困難,一個沒有合理風控,沒有可靠數據,沒有明確收益的市場,除了國家隊,他們又能把錢塞給誰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風控和數據維度

“無錫銀行沒有長租房的貸款項目,誰有空幫我問問上海銀行肯不肯做無錫的項目,這個我已經驗收交付,拿到第一筆租金,每年216萬收入”,“銀行不放貸,P2P利率又高,我們二房東哪裡可以解決資金問題?”,“公寓行業火,但是運營苦啊,利潤越來越薄了啊!”

甚至更有甚者,隨便找到一個盈家的運營,上來就想尋求貸款,解決資金的問題。

據瞭解,目前長租公寓市場,擁有2000套以上物業的公寓大概500家,1萬套以上的大約30家,而在2000和10套之間,卻超過接近120萬家。

“這些人家加起來約有8000萬套房。”邢弢說,500家屬於資本催化,而2000以下的屬於自然生長。

自然生長,自然靠的是盈利。

還是一套分散式公寓,二房東花5000/月租進,6000/月租出為例,僅按租金算,需要30個月才回本。假如10套房,30萬啟動資金,簡單的算,等擁有20套,即存夠30萬再次投入,大概需要2年半的時間。(每間套房月盈利1000,10套1萬,賺到30萬,正好2.5年。)

但是這些中小型的二房東,是貸不到錢的既沒廠房,又沒抵押,都屬於個體經營,早年在銀行體制裡,叫做輕資產運營公司。

“盈家要做的事情,就是讓這30個月變成2個月。”邢弢補充,事實上,盈家能做到的事情,是預測這個房子的年租金到月租金,上下不相差幾十塊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客群分析

“先把他的收入調優,然後給到資金槓桿,一口氣能先給3萬,再讓房子的租金,從6000變成6500,其中300償還銀行的利息。”

當然,這是整套的服務流程,最後還有相應的資產證券化。

資產價值提升叫資產管理,你把人家資產做敗掉了,哪裡還有提升可言?”邢弢解釋,ABS的專業解釋,是股權及資金成本調優,其作用是通過資產管理,如運營團隊的方法和模式,讓一個資產的年回報率,從1%調優到4%,加上房屋本身伴隨地價的升值,能夠達到6%。

甚至,有可能能夠發Retis,做股權或者經營性收益調優的動作,“所以現在都是扯淡,金融投機。基礎都還沒有做好。”

就目前來看,二房東賺的仍然是信息不對稱的錢,當然中介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介收取一個月的租金,或者年租金的5%,而等到下一個租客來,或者轉租的時候,這部分費用又會被分攤到租金中。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資產證券化流程

沒人願意幹苦活,只賺服務性收益,所以行業一直沒有轉變。

“幾十年了,一直這樣。”邢弢的意思是,能否藉著這波租賃政策的轉變,改變這個行業,還需要時間,光靠他一個人並沒有什麼用。

QA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Q: 未來跟開發商的關係有可能往哪個方向走?

A: 合作,我說說開發商的窘境,開發商的窘境是極其有趣的,以前開發商的商業模式很簡單:買地、造房子、賣掉,整個動作叫開發。只要供應鏈、資金鍊不斷就好了。開發商本質是幹嘛?就是一家金融公司。他連土建也是外包的,設計是外包的,他唯一養人就是評估,後面搞錢,開發商以前是這麼幹活的,現在國家說不允許這麼幹了,為什麼?你賺錢太暴利了,限購、限售、限貸,這個時候開發商懵了。你看一個新盤開出來它只能賣3萬8,旁邊二手房都得賣5萬,他沒辦法,做不了。然後他怎麼辦?現在國家說給你條路:租售同權。但是所有的開發商都不知道租賃怎麼做,於是他們就想到我們了。

Q:您現在做的是長租公寓,有沒有可能複製到園區、寫字樓?

A:模式肯定是可以複製的,通過硬件把那個叫聯合辦公的人力成本降下來,比如原先一個聯合辦公的場地,3000平它要四個人管理,我現在可以降到一兩個人,其餘人可以做更多協同運營、企業服務。

但是暫時我們不做,現在還是集中精力做長租行業。

Q:會佈局海外嗎?

A:近幾年不太會,先把中國的做掉,不錯了,4萬億,講句難聽點,4萬億,你做掉1%就是400億,400億,你一家流水400億的公司,已經上市過好幾回了,你別說發資產包400億了,你更別說運營400億了,而且這個市場還會越來越大,這就是不扯淡的活。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1.長租公寓市場陷入了典型的中國式難題,品牌公寓照搬照抄,不顧虧損,等著國家隊收購。

2.資本催化不可用力過猛,不然折了用戶體驗,還賠了二房東的信心。

想做躺著掙錢的“包租婆”,不懂資產調優怎麼混?

文章∣啟明

攝影∣黃碩

手繪∣陵魚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