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縱觀蘇軾一生多磨難,多次被貶不得志,喪妻又喪子,然而天性豪放樂觀,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灑脫,不但留下多篇千古流傳的詩句,也留下一道名菜東坡肉。


東坡肉。縱觀蘇軾一生多磨難,多次被貶不得志,喪妻又喪子,然而天性豪放樂觀,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灑脫,不但留下多篇千古流傳的詩句,也留下一道名菜東坡肉。

文山肉丁。文山肉丁也稱為熘炒肉丁,是江西省的一道名菜。相傳南宋末年,文天祥任右丞相時,親自率兵反攻南昌、吉安等地,收復了許多被元軍佔領的失地,深受群眾擁護。有一次,他帶兵路過家鄉吉安時,鄉親們紛紛前去拜訪他,並鼓勵和支持他的抗元鬥爭。為了感謝鄉親們對他的信任,文天祥在家中設宴,並親自下廚為鄉親們烹菜。

太白鴨。一身才華,入朝為官卻不得重用的李白,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李白尋找機會接近皇帝,得知皇帝喜歡美食,他便想起了在四川時吃的燜蒸鴨子,於是就用肥鴨,加上百年陳釀花雕、枸杞子、三七和調味料等蒸制後,獻給唐玄宗。玄宗吃過之後,覺得此菜味道極佳,回味無窮,大加稱讚,詢問李白:“卿所獻之菜乃何物烹製?”李白回答:“臣慮陛下龍體勞累,特加補劑耳。”玄宗非常高興他說:此菜世上少有,可稱“太白鴨”。


宮保雞丁。宮保雞丁是川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創始人為貴州織金人時任四川總督丁寶楨,在任四川總督時創制該菜,由於他戍邊禦敵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太保”,人稱“丁宮保”,其家廚烹製的炒雞丁,也就被稱為“宮保雞丁”。

左宗棠雞。952年,美國太平洋第七艦隊司令雷德福特訪臺,臺灣負責接待的海軍總司令梁序昭連續三天設宴款待,並請彭長貴掌廚。第三天時,為讓客人換換口味,廚師靈機一動將雞肉切成大塊,先炸到金黃半焦狀,再下醬汁佐料,炒成一道新菜。雷德福特品嚐後詢問菜名,彭長貴隨口起名:"左宗棠雞"。

李鴻章雜碎。李鴻章雜碎又稱李鴻章雜燴,是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由李鴻章在美國時偶然創造出的一道菜餚。以海參、魚肚、魷魚、玉蘭片、腐竹等製作而成。

王致和臭豆腐。老北京的傳統小吃,屬於豆腐乳的一種。顏色呈青色,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發明人是安徽人王致和,流傳至今已有300多年。他原是個文人,多次進京趕考不中,改為以制豆腐為生,並創制出臭豆腐。臭豆腐曾作為御膳小菜送往宮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愛,親賜名"御青方"。

曹操雞。安徽省合肥市地方傳統名菜。三國時期,曹操屯兵廬州逍遙津時,因軍政事務繁忙,操勞過度,臥床不起。治療過程中,廚師按醫囑在雞內添加中藥,烹製成藥膳雞。曹操食後病情日趨好轉,後常要吃這種藥膳雞。這道菜流傳開來,被人們稱為"曹操雞"。

貴妃雞翅。一種以雞翅為主料的川菜,用葡萄酒切雞翅團呈玫瑰色,具有貴妃醉酒之色韻,巨翅善飛,飛與妃音喻,故得名。菜色澤金黃髮亮,鮮中略帶小荔枝味,質地柔糯,回味有葡萄酒的餘香。

西施豆腐。浙江諸暨的風味名菜,豆腐雪白細嫩,配料高檔,加清湯而燴,湯寬汁厚、滑潤鮮嫩、色澤豔麗。相傳,乾隆皇帝遊江南時,與寵臣劉墉一起微服私訪來到諸暨,兩人盡心遊阮,信步來到苧蘿山腳小村,只見農舍已炊煙裊裊,方覺肚中飢餓,在一農家用餐,享用"西施豆腐"後,不禁擊桌連聲稱妙,聞其菜名,"好一個西施豆腐",脫口而贊。 用人名命名的美食還有很多,有才的朋友歡迎補充留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