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年輕人為何鍾愛職業教育?

德國把科學技術視為強國之本,向來以獨特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為榮,認為這種教育模式是保持其經濟穩健增長和年輕人高就業率的有力武器。

德國年輕人為何鍾愛職業教育?

在德國,每年大約2/3的年輕人選擇接受職業教育,經過嚴格的學習與培訓就業。這麼多人不是選擇讀大學,而是讀職業教育,這與我國年輕人的選擇大不相同。崇尚技藝而不鄙薄職業教育是德國的社會風尚,在大眾心目中,接受職業教育並非是無可奈何的選擇,而是主動的追求。德國許多著名企業如西門子、奔馳、歐寶等,高層管理人士均為職業學校畢業,並以當過學徒為榮。

德國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全民認可,職業教育具有較高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政府把職業教育看作關係民族生存、經濟發展、國家振興的根本大計,不僅建有完備的職業教育的管理和運行的法律體系,而且創設弘揚工匠精神的“匠人體制”。

德國相繼出臺《職業教育法》《職業教育促進法》《手工業條例》《青年勞動保護法》《企業基本法》《培訓員資格條例》《實訓教師資格條例》等,奠定職業教育作為國家基本教育制度的法律地位。

德國年輕人為何鍾愛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學生免收學費,由企業和國家共同承擔培養經費。企業與學員簽訂培訓合同,企業不僅承擔其企業的培訓費用,同時還給予學員培訓津貼。而國家則為職業學校的正常運轉包括教職工提供經費。在德國企業看來,培訓費用的投入就是企業的一種投資。通過在企業的培訓,可以使未來的員工提前熟悉企業文化,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優秀的教師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前提。德國職業教育教師基本是終身制,享受公務員待遇。但成為一名教師確屬不易,如果19歲高中畢業取得畢業證書,要經過3年的職業培訓,再經過5年大學進行對未來所教專業的專業學習,取得大學文憑,最後實習兩年,在30歲時獲得教師資格證。儘管時間較長,但教師無論職業操守還是職業水平都較為優秀。

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操作,文憑含金量高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現代職業教育的“象徵”和“符號”,是一種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學生、以企業培訓為主、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培訓相結合、以實踐培訓為主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在雙元制職業教育中,行會扮演重要角色。

德國年輕人為何鍾愛職業教育?

按照德國法律規定,企業必須加入相關行會,行會主要有工商業行會(共80家)和手工業行會(共56家)等。由行會、企業和職業學校共同開發並實施培訓計劃,學生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在企業進行生產性實踐操作,確保教育內容與技能培訓同經濟技術發展、社會實際需求同步。

德國管家移民顧問團隊,專注德國投資/移民諮詢服務,幫助企業與家庭在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