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龜茲古國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龜茲古國

那些曾經璀璨的城郭,在時間的流淌下失去了蹤跡;文明肇端及其嬗變的軌跡,是後世人們久已淡忘了的記憶。

通過文字,我們仍能觸摸到那些已經失落的文明。「消失的文明系列」帶您慢慢打開這幅歷史的長卷,一段段遠古的文明在回望中,逐漸展露出她神秘的笑靨·······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龜茲古國

選自:《消失的文明》

這裡是一片消失了千年的神秘土地,在這裡,曾經生存著許多淳樸善良的人。可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個神秘的地方突然間就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不聞了。

當時間的車輪行駛到19世紀時,一個叫鮑爾的英國軍官的到來,逐漸向世人揭開了這片神秘土地的種種秘聞。鮑爾無意中從兩個維族農民手中買下了幾頁寫有特殊文字的樺樹皮,後來,經證實這樺樹皮是用婆羅迷字母書寫的古代印度梵語,內容有關醫藥,時間在公元4世紀。

很快,這份被稱為鮑爾文書的手稿,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幾頁殘缺的紙片,破解了個千古秘密。—種死亡的語言被發現了,一個消失了1000多年的民族,若隱若現於塔里木盆地的綠洲之上。這片土地到底是哪裡?人們在這塊綠洲上做了什麼?

龜茲古國神秘歷史

有人說,塔里木沙漠邊緣的多個綠洲就像是被絲綢之路串聯在一起的一串珍珠項鍊。那麼,龜茲綠洲正是這串珍珠項鍊上的一顆珍珠。它並不是最大的綠洲,但卻絕對是個有特色的重要綠洲。

從龜茲綠洲向西南走,是阿克蘇、喀什,向東經過輪臺,則可到達焉耆、樓蘭。從龜茲綠洲的水源地龜茲河逆流而上,就可進入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魯克草原,繼續前進,則是開闊的伊犁河谷。龜茲國就位於這樣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之上。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龜茲古國

龜茲古代居民屬印歐種,說印歐語系的龜茲語(又名吐火羅語B方言),漢文和怯盧文也曾在境內流行,佛教僧團兼用梵文。回鶻人到來後,人種和語言均逐漸回鶻化進而演變成今天的維族和維語。

龜茲古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漢書·;西域傳》就曾對其有著明確的記載。據說,當時的龜茲已有戶六千九百七十,人口八萬一千三百—十七,兵二萬一千七十六人並設有各部千長等官職,已經建立了一個較完備的官僚統治機構。

龜茲國地處古代絲綢之路中沙漠綠洲之路北道的交通要衝,是蔥嶺以東古代西域的戰略要地。有人曾對漢朝的皇帝說過:“若得龜茲,則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可見,龜茲的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對於龜茲的重要戰略位置,其實中原王朝早就意識到了。為了有效地對西域各國進行統治,唐朝在西域建立了十分完善的軍政管理機構,並實施穩定可行的民族管理政策。因為和中原王朝有著良好的關係,所以龜茲經常受到唐朝軍隊的庇護,遠近的大小國家、部落都對龜茲畏懼三分,使得以龜茲為中心的西域地區開始繁榮興旺起來。

龜茲對中原政權的貢獻

在唐朝國內爆發了有名的安史之亂之時,唐玄宗聞風喪膽、倉皇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安祿山、史思明率領的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玄宗李隆基的兒子肅宗在靈武繼位之後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守衛西域的安西、北庭節度使屬下的邊兵也被大批調往內地,抗擊安史反叛。正當雙方的激戰到了白熱化的時候,龜茲國也參加到了戰爭中。

龜茲的王子白孝德也率領龜茲的軍隊加入唐軍,共同對付不可一世的安史叛軍,由於這支龜茲生力軍的加入,使得叛軍節節敗退,唐軍最終一鼓作氣,平定了安史之亂。

自此,中原王朝和龜茲國的關係就更親密了。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龜茲古國

這以後,龜茲也進入到了它的全盛時代。可是,好景不長,西域的外部威脅主要是大食和吐蕃,西域防禦能力的衰退,給他們提供了入侵的時機。在吐蕃的攻擊下,龜茲雖然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反抗,但是由於力量較弱,還是被佔領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生活在龜茲的人們放棄了各自的語言和生活習俗,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維吾爾族。到了13世紀左右,新的宗教形式伊斯蘭教進入龜茲地區,成為人們新的精神信仰支柱。從此,龜茲不再是一個獨立、半獨立的政權,先後成為黑汗、西遼、蒙古、元朝、察合臺后王、準噶爾部等治下的地方行政單位。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龜茲重新被納入中原王朝版圖,被定名為庫車。

龜茲與佛教的歷史淵源

龜茲是古印度、古希臘—羅馬、古波斯、漢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匯之處。印度和歐洲的文化沿著絲綢之路越過崑崙山脈和帕米爾高原後,在龜茲綠洲上四處擴散,和當地的各種文化相融合,漢文化也在龜茲被吸收、發揚。這使得龜茲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龜茲文化。

然而,龜茲文化中佔有極為重要位置的就屬佛教文化了,可以說,正是由於佛教在龜茲的傳播和發展,才造就了一個文化強盛、國家富強的龜茲。

由於印度佛教影響的不斷深入和擴散,佛教已經不僅僅在印度本土上如火如荼地發展了,而是向著世界各方,尤其是東方諸國開始滲透發展,生根發芽。

龜茲國是一個很早就開始信奉佛教的國家。我們現在已經無法知道是誰將佛法第一次帶到了龜茲,也沒人知道這位傳教者來自何方,什麼時候來到龜茲,又去向了哪裡。我們僅僅知道當佛教從古印度傳到龜茲的時候,龜茲國的臣民百姓樂善好施,虔心供奉,很好地滋養了這片佛光。並開始大規模地開鑿石窟,以表達自己的虔誠。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龜茲古國

成噸的顏料被運送進石窟,畫師們在石窟中忘我地繪製佛教壁畫。龜茲成為佛教聖地,吸引著遙遠國度的僧侶。就是在這裡,誕生了一位著名的佛教徒,也是一位改變了龜茲的人,他的名字叫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有著較為煊赫的家世,他的父親鳩摩羅炎在印度曾世襲高位,後棄相出家,東渡蔥嶺,遠投龜茲,被龜茲王迎為國師,並與國王妹妹結婚,生鳩摩羅什兄弟兩人。羅什自幼隨母一同出家,前往印度硏讀佛經和梵文,後回到龜茲,在龜茲弘宣大乘經論,以其廣博的學識,使聽眾大受教益,從此聲名鵲起。

鳩摩羅什才智過人,精通梵文和漢語,同時研究天文學和太陽學,深受中原王朝器重公元401年,鳩摩羅什被迎往長安,58歲的他受到國師之禮,並開始譯經。

鳩摩羅什的翻譯成就,在當時是空前的,不僅在內容上第一次系統介紹了大乘性空緣起之學而且在翻譯文體上改變古風,開始運用達意的譯法。他既博覽印度古典,精通梵文又有相當高的漢文修養,同時在文學上還有高超的才學和表達力,因此他所譯經論不僅為漢地佛徒所誦頌,而且對佛教文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龜茲古國

他為《維摩經》譯文作注,出口成章,文辭嚴謹;他所作偈文,辭理婉約,韻味深長。通過對400卷佛教典籍的傳譯和闡發,鳩摩羅什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印度佛學按本來面目介紹過來,對六朝時中國佛學的興盛和隋唐佛教諸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中國佛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此在中國佛教史上,確定了鳩摩羅什與玄奘、真諦並列的三大佛經翻譯家的歷史地位。

鳩摩羅什雖然還沒有創造出一個獨特的理論體系,主要是傳播大乘空宗的思想,但當時大多數人在不懂梵文的情況下,往往把翻譯看做是一種思想理論的創立者。因而,龜茲出生的鳩摩羅什,便起到了中國佛學理論奠基人的作用。

龜茲人還將佛教與龜茲音樂舞瑫有機地進行了結合,創造了輝煌的石窟藝術。雖歷經劫掠,在龜茲國的故土上,現在仍存有500餘佛教石窟,尚存壁畫1萬多平方米。其中音樂舞瑫形象十分可觀,舞蹈姿態數十種。音樂舞蹈故事也很多,飛天、伎樂天天宮伎樂形象突出。

另外,在中原僧人和龜茲人的交流中也擦起了奪目的文化火花。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僧人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後,途經龜茲,因為久聞龜茲的佛教文化深厚,佛學人才濟濟,就特地來龜茲國中拜訪。正好碰上了龜茲國盛大的節日—行像節。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龜茲古國

“行像節”,顧名思義,就是對著佛陀的畫像進行參拜。行像節那天,一座高達三丈的巨大佛像立於四輪車上,由幾個僧人緩緩推著,從城外向城門駛來。包括國王、王后在內的所有人都赤腳捧著一炷香走下城門,跪在佛像前,大禮參拜。而且,王后及宮女還從城樓上撒下五彩繽紛的花瓣,場面之熱烈、氛圍之和諧簡直是無以言表。

站在原地呆呆地看了許久的玄奘好一陣才回過神來,他也就隨著眾人合掌迎候,行禮拜謁。參拜了佛像還沒有結束,一番更為熱烈的慶祝儀式開始了,只見城樓上各種樂器齊響起來。男女老幼赤腳露膀,手拉手用水盡情互相潑灑,邊澆邊跳著舞,並用繩索鉤套來往的行人,把水往他們身上澆去。

相互融合、相互取捨,最終就成為了著名的“潑水節”。

龜茲古國為何神秘消失了

庫車縣城西約兩千米的皮朗村有一座古城,全城呈不規則正方形,城牆高2~7米,為夯土築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個。這座古城的周長近8000米,除東、南、北面城牆尚可辨認外,西牆已蕩然無存。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龜茲古國

1985年,有考古學家在此城進行過發掘工作,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彩陶片、銅件、漢五銖錢、龜茲小錢、開元通寶等。通過考古學家對歷史史料的查閱以及這些出土文物的佐證,可以得出結論—這座古城就是龜茲古城。

龜茲國當年所在的綠洲,如今仍然一片生機,很多新疆人就在這裡定居。那麼,龜茲古城為什麼會消亡呢?當年居住在龜茲古城中的人們又去向了何方?有人說,龜茲古城只有謎面,沒有謎底。也許真是這樣。

關於龜茲古城的消亡,當地民間的傳說甚多,雖然說法和情節各不相同,但時間卻大體上都集中在回鶻稱汗的時期。

據說,回鶻佔領龜茲後的第一任可汘叫龐特勤,雖然他是第一個稱汗的君主,可是都城的老百姓不滿於外族對自己的統治,而是偷偷摸摸地進行著反抗。恰在此時,神秘的巫師開始流行,於是就有巫師預測,不久的將來龜茲城會經歷一場慘烈的戰爭,而且這座城市會在戰火中灰飛煙滅。還有一種傳言,都城就是災域,不管誰稱王,刀劍相殘是免不了的,都是會經歷一場劫難。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龜茲古國

龜茲是富饒之國,塔里木河也離得不遠,只要有水,人們就能生存。人們開始偷偷商量著如何逃離都城。開始是一戶兩戶,悄悄地往淺山的山溝裡去。這並沒有引起官府的注意。但慢慢地,遷走的人就多了起來,遷出去的居民能組成一個小村落,相互照應。

最終造成了這件悲劇的發生的竟然是一個名叫莎古克的騸馬匠。莎古克也相信了巫師的話,認為戰爭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於是,他也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裡,帶上全家,悄悄地溜走了。

騸馬匠離城不久,可汗從烏孫弄到了一匹馬,樣子非常威武雄壯。可是這匹馬異常剛烈、性情兇猛,許多人都勸王子不要輕視這匹馬。可是王子從小說一不二,執意要騎。結果王子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胳膊斷了。落了個終身殘疾。

可汗大怒,責問有關人員何以不將這匹馬騸了,宮裡人報告騸馬匠不見了,所以沒有人能夠掌握騸馬這種手藝。於是,可汗派人尋找騸馬匠,經過了一番搜索,騸馬匠終於被發現了。與此同時,這個出城居民居住的小村落也被發現了。可汗不僅處死了騸馬匠,還關押了所有出城居民。

聽到騸馬匠被害的消息,老百姓更加相信巫師的話,他們在一些勇敢的年輕人的組織下,衝破了官府的阻攔,水一樣地湧出城去。城市的存在,決定於居民,居民一去,成市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

可汗非常驚慌,於是召集大臣們研究對策。結果,就連龜茲的上層貴族也厭倦了這座都城。他們說:“這座都城千餘年來,都是龜茲國的中心,你爭我奪,流的血太多了,多得不忍心讓人再看到它。過去,龜茲國是稱王,可我們現在是稱汗,這就證明了龜茲國已經消亡。我們不想步龜茲國的後塵,我們回鶻應該以新的面貌出現,而不應該守別人的爛攤子。”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龜茲古國

於是,遷都的決策終於決定並以極快的速度昭示龜茲百姓。這一舉動得到了民眾的擁護,於是,百姓不再私自遷居而是等待遷都。

最終,新都城確定在距龜茲古城僅有20千米的地方,這裡就是距離昭怙釐佛寺最近的地方,也是玄奘講經之地,於是龜茲人開始有組織地遷都。

跟西域其他古城消亡情況不同的是,龜茲都城不是廢棄而是搬遷。因為新舊城相距不遠,又因為不是戰爭災害所迫,所以龜茲的這一次遷都非常從容。平民百姓不僅把所有家當運走,而且連房子也拆了,運走了拆下的木料。

王宮裡能搬的也都搬盡,搬不走的高大宮房也只留下了空架子。不到半年,龜茲都城便只留下廢墟,不知道的人絕不可能想象這曾是都城。

十年以後,人們便開始在龜茲都城的舊址上種莊稼,最後連殘存的遺址也給清光了,只剩下一堵城牆。

龜茲古城就這麼讓人類給拋棄了。當然,這只是源於傳說。要正確地得出龜茲古城消失的真相,龜茲古城是如何被拋棄的還有待專家進一步的研究。

查看更多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