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時候也要像一支隊伍

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像一支队伍

“那不是郎需傑嗎?咱們空保二部技能大賽的冠軍!”

“旁邊的是馬雲哲,之前從瀋陽軍區被選拔到三軍儀仗隊的”。

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像一支队伍

△郎需傑和馬雲哲在客艙訓練

要在訓練中捱打

2015年9月30日10時,天安門廣場,馬雲哲和戰友們邁著堅毅的步伐,緩緩向人民英雄紀念碑走去,這是她最後一次作為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隊員執行任務。

“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2015年12月,戰友們送別的歌聲還在身邊縈繞,郎需傑懷著不捨與感恩,脫下了穿了整整5年的軍裝。經過面試、體能測試、英語水平測試等層層篩選,郎需傑、馬雲哲等19名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退役軍人正式進入東航空保隊伍,開始在另一個“戰場”上守護安全。

“在我看來,空保隊伍和軍隊是有很多相似性的。從我們進入東航的那一刻起,大家賦予我們的使命就是將軍人的作風延續下去併發揚光大。所以我們在崗前培訓的時候組成了臨時班組,還是保持著軍事化的管理。”郎需傑說。

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像一支队伍

△實戰訓練

“我要求組員們在訓練的時候絕不留情,都要把對方幻想成窮兇極惡的歹徒。一場實戰下來,儘管有護具,大家身上還是有瘀青。但是不在訓練中捱打,就可能在處理突發狀況時手忙腳亂。只有在這種痛與累中反覆反覆再反覆,我們才能磨鍊出應對危機情況時過硬的技能與心理素質。”郎需傑說。

經過幾個月的崗前訓練和帶飛,19名組員百鍊成鋼,成為合格的“空中衛士”。東航空保管理部空保二部決定以他們為班底成立一個標杆化的班組——馳騁俊彥班組。

“單兵作戰”成為工作日常

2018年2月26日零時剛過,窗外夜色正濃,馬雲哲的房間便亮起了燈。今天她的任務很特殊——隨機組保障從菲律賓押解電信詐騙嫌犯回國的包機。在習慣性地將被子疊成豆腐塊狀後,她頂著上海初春的寒意出門了。距離簽到時間還有兩個小時,馬雲哲便抵達了機組集合地點,這是她給自己定下的時間要求。在等待航前準備會的時間裡,她把自己的制服又仔細地熨上幾遍,將個人箱包裡的物品、證件碼放整齊。

在機組成員登機後,馬雲哲和其他空保隊員們開始了細緻的清艙流程。在狹小的衛生間裡,馬雲哲先是檢查了頭頂上的隔板,然後用手電筒和反光鏡反覆查看馬桶、垃圾箱和小櫃子裡有沒有藏匿危險物品,最後又趴在地上對地面進行了一番“掃描”,確認一切正常後才起身去檢查下一個位置。

在押解嫌犯登機時,馬雲哲和其他空保隊員們進行了二次安檢,清出了鐵絲、別針等危險物品50餘件。在返程中,儘管飛機上坐著100多名人民警察,馬雲哲依然一絲不苟地巡艙檢查,直到航班平穩地降落在天津國際機場。當她再次踏入家中時,已經是2月27日凌晨。

真正走上崗位後,“單兵作戰”成為航空安全員的工作日常。“一個人的時候也要像一支隊伍,不慵懶、不懈怠,有使命、有召喚。”這是馬雲哲對自己的告誡,也是馳騁俊彥班組23名組員的共同信條。

在工作之外的生活細節也展現著這個班組與眾不同的生活作風。

“我們班組的一個傳統是‘參觀內務’,其實就是藉著登門拜訪的理由集體去看看大家的房間整不整潔,把軍營裡的內務檢查靈活化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生活作風不過關,工作作風就很難過硬。”郎需傑說。

“別看班組長在抓我們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的時候鐵面無情,但其實是蠻溫情的人。去年過年的時候,他就組織沒回家的組員們一塊兒包餃子吃。”聽到馬雲哲及時的“澄清”,郎需傑像個大男孩似的,害羞地笑了笑。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在一次上海至蘭州的“綁定飛行”中,正在巡艙的郎需傑看見另一位年輕的航空安全員犯困走了神。郎需傑把他叫到了一邊,和他輕鬆地聊起了一些往事。他說,自己在剛成為航空安全員的時候,有時也會犯困,犯困了該怎麼辦呢?他就站起來多喝幾口水,如果還是困就用力地掐一下自己的大腿。聽到這裡,年輕的航空安全員忍不住笑了起來。“我覺得這種溝通方式能讓他們更願意接受正確的意見。”郎需傑說。

“我們常說‘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馳騁俊彥班組不僅要樹標杆立典型,在支部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還要成為班組幹部的‘蓄水池’。優秀的隊員在經過磨鍊後要能夠獨當一面,帶領其他班組成員成長。”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東航空保管理部空保二部總經理許旻傑的臉上閃爍著滿滿的自豪。

班組成員孫杰、楊會江和王惠陽曾經擔任過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的隊列教練,他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帶其他班組的隊列訓練。“後來我們在開會的時候,就發現大家的坐姿比之前端正多了,這是實際可見的作風建設成果。”許旻傑說。

“只有把航空安全員的工作做好,才能對得起曾經穿過的軍裝。”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踐行著自己的諾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