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日入懷,為什麼偏偏不能容忍”熊孩子”?

前不久網上流出一段視頻:一個孕婦在餐館吃飯,隔壁店鋪老闆的“熊孩子”在餐廳走動,路過塑料門簾時不小心甩到了她(至於被門簾甩到有多痛我們不得而知),因此對該“熊孩子”懷恨在心,跟丈夫一番商量過後,決定伸出腳去絆倒他以洩憤。

你明日入懷,為什麼偏偏不能容忍”熊孩子”?

無獨有偶,去年某月,某“熊孩子”在餐廳喧譁,一位正在就餐的女大學生非常不滿,提起飛毛腿一踹餐廳的椅子往牆上撞去,雖然孩子沒有受皮肉之傷,但是被嚇得哇哇大哭起來。

還想起N年前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地點依然是餐廳,某“熊孩子”嚴重影響了別人的就餐,甚至跑到陌生人的餐桌上動人家的東西,有位“義憤填膺”的成年人勃然大怒,伸手給孩子扇了一個耳光。

這樣的傳聞很多很多,起因是“熊孩子”,而掀起驚濤駭浪是被打擾到的大人。

你明日入懷,為什麼偏偏不能容忍”熊孩子”?

然而,類似的事件,同樣是“熊孩子”在餐廳鬧騰,影響到別人用餐,但是引起的輿論卻各有不同。

比如,第一件事,網友對“報復孩子”的孕婦群起攻之;而在第二件事,網友對兩者的評論褒貶參半;在第三件事,網友卻是一邊倒地責怪這個“熊孩子”和孩子的父母疏於管教,甚至在此事發生以後,網絡上經常有《你不教育孩子社會幫你教育》諸如此類的推文,被網友轉發得不亦樂乎。

按時間順序來說,第三件事是最早發生的,它的影響和類似的事情一點點地積累,加上那些網絡寫手的誇張攛掇,人們無意間產生了一種心理,就是:“熊孩子”就該被修理。

你明日入懷,為什麼偏偏不能容忍”熊孩子”?

本文第一、二件事那位孕婦和女大學生想必是受這種言論鼓勵才會把手腳出得如此沒有負擔,她們潛意識一定是覺得自己在做正義的事情。

“熊孩子”真有那麼可怕嗎?

其實是可怕的,不少“熊孩子”犯下的錯誤是不可饒恕的,比如割下“蜘蛛人”的繩索,比如把比自己小的孩子推下高樓等等。

如此說來,面對“熊孩子”,我們都要仇恨地對待嗎?把他們視作洪水猛獸嗎?

你明日入懷,為什麼偏偏不能容忍”熊孩子”?

“熊孩子”不是現代社會特有的產物,而是自盤古開天地以來就有,我們國寶級的神話故事《哪吒鬧海》就是一個關於“熊孩子”的事蹟。

不管哪吒有多麼神通廣大,或者後來做了多少好事,為人類做了多少貢獻,但是他鬧海的那會絕對不佔理。

他打擾了龍家的午間休息不說,還仗著本事把人給打死,打死了不算還毀屍,抽龍筋剝龍皮,無異於挫骨揚灰。

這“熊”的程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那為什麼這麼熊的孩子卻成了人們永遠頌揚的英雄?

你明日入懷,為什麼偏偏不能容忍”熊孩子”?

究其原因,無非三點。

第一,作為受害者的龍家不厚道,為了憤恨,不惜以無辜民眾的生命為代價去復仇,把非正義引到自己一方。

第二,哪吒敢擔當,為了不累及無辜百姓,自刎謝罪。

第三,哪吒接受教育,重生後痛改前非,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所以關於熊孩子是否罪不可赦,萬劫不復,還要看三個方面的反應。

你明日入懷,為什麼偏偏不能容忍”熊孩子”?

第一方面是受害者。

當傷害發生的時候,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但是由於兩者身份的不平衡,一方是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一方是有行為能力人,大對小的報復會引起人們的感受變化。

作為正常的成人,如果對一個孩子趕盡殺絕的話,人們對TA的同情會慢慢淡化,甚至忘記了TA最初是受害者的身份,就像東海龍王一家,明明受傷的是他們,可是最後卻變成了壞人的角色。

你明日入懷,為什麼偏偏不能容忍”熊孩子”?

第二方面是孩子的父母長輩。

所謂人之初性本善,養不教父之過,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特別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人們對“熊孩子們”抱有諸多怨恨,很大原因也是父母們的包庇縱容,如本文開頭的第二件事,據說孩子在餐廳喧譁時作為母親的某女士並未制止,在女大學生髮飆踢凳後,還擺出潑婦的作態。

有父母的謹慎教育,就算犯錯,也能亡羊補牢,就像哪吒,在李靖的嚴厲管教下,終究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以身謝罪。

你明日入懷,為什麼偏偏不能容忍”熊孩子”?

第三方面是孩子的本性。

有句俗話叫“一樣米吃百樣人”,人與人之間有個體差別,除了外形還有性格,但是大多數“熊孩子”都是孺子可教的。

哪吒能成為曠世英雄就是因為他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並作出出色表現——據說,越“熊”的孩子越有出類拔萃的潛力。

所以,在我認為,“熊孩子”的事,不單單是孩子的事,不是“你不教育孩子社會會幫你教育”這種怨氣論可以打發的。

你明日入懷,為什麼偏偏不能容忍”熊孩子”?

它還涉及每個人,特別是成年人的心理成熟,你用正當的理由保護自己沒錯,但是社會需要你有多一點包容和理解,你和TA存在的社會才會更美好。

或者你可以回憶一下,小時候你自己是否“熊”過,那些包容你的人給了你多少力量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