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100篇王維,200篇杜甫,200篇李白,這還只是底子

林黛玉:100篇王維,200篇杜甫,200篇李白,這還只是底子

黛玉以詩才著稱。

她初展才華,是在元妃省親的重大慶典上。元妃命眾釵各做一首詩,記述省親這件大事。

黛玉跟川普的小外孫女一樣,三歲開始學中文,一肚子中文歌。今天為這個晚會本是卯足了勁兒想一連來個幾首的,用書裡的話說叫“安心今夜大展奇才”

但是,領導事情那麼多,浩浩蕩蕩的一場省親,又是修公園,又是限行人的,真正見面統共才八小時,能把你一首歌聽完就不錯了,還幾首呢。

所以黛玉只能應景寫一首,還是要求必須頌聖的一首。心裡不免微微有點鬱悶。

但就是這樣鬱悶之下“胡亂”做的應景詩,元妃讀完也眼前一亮,直誇為“與眾不同”,認為“非愚妹妹可同列者”。

雖然別人都只讓作一首,但元妃疼弟弟寶玉,想叫他在鏡頭前多曝曝光,跟大家混個臉熟,特命他一人做四首。

寶玉好容易憋出來三首,正焦頭爛額之際,黛玉上來悄悄跟寶玉說:“你只抄錄前三首罷。趕你寫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這首了。”

“說畢,低頭一想,早已吟成一律”。

就是這一低頭的功夫,黛玉便賦一首佳作,被寶玉認為比自己絞盡腦汁想的三首要“高過十倍”。

說“高過十倍”,是曹雪芹替寶玉自謙,但也的確是比寶玉所作的三首都好,元妃也評是黛玉作的這首為冠。她以為是弟弟這麼文采輝煌,簡直喜出望外,高興得趕緊讓錄下來,拿出去給外面候著的人一通展示。

“哎呀,真是太好了……”

所以呢,這次慶典,大家一共做了十首詩,兩首最好的,都是黛玉所作

後來大家起詩社,來詠菊花,擬了一共12個題目,黛玉選作了三首。

結果在寶釵、湘雲、探春這等一流高手的環視下,黛玉一人拿下前三。其他幾位高手只能憋屈地分享後九名。

大嫂李紈誠懇地評論說:“怨不得要推瀟湘妃子(黛玉)為魁。”

一般來說,大家喜歡講“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蕭峰跟慕容復打一架,立分高下,對不對。

但同是對月寄託思鄉情,誰說得清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好,還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好?

詩社裡,寶釵含蓄渾厚,湘雲豪邁高遠,探春旁徵博引,都是一流高手。但黛玉的這三首菊花詩,便在這群高手之中脫穎而出,連“李杜”之爭都沒有了。大家心服口服,全場百分之百舉手通過,一致認為黛玉一人獨攬前三。

抄錄一首,一起賞析: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運秀臨霜寫,口底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愁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這大概就跟牛人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差不多:拍一部電影,獲奧斯卡大獎;再拍一部電影,還獲奧斯卡大獎,並打破電影史票房紀錄;12年後繼續拍電影,繼續獲奧斯卡,並繼續打破自己保持的電影票房紀錄……

寶玉見黛玉如此大比分奪魁,喜得忍不住拍手,身心都醉倒了。

其實我們當看客的,何嘗不是一同醉倒。

林黛玉:100篇王維,200篇杜甫,200篇李白,這還只是底子

黛玉的這份曠世之才,讓很多人既羨且恨,只怨爹媽生自己的時候老天為什麼不買一送一,附贈這一份靈氣。

黛玉有靈氣是不假,但是,若你以為,黛玉的這份本領,全靠天賦,只憑聰明,卻大錯特錯。

因為,黛玉在詩上下的功夫,我的感覺,只怕今天讀唐詩讀得風生水起的六神磊磊,離她還有一點點小距離。

為什麼這麼說?

有一天,香菱想學詩,向黛玉求教,黛玉因此把她研讀過的詩小小露了個冰山一角給我們看:

“……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的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

王摩詰即王維,就是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那位。感覺到了吧,看他的詩跟看畫差不多,這十個字一讀,眼前就是一幅經典的大漠風光圖,所以蘇軾評價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此人擅長五言律句,人稱“詩佛”,多寫山水田園,用詞簡潔淡遠,自然脫俗。“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是不是幾筆勾出的一幅簡筆畫?

黛玉建議香菱首先讀王維,並要“細心揣摩透熟”,那是真行家的金玉良言。因為王維的詩,從不刻意鋪陳,寫的都是處處抬頭可見的風景,信手拈來,簡潔易懂,因此便於模仿

揣摩熟了王維,接著讀杜甫、李白。李杜是世人公認的詩歌頂峰,兩位高人的詩也簡潔,但簡潔中多了變化,因此學詩需先讀王維,就像寫字得先臨顏體

杜甫的詩裡也有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但有沒有覺得畫裡平添了一絲無處不在的愁緒?

李白更復雜。“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詩仙的疏狂與瀟灑,必得是揣摩完幾百首詩後,才能領會的意境。

這是讀了多少詩才可以總結出來的高論呢?我常想,就憑黛玉說的這一段話,她若是寫一本《人間詩話》,差不多應該可以與讀詞的王國維大師比肩的吧。

林黛玉:100篇王維,200篇杜甫,200篇李白,這還只是底子

讀完王李杜,黛玉接著說:

“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的詩作了底子,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詩一看……”

估計你瞪大了眼:100篇王維,200篇杜甫,200篇李白,原來,還只是……底子?說好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呢?還有,這應瑒、謝、阮、庾、鮑又是些什麼鬼啊?

應瑒、謝、阮、庾、鮑不是什麼鬼,他們都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赫赫有名的詩人,要麼位列“建安七子”,要麼躋身“竹林七賢”。“謝”是謝靈運,“阮”是阮籍,“庾”是庾信,“鮑”是鮑照,這幾位差不多可以說是山水田園詩歌的鼻祖。據說,李白曾經的理想就是成為鮑照第二。

這幾個人的詩,怎麼也得又是500+首吧……

嚇蔫了吧?

反正我當年就是聽到這裡就放棄了學詩的念頭的。

或者,你會不會暗暗以為,黛玉是故意把自己吹得像個了不得的專家?

那就更錯。

因為,建議讀王維、杜甫、李白、陶淵明等人的這上千首詩,黛玉不僅沒誇大,還因為她怕嚇著香菱,提的這幾人不過是縮小了好幾倍,取其精華,向香菱推薦的一條捷徑。

因為,跟香菱說完這些,黛玉拿出來一本王維的五言律詩,說:

“你只看有紅圈兒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

王維存世約400首詩,黛玉選了約100首推薦給香菱。

我的《紅樓夢》裡也有不少“紅圈兒”,我知道,那是我讀她不下二十遍的痕跡。

黛玉的“紅圈兒”,不知道是多少遍的痕跡?

林黛玉:100篇王維,200篇杜甫,200篇李白,這還只是底子

胸中有了這麼多的詩,再寫起來,那當然就是信手拈來,自然天成。

除了命題作文及在詩社裡和大家一起開寫詩,大觀園的一草一木,身邊的一人一事,天地間的一陣風一幕雨一場雪,在黛玉都是寄託情思及寫作的靈感來源,也是她最大的愛好及娛樂。

春日落紅成陣,繁花轉眼即逝,黛玉心中悲涼無限。

這徹骨的哀痛,怎麼遣?

寫詩。寫“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寄情於詩,才可把那滿腔的愁情悲緒,揉碎了,掰開了,哭累了,沉到血脈裡了。

寶玉深夜寄情,讓人送來一方舊帕子,黛玉五內如沸,神魂馳蕩,又喜又悲又懼又愧。

這銷魂的愛情,怎麼遣?

寫詩。寫“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為誰?”寄情於詩,才可把那無處訴說的情愛痴恨,品嚐了,回味了,輾轉纏綿了,刻到心尖尖上了。

秋風慘淡,雨聲淅瀝,清寒透幔,黛玉復患咳嗽,體虛身弱。

這無可抵抗的淒涼與病痛,怎麼遣?

還是寫詩。寫“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寄情於詩,才可以把那無邊的寂寞,熬過了,打發了,淡忘了,和著眼淚吞下了。

今夜月色正好,寫詩;

此刻良辰美景,寫詩;

正月元宵佳節,寫詩;

八月中秋賞月,寫詩;

白雪琉璃世界,寫詩;

挑燈夜讀古人,寫詩……

所以,黛玉的曠世之才,哪裡僅是靠聰明,分明是聰明人下了真功夫

天天讀,天天寫,天天揣摩。讀遍了世上高人的佳作,寫遍了身邊能吟的事物,連廊下的鸚鵡聽得多了,一開口都是:儂今葬花人笑痴……

林黛玉:100篇王維,200篇杜甫,200篇李白,這還只是底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